一、河南新野全縣棉紡織產業發展概況
棉紡織產業是新野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止目前,全縣涉棉企業達到136家,紡紗94家,織布22家,捻線18家,軋花14家,漿紗3家;全縣限額以上棉紡織企業114家,其中10萬錠以上企業2家,2萬錠以上企業12家,1萬錠以上企業39家,5000—1萬錠企業36家;全縣擁有紗錠總數達到170萬錠(含氣流紡折合),織機2973臺,捻線機219臺,軋花機62臺,固定資產達到30億元,從業人員3.5萬余人,年產棉紗30余萬噸,織布2.2億米。
當前,國內紡織市場形勢依然十分低迷,原棉價格波動幅度較大,3級棉價格從年初3.1萬元/噸下跌到1.9萬元/噸,跌幅達39%;32S棉紗從年初的4.3萬元/噸下跌到2.6萬元/噸左右,產品價格每噸下降1.7萬元,跌幅達40%;我縣棉紡織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產品出現虧損,大部分棉紡織企業產品積壓較多,生產經營困難,被迫采取停產、限產等措施來應對當前危機。據統計,全縣136家棉紡織企業中,53家企業停產,占全縣棉紡織企業總數的39%;77家企業限產,占全縣棉紡織企業總數的57%。同時,由于國家宏觀調控收緊銀根,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各大銀行在收縮控制發放額度的同時,在基準利率上又上浮20%-30%,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增加,難度加大。
上半年,全縣114家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生產紗線16.3萬噸,同比增長9.8%;生產布料1.01億米,同比增長7.2%;完成產值127.12億元,同比增長19.2%;實現增加值35.1億元,同比增長19.2%,占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4%。上半年,全縣棉紡織產業仍然能夠保持平穩增長,得益于一季度較好的市場形勢,而棉紡織產業的“一支獨大”也說明我縣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二、棉紡織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
1、行業產能過剩,縣內產品趨同性強。由于行業出口減緩,國內市場產能過剩,產品供大于求,棉紡織企業訂單減少,導致我縣棉紡織產品滯銷,庫存積壓嚴重。同時,我縣棉紡織企業的產品多為棉紗、坯布等,產品趨同性強,產業鏈條不優化,銷售地也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蘇等東南沿海地區,價格惡性競爭現象不斷,極易受到國內行業大勢的影響,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高。
2、棉價持續下跌,波動較大。去年棉價暴漲時,不少上游加工企業都參與了囤棉運動,助長了棉價不斷上漲。今年3月下旬以來,由于國家信貸政策趨緊、棉花種植面積增加以及棉價“高處不勝寒”等因素綜合作用,市場炒作的風潮漸退,棉價持續下跌,大幅波動;加之市場買漲殺跌,下游企業由于害怕棉價繼續回落而不敢購進棉紗、坯布,多數企業持單觀望,延遲采購,等待棉價企穩。另一方面,弱勢形態下下游紡織接單較為謹慎,今天的庫存也許就意味著明天的虧損。對棉花后市的不確定性預期,使得整個紡織鏈條的企業如履薄冰。
目前,3級棉價為19200萬元/噸左右,已經跌破了今年國家19800萬元/噸的新棉收儲價,但現在離新年度收儲尚有一個多月,目前市場只能在煎熬中等待。業內預測,短期低迷形勢仍將持續,若要棉花市場回暖,還需外力支持。
3、信貸政策趨緊,經濟增速趨緩。去年以來,國家宏觀貨幣信貸政策從適度寬松調向穩健,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21%的歷史高位,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產生的累積效應會越來越大,年內貸款規模不會有太大提高。當前,在國家嚴控CPI、打壓房價的過程,紡織行業受到了拖累,國內整個棉紡織行業的利潤、產量、工業增加值等基本指標,在當前出現增速明顯回落的現象,企業盈利面臨較大困難。
三、下步發展對策
1、堅定信心,高度重視棉紡織產業發展。我縣棉紡織產值占全縣工業總量的80%,提供地方稅收占全縣地稅的1/3,尤其在吸納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議縣委、縣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角度,高度重視棉紡織產業發展。一是要建立縣四家領導分包聯系重點棉紡織企業的制度。各領導每周要到分包企業調研或座談一次,著力幫助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引導企業堅定信心,保持現金流,在困難時期屹立不倒。二是要加強棉紡織企業調度分析。充分發揮縣工信、統計等部門職能作用,及時調度分析,把握行業運行態勢,向縣委、縣政府反映實情,提出建議。三要抓好企業家的培訓工作。采取邀請國家棉紡織協會專家、舉辦企業負責人和專業人員分析會等形式,引導我縣棉紡織企業正確分析判斷行業發展趨勢,有效規避風險。
2、搶抓發展機遇,穩步推進產業升級。充分利用國家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加大企業產品、技術和裝備的升級力度,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一要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對棉紡織企業稅費采取減免緩政策,增加企業技改投入和科研經費支出,逐步健全企業技術開發創新體系,不斷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切實提高企業的工藝技術水平。二要穩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棉紡織產業“保運轉、保發展”兩條腿走路,在確保企業正常運轉的前提下,穩步推進新紡公司年產3367萬米高檔織物、聯發紡織公司年產1.32萬噸純棉及混紡無結精梳紗等項目,確保項目按時投產達效,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升級換代的引領作用,持續保持我縣棉紡織產業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三要推進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把產品結構調整做為應對市場變化的重要舉措,減少低檔次、“大路”產品產量,瞄準市場方向,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的高附加值產品、綠色產品,積極開發多種纖維混紡產品。
3、建議棉紡企業積極參與棉花期貨套期保值。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來規避原棉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是國內外先進棉紡織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也是我縣多數棉紡織企業亟待補上的一課。套期保值分為買期保值和賣期保值兩個相反方向,建議棉紡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情況,采取合理的資金配置和科學的操作方法,在合適的時間與點位選擇對應的保值方向,參與棉花期貨交易,鎖定企業經營利潤,規避原棉價格波動的風險。
4、協調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力度。
建議補充縣金財信用擔保公司的資本金,壯大擔保基金實力,提高貸款擔保能力;二是開展金融創新,引導金融機構把棉紡企業作為重要服務對象,改進信貸管理方式,探索原料質貸、產品質貸、應付款質貸等運作辦法,完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度過當前難關。三是激活民間資本,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積極引導縣外資金和縣內民資通過合資、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為縣內企業融資。四是建議對棉紡織企業稅費采取減免緩政策。在當前棉紡織企業經營困難情況下,對棉紡織企業的稅費適當采取減免緩政策,待市場形勢好轉,企業經營正常后,再前期補繳稅費。
5、加快產業平臺建設。一要搞好產業信息網絡建設。盡快建立完善紡織行業信息化網絡體系建設工作,及時做好縣內紡織行情的搜集、整理工作,通過與業內權威網站和專業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及時發布市場信息,服務全縣紡織產業發展。二要搞好產業集聚區建設。完善規劃體系,配套完善產業集聚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鼓勵企業建設高層(二層以上)標準化廠房,提高綜合承載功能,使產業集聚區成為拉動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平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