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棉紡企業多方尋求突圍
棉價下跌,企業面臨新的煩惱。 “如果是去年10月份,我們哪還有時間在這泡茶聊天,差不多每五分鐘就接到一個催貨電話?,F在呢,一天接不到一個業務電話,還得考慮壓在倉庫里的貨怎么辦,心里慌得很哪!”上周,河南平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銷售處人員朱慶章和德榮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朝港交談時感慨道。 這兩位業內人士“閑到發慌”的狀態,正說明了當前大多數棉紗供給商和棉紡企業的經營狀態。從2月份逼近35000元/噸,到如今跌破25000元/噸,短短三四個月棉價跳水速度之快,讓下游棉紡企業無所適從。 而近日財政部“從2011年7月1日起,下調混紡布、亞麻紗線等紡織原料進口關稅”的一紙政策公文更使得棉花期貨交易市場再次受挫,鄭棉主力期貨合約創年內新低,進一步催冷了晉江棉紡企業的信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庫存壓力,晉江棉紡企業提前進入了冬季。 300萬米的高庫存 棉價在居高位后突然大幅下跌,這讓許多下游棉紡企業甚至都來不及反應。不少在棉價高位時囤儲棉紗的棉紡企業嚴重受挫。 “我們在2、3月份的時候購進了一批棉紗,由于前期庫存太多,整個5月份都在虧損,基本上虧的都是原材料的錢。”晉江棉紡企業X公司生產負責人嚴先生表示。 除了原材料庫存帶來的壓力,連月來市場的低迷也使得X公司的部分機臺時刻面臨著閑置的狀態。“這兩個月來,市場極為低迷。新客戶幾乎沒有,老客戶的訂單量下降了許多。去年,我們低于10萬米的訂單都不接,現在行情不好,為了維持機臺運轉,數千米的小單也得接。即便如此,許多客商仍處于觀望狀態,不來提貨,我們的庫存已經接近300萬米了,壓力很大。”嚴先生介紹道,下游客商的存貨也給企業帶來了高庫存壓力。 感覺到“很受傷”的并不只X公司一家企業。百凱紡織、德榮紡織等多家棉紡企業同樣面臨著高庫存壓力。 “我們每月產能大概在200多萬米,僅有六七成左右的貨出廠,其他的都壓在倉庫。即使簽合約時跟布行協商了到期一定得提貨,但大多數還是沒辦法實現?;陂L期合作的考慮,這部分成本都壓在生產企業身上。”晉江英林一棉紡企業負責人洪先生無奈地表示。 而百凱紡織則是因為不愿跟隨當前市場降價的主流趨勢,而不得不選擇生產后囤貨。 “去棉花化” 轉做混紡類產品 如何緩解高庫存給企業帶來的資金壓力,成為棉紡企業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庫存高導致企業可支配資金緊缺。資金實力強的大型企業或許還可以撐一段時間,但中小型棉紡企業就不行了。所以,企業應該想辦法減少庫存的增加。就我們企業而言,一方面以當前市場價將產品銷售給老客戶,另一方面則減少純棉類產品的生產,增加滌棉等混紡類棉產品的生產。”嚴先生建議道。 通過采用化纖和棉混紡,減少對棉花原材料的依賴程度,這種“去棉花化”的方式正成為大多數棉紡企業尋求的出路之一。 德榮紡織去年底從比利時引進了百余臺噴氣織機,這些先進的新設備今年上線后全部用來做混紡類產品。同時,該公司還對原有的機臺設備進行了工藝改造,全部轉為混紡類產品生產。如今,該公司純棉類產品幾乎是零生產。“化纖原材料的價格波動不大,比較平穩。采用混紡類產品,減少棉的使用量,可以規避棉價波動風險。比如去年一種產品的原料是純棉和化纖的比例是8:2,今年可能達到了6:4,一噸產品算下來,能降低很多成本。”洪朝港表示,混紡產品由多種材料制成,通過原材料比例的調整,可有效降低對漲價原材料的依存度,降低經營風險。 除了轉向生產混紡類產品,百凱紡織副總經理金濤也建議:訂單減少時,企業可以選擇生產一些常規棉紡產品,這樣即使有庫存,也不用擔心未來沒有銷路。“現在是市場低迷期,但從長遠來看,棉價應該還會回高位。在市場低迷無訂單時,企業可以選擇適量生產一些常規用棉產品,一方面維持機臺運轉,一方面以備未來不時之需。” 期待區域棉價跟蹤機制 對于行業提前進入寒冬,晉江棉紡行業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去年棉價“高燒”留下來的后遺癥。困境之下,棉紡企業開始回歸理性思考,考慮長遠發展之計。 “我仔細研究了下自己和同行,發現只要是在棉價高位時盲目跟風,大量采購囤儲的企業多數都很難過。其實2、3月份價格高位時我們也進行了原材料囤儲,不過當時行情好,我們銷售時提前收取了定金,正是這部分定金幫助我們渡過了最難的時期,不然后果不堪設想。”洪朝港透露。 而據悉,德榮紡織還是屬于比較理性的企業,有長期和專業機構對接,提前跟蹤市場棉價行情。而那些屬于完全跟風的小型企業就沒這么幸運了,高峰時都囤儲了兩三個月的原材料,如今多數因缺乏資金實力無法消化。 “市場波動無法規避,但可以跟蹤和防范,企業應該有這個意識,建立棉價跟蹤制度。我建議,可以由行業協會牽頭,區域內的企業聯合起來聘請經濟顧問,研究國家政策和市場走勢。同時也可以聯合購買價格行情,進行共享。若能建立這種區域棉價跟蹤機制,相信會有助于晉江棉紡業在這場危機中脫穎而出。”在棉紡企業任職的行業觀察人士向先生建議。 棉紗供應商朱慶章則認為,要幫助行業渡過寒冬,國家建立棉價穩定機制迫在眉睫。“去年‘高燒’時候,結果國儲棉的拋售反而將棉價推向了更高,這說明國家出手遲了,市場已經瘋狂。如今,國家應該及時出手,穩定棉價,即使是要推動轉型,也得給行業一個緩沖期。” 有企業醞釀逆勢擴張 在大多數棉紡企業糾結于棉價波動時,也有企業在危機中看到了發展的機遇,醞釀著逆勢擴張。 德榮紡織就是其中一家。在研究了去年至今棉紡行業發展趨勢之后,洪朝港認為企業只有規模做大了,才能抵抗住市場頻繁波動。而今年混紡類產品的熱銷,也讓其看到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今年,該公司與省內一家大型棉紡企業的合作洽談已初步完成, “我預計這波低迷行情將持續到明年。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小規模的企業通常撐不過去,企業規模做大了,才能節省成本,撐過困難時期。同時,在低迷時期擴張,整體成本也會降低許多。”洪朝港表示。據他介紹,如果今年進口比利時設備,將會比去年10月份時期節省20%-30%左右的成本。而另一方面,強強聯合也會讓兩家企業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對于這種逆勢擴張,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持觀望態度。他們認為,伺機逆勢擴張對企業發展的確有一定助推作用,但也要視企業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盲目。
相關鏈接 部分紡織原料進口關稅下調 為進一步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保證國內經濟平穩運行,加強國內救災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國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同時還下調帳篷、充氣褥墊、救生衣、防毒面具、雷達生命探測儀等救災物品,混紡布、亞麻紗線等紡織原料,鋅錠、鎳廢料等有色金屬原料,以及變色鏡等日用品的進口關稅。 這次降稅共涉及33個稅目商品,以能源、原材料為主。其中,部分與化纖混紡未漂白棉布產品關稅從12%下調至6%;其他紡織材料制帳篷等產品關稅稅率從14%下調至7%。 政策消息一出,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再度下跌。但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從長遠來看,進口稅的下調有利于一些采購進口原料進行加工生產的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利于企業結構調整,這對紡織行業是利好的。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