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銷售快于往年 紡企采購低于往年
------2011年棉花臨時收儲總結
從2011年9月8日至2012年3月31日,為時近7個月的臨時收儲工作暫告結束。因紡織企業經營持續低迷,加上內外棉價價差較大,紡織企業國棉采購大幅減少,棉價持續在19800下限運行,棉花企業交儲十分踴躍。截止3月31日,全國累計收儲313.03萬噸,創歷史之最,占當年實際生產量(720萬噸)的43.5%,占國家統計局公報產量(660萬噸)的47.4%。約占截止3月末棉花銷售總量的60.5%。 由于大量交儲,本年度國內棉花銷售進度遠快于往年,紡企采購量低于往年。據估算(按720萬噸產量估算),截止3月末,全國累計銷售皮棉約518萬噸,占當年棉花產量的71.9%,高于上年同期25.5個百分點。但紡企采購僅占39.5%(約205萬噸),遠低于前兩個年度同期的28.9和9.9個百分點。從當年尚余商業庫存看,截止3月末,本年度商業庫存約158萬噸,庫存遠低于上兩個年度。
從本年度分地區收、交儲情況看,本年度收、交儲較多的地區分別為新疆、山東、湖北、河北等地區,河南因棉花生產量大幅下降,交儲相對較少。
按倉儲庫收儲地區匯總:新疆庫累計收儲170.94萬噸,占收儲總量的54.6%;山東37.19萬噸,占11.9%、湖北34.56萬噸,占11.0%;河北27.07萬噸,占8.6%;湖南9.36萬噸,占3%;江蘇7.59萬噸,占2.4%;安徽6.73萬噸,占2.1%;江西5.98萬噸,占1.9%;天津4.74萬噸,占1.5%;河南4.09萬噸,占1.3%;甘肅3.60萬噸,占1.2%;浙江0.91萬噸,占0.3%。
按交儲企業匯總(占生產量比重按當地統計公報產量計算):新疆企業交儲160.78萬噸,占51.4%,占其生產量的55.5%;山東39.65萬噸,占12.7%,占其生產量的50.5%;湖北36.94萬噸,占11.8%,占其生產量的70.3%;河北28.73萬噸,占9.2%,占其生產量的44.0%;安徽9.88萬噸,占3.2%,占其生產量的26.1%;湖南8.95萬噸,占2.9%,占其生產量的37.9%;江蘇5.94萬噸,占1.9%,占其生產量的24%;江西4.78萬噸,占1.5%;河南4.38萬噸,占1.4%,占其生產量的11.5%;甘肅4.11萬噸,占1.3%,占其生產量的54.1%;天津1.62萬噸,占0.5%,占其生產量的22.9%;浙江交儲1.5萬噸,占其生產量的46.2%。
從本年度主產棉區棉花生產情況看,大部分地區均較上年不同程度增長,且是擠占糧食面積后的增長,但河南、江蘇、陜西、山西等地棉花產量較上年下降,其中河南降幅達14.5%。
從種植面積看,棉花面積增速普遍高于糧食面積增速,河南植棉面積下降15%。全國糧食面積僅增長0.6%,棉花面積增長3.9%。其中新疆糧食面積增長4.7%,棉花面積增長12.2%;河北糧食面積增長0.06%,棉花面積增長8.8%;湖北糧食面積增長1.3%,棉花面積增長1.8%;安徽糧食面積增長0.08%,棉花面積增長1.74%;江蘇糧食面積增長0.7%,棉花面積增長1.7%;湖南糧食面積增長1.5%,棉花面積增長6.4%;而河南糧食面積增長1.2%,棉花面積同比大幅下降15.1%。近十多年來,河南植棉面積逐年下降,由1995年1500成為下降2008年的千萬畝以下,2011年又由上年的700萬畝降至595萬畝。
從棉花產量看,絕大多數地區產量較上年不同程度增長,河南等四個地區產量下降。2011年全國棉花產量按統計公報數為660萬噸,按相關部門調查數為720萬噸,均較上年增長10%以上。從地區情況看(按當地統計公報數),新疆289.77萬噸,增長16.9%;山東78.5萬噸,增長8.4%;河北65.3萬噸,增長14.7%;湖北52.58萬噸,增長11.5%;安徽37.8萬噸,增長19.9%;湖南23.64萬噸,增長4.1%。由于這些地區棉花普遍豐收,因此交儲量穩居前列。而河南38.24萬噸,同比下降14.5%,為16年來的最低生產量。江蘇24.7萬噸,在面積增長1.7%的情況下,產量下降了5.4%。江蘇與河南類似,植棉面積和棉花產量呈逐年下滑走勢。另外,陜西和山西同比分別下降2.6%和8.6%。由于這些地區棉花產量下降,紡紗能力不斷擴大,消費增加,本年度棉花交儲量相對較少。
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工作已告結束,收儲后棉花市場可供流通資源顯著減少,從供應角度看,棉價應逐步回升,然而因紡織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未得到緩解,加上內外棉價差異懸殊,外棉更受紡企青睞,國內棉花呈有價無市狀態。根據目前供需狀況以及內外棉價差的實際情況,國內棉價有繼續向下調整的可能,但由于前期交儲量大,棉企基本無庫存壓力,侹價實力有所增強,因此收儲后棉價下移的空間亦不會太大,可能繼續平穩波動整理為主線。棉價是否能有大作為,處決于后期紡織產品市場是否有回暖跡象。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