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評述>正文
2016年以來,從年初到現在,棉花的行情無疑圍繞著如何解讀拋儲政策的大邏輯來展開的。過度樂觀到過度悲觀,價格從9500直上16000,堪稱大落大起。
年初市場對拋儲解讀過于悲觀
2016年年初,市場對國儲棉拋儲政策的解讀過于悲觀,市場的行情一跌再跌。年初跌到了9500,甚至有人認為會跌到8000,ICE跌到40美分。當時市場上認為,不僅拋儲巨大的數量會對市場形成嚴重的沖擊和打壓,同時對于我們中國紡織的消費也看的非常悲觀。用棉量越說越小,導致了市場整體悲觀的氣氛一邊倒。而后來我們看到整個國際市場并沒有呈現相同的下跌幅度。我們的消費實際上并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尤其是后期低價棉出現后,我們的價格真正和國際接軌,我們的企業甚至迎來了一個久違的高利潤,棉紗利潤都在1000元以上。
當下棉價會否繼續上漲?
到了今天我們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說我們棉花價格是一天一個價地上漲,棉花消費還能延續增長嗎?
由于拋儲時間上的推遲,然后又看到了拋儲數量和進度,遠遠沒有像當初承諾的那樣,滿足市場的需求或期望。比如說如果每天三萬噸的拋儲量成交率達到百分之七十,拋儲量就會增加。結果是三萬噸常常達不到,天天100%成交,更不用說增量了。從開始對政策的解讀,到拋儲演繹的過程,就是期現貨走過的過程。至今,我們仍然是在圍繞著拋儲政策的解讀,實施,期待,來交易的,其它都是浮云。
拋儲數量的不足,導致市場采購積極性大增,甚至可以用恐慌來形容,都不為過。國內棉價快速上漲,導致國內棉紗漲價,紗的漲價導致進口紗增加,進口紗價格堅挺,又帶動了外棉價格大漲。這個演變的過程,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因素,但決定性的因素是拋儲政策。所以,這就是政策市??赡苁袌錾嫌懈鞣N不同的說法,諸如資金推動,技術圖形,印度棉價漲價,美國農業部報告,等等。都對,但核心邏輯還是拋儲。換言之,如果拋儲如政策所言,每天保證3萬噸,不夠就拋5萬噸,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的期現市場交易過程會有何不同嗎?答案是100%的確定。
其結果是什么?國家財政收入增加。同時也是雙刃劍,國內紗廠遭遇重創,消費下降,進口紗增量,接下來大大刺激世界各國棉花生產的積極性。去庫存變得艱辛,漫長。不要以為儲備棉庫存,對于財政是一件無關大礙的事情,稍有一點經濟常識,就可以計算出,由此每年產生的費用,質量變異,也是數以百億級別的浪費,且無人收益。2012前,棉花消費占全球紡織纖維的50%以上,到目前的僅僅約27%左右。棉花消費大幅下降的起因就是12年的高棉價,導致各種人造纖維大舉代替了棉花。棉花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這一輪棉花大漲,下游反映很慢,人造纖維價格不跟,都會給價格高啟的棉花未來的消費,埋下隱患。
盡管看上去,日拋儲量不足,但我們五六兩個月還是拋出了一百萬噸。實際上一百萬噸,加上進口,加上今年的現貨,對于兩個月消費來說還是夠用,甚至富裕的。
但為什么又產生了如此的恐慌?
這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企業希望增加庫存,應對接下來不確定的供應。二是有很多國儲棉花是被貿易商拍去了。在統計上,可能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除去一部分是替紡織廠代拍的,棉商買了棉花以后會套保,形成了自己的庫存。
如果這個商業庫存比如說是百分之二十,那我們的企業通過拋儲,真正拿到棉花的有效供應就是百分之八十。這樣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棉花市場的供應量。那就開始顯得有點不足了。
棉商收棉利弊共存
期貨火箭般躥升,現貨價格滯后,導致套保的基差極具吸引力,且越來越好。棉商沒有不介入的理由。但是市場一直上漲,也就沒能給這部分棉花流入市場的機會,這部分棉花就變成了商業庫存。我們都知道是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一旦下跌,期貨也會跌的幅度大于現貨價格,基差改變,不愁這部分棉花不進入市場。所以,棉商參與,也是雙刃劍,提供社會融資,更多的售后服務,更主要的是價格也一定會更具競爭力。
接下來市場如何走,取決于拋儲政策,就是政策市,甚至在未來,以拋儲為主導的數年里,政策都一定是至關重要的。一切其它的因素都將退之次要。反過來,到時可以看到,我們的政策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也是不小的。就不信,我們的棉花是80美分,國際市場能漲到90美分。那只能說明我們的棉價低于國際市場,就是那89.4萬噸的進口,我們也不需要。短期內,國際市場還不至于那么牛吧。迄今為止,拋儲政策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所交易的,調整不大。雖然本周保證了每天的3萬噸拋儲量,但是成交率和成交價,說明需求未得到滿足。市場在期待一個量到質的變化,而且期待了很久。訴求版本,內容極其充分,結果呢?實在是超出常人的想象,繼續期待。
期棉居高位上行動力不足
目前棉花的確進入到了一個高價位區域,從原來的9500,到近期的16000,上升了將近70%,但是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會抑制消費,往上走相比過去,肯定沒有那么大的動力,但是漲跌接下來不取決于市場上基本面簡單的分析,都說了是政策市。政策是否調整和調整的力度決定了未來的市場走勢。不做任何調整,市場漲多高不好說,因為供不應求,緊張的庫存得不到滿足,市場上總有一部分消費是剛性的,不能沒有棉花,那么就必須去買這些棉花,必須是價高者得。
行業對政策調整的幾點訴求
政策調整的期望,行業內總結的的訴求有這么幾條。
第一,降低規定的檢驗比例,提高每天能夠上市的數量。
第二,要把拋儲的時間,從八月底延長到九月底或者更長。
第三,公撿允差外的棉花(與當年檢驗結果差異大,不一定是差棉花)要拿出來拍賣,從而增加供應數量。
實際上還有一種訴求,就是要求棉商在短時間內也不能參與拍儲。這樣的話,有效的拍儲機制能夠直接和工廠對接起來。
總結一句話,從大的邏輯和根源上講,市場到了今天的價格,是漲是跌,不取決于一個簡單的基本面分析。接下來的時間內能不能有一個政策上的調整,讓更多的棉花供給流入消費市場,這是我們一個看待市場的大邏輯。改變與否,都有可能會超出我們的設想,也不需要任何解釋和理由,只希望不要三番五次的“割韭菜”。
同時,有理由相信,政府方方面面并不是看不到我們現在市場上的各種現象,困難和訴求,他們也在積極的努力找到一些解決的辦法,但是政府的行為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政策的改變需要多部門達成共識并由更高部門批復。
美國農業部USDA棉花平衡表并非特別利多
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我的解讀跟市場上有一點區別,我認為這個平衡表并不是特別利多的一個平衡表。比如全球的庫存調低了75萬噸。可是75萬的調低,65萬噸來自中國。中國棉花去庫存不是市場所預期的嗎?中國去庫存對市場利多在哪里?
如果我們今年拋儲500萬噸,那就是天大的利多了?那我們的日子就太好過了。把全球的消費調高了22萬噸。但是其中中國的消費被調高了33萬噸。如果把中國刨除在外,全球的消費下降了10萬噸。雖然對國內消費增加之前是有信心的,但依照目前如此之貴的棉花,原料失去競爭力,消費怎么增加?換個方式思考,雖然有棉花消費需求,供應端口被限制,想消費也要有棉花吧。我們的棉花是有缺口還是富余,最主要還是取決于政府的政策。那么,報告后美棉為何暴漲,可能更多的原因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影響。
上下游傳導邏輯
關于上下游傳導的邏輯,首先看到的是棉花漲價,然后是棉紗的漲價,最后我們看到的這個棉布和下游是不跟的或滯后吧。原料太貴了,我們紗廠的利潤從高利潤走到了低利潤,到現在的沒有利潤和虧損。同時原料的高企,使得紗價的成本和價格都變得非常高,這樣導致進口的開始。這樣我們看到了國內外,都是轟轟烈烈上漲的勢頭。
當然如果假設拋儲非常給力,接下來,比如每天5萬噸供應量,或者說延長拍儲時間,那么我們工廠拍儲的積極性就會緩和,棉花的價格可能冷卻下跌,使得紗價下跌。那么如果,如果拋儲能夠很給力的話,就會有一個方向的反轉,很可能會演變成為棉價和棉紗的不斷下跌,甚至會傳導到國際棉紗,棉花價格。那時,我們再說增加消費。
宏觀經濟層面對棉花的價格是否也有些影響,比如我們的貨幣寬松等?
貨幣供應量,資金對市場的影響我想關心期貨的朋友體會都是非常深刻的了,這可不是兩三天對盤面的影響,他們整體的進進出出造成了非常大的系統性的風險,且資金量非常巨大,導致市場的波動幅度也是巨大的,有時一天之內就走出了過去一個月,甚至半年的行情,恐怖吧。毫無疑問,事實上棉花再一次成為了明星商品,漲幅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棉花貿易商的社會庫存一般消化周期是多長時間?影響生產庫存有多少?多方資金用7%的保證金,就能通過貿易商的傳導,鎖定100%的貨物,導致價差擴大,這個極限在哪里?
棉商拍儲的棉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釋放過程,還要從套保說起。在期貨快速上漲的過程中,拍儲的價格也在上漲,但是幅度遠遠小于期貨,那么形成了期貨價格大大高于現貨,或者拍儲棉價格的基差?;钤酱蟮臅r候,對于買現貨可以出高價,因為有更高的期貨價格作為套保,這樣就形成了完全的套保。那么因為期貨下跌時,速度也要快于現貨,那么如果期貨下跌,是套保棉花流出的最好時機,他的基差由大變小的過程,就是棉商出貨的好時機,沒有什么固定的周期。但是今年從拍儲以來,棉花和期貨價格同步上漲,期貨上漲的速度非???,一直沒有好的機會讓棉花釋放出來,或者賣到市場,而且有錢可賺,在這種情況下,期貨漲的越快,棉商買的棉花就越多,因為這個棉花的基差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最終是基差一旦回歸,不管是期貨下跌,還是現貨上漲,那么這個現貨也就釋出來了。之后盤面有可能會發生多踏多的事件,對市場形成貿易商出貨和國儲拋售的雙重壓力。
怎么看待印度棉的世界最高價?
關于印度棉花價格的走勢,事實上前低后高,幾乎是過去每年發生的事情。因為印度對農產品產業鏈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金融體系和融資的力度不夠,中間企業融資能力比較差,所以說棉花在上市的季節,因為供應量集中上市,常常是全球最低價格的,隨著棉花的大量出口,消費,供逐漸應不足。到了后期,他們會發現供應不足然后就會大量進口,形成全世界最高高價格是常有的事。只是今年的漲幅比較大,比較早。
前兩年印度也開始了收儲政策,所不同的是采用的是”最低保護價格“,比如低于62美分才啟動收儲。15年度,由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遭遇大減產,大量采購印度棉花、印度棉花產生了過度出口,收儲幾乎是零。印度沒進口限制現如今還要從巴基斯坦等國進口。今年印度國內也到了90美分,實際進口也就是80左右。大部分的印度企業比較小,融資能力和進口能力沒那么大,時間也等不及。不像國內有配額限制,也不是進口夠不夠便宜的問題,就是錢和時間的問題,印度這個國家一直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前期很多企業進口了棉花,只是現在到貨有一個過程。接下來會有所緩解。另外,印度棉商套保,也如同國內索定了基差,但賣不出來。印度啟動進口,增加美棉出口的機會,是導致美棉大漲的直接原因。中國通過進口紗,間接推動了國際市場。其結果,印度棉紗出口價高受阻,工廠出現陸續的關停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