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評述>正文
對于目前國內棉花市場,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莫過于拋儲消息,一方面反映拋儲對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形成影響重大,同時也因為以往拋儲的實施對市場參與方來講,缺少明確的預期和透明度。政府也許考慮的是減少對市場的影響,但市場并沒有那么脆弱,明確的預期、提前的準備會讓市場消化的時間更充分,拋儲實施后,市場的波動幅度就會更小,就像提前公布新疆棉花目標價格一樣,市場會根據政策導向走得更穩。
對于國儲棉,按照目前國內750萬噸左右的用棉水平和600萬噸左右的棉花產量,可能要用5-10年來消化。在這段時間之內,拋儲將常態化,拋儲的政策思路將考驗政府的執政智慧,將對棉花市場和整個產業鏈產生巨大影響。筆者想對市場化下國家拋儲政策的思路與大家進行深一步的探討。
消化庫存的時間。據統計,目前國內棉花年消費量大約750萬噸,進口量大約150萬噸,產量大約600萬噸。2015年棉花可能產量要有所下降,但至少也有500萬噸,每年供需缺口在100萬噸左右。按此測算,儲備棉全部消化需要10年;如果產量降至450萬噸,用量提高到800萬噸,進口量不變,年消化200萬噸,那也要5年時間。如果只考慮國內消化,應該在5-10年之間。
消化庫存的途徑。如何消化國儲庫存,從國內來講,有助于消化庫存的辦法或手段是:增加用量,減少進口,降低產量。這是政府已經開始做的,正在實施的政策都是圍繞這個思路展開的。從國際上來講,可以增加出口,必要條件是國內棉價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從我國巨大的紡織產能來看,與其以國際市場價格出口棉花,不如在國內加工成紡織品出口更有競爭力,同時還能帶動產業鏈其他環節的發展、增加國內就業和稅收收入。所以正常情況下,棉花出口不是消化國儲的可取之路。極端情況下,當國際市場棉花價格高于國內市場且接近國內生產成本時,或可對國際市場拋儲。
拋儲的目的。如此大的庫存量,肯定要拋,但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已表態,不會為降庫存而拋儲,只有在市場需要棉花的時候才會拋儲,只滿足市場需求,不會增加市場供應壓力,打壓市場價格,起穩定市場和引導市場的作用。
拋儲的兩個要素:一是時間,二是價格(包括有時的附加獎勵項目折合價格)。價格又比時間更重要,對市場的影響更大。在拋儲常態化下,為了減少對市場的影響,起到消化庫存、保證供應、穩定市場、引導市場的作用,拋儲的時間和價格確定只能由市場來形成,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拋儲的觸發條件。國家相關部門領導曾明確說明是:新棉銷售70%以上,市場供應出現結構性緊缺、價格出現過快上漲時可能會啟動儲備棉的拋售。銷售進度表述的已很具體,但市場價格過快上漲,沒有定量,建議對價格過快上漲也具體一下,就簡單了,比如明確監測價格3128B指數連續10或15個工作日累計上漲達到一定幅度,如8或10%,即觸發拋儲。拋儲底價=監測價格╳系數(例如0.5-0.8),作為拋儲底價,這樣市場各方都會有一個明確的預期,既能及時發現市場需求、保證供應,又能防止惡意炒作,造成市場過度波動。相關政府部門也不要去開會討論,浪費時間精力,決策會變得迅速及時,公開透明。
庫存輪換。消化現有國儲時間會比較長,棉花的品質會下降較多,為了減少社會資源損失,國家有可能會采取庫存輪換,即先拋儲后收儲,既可更換部分陳棉,減少損失,又不增加市場供給,加大市場供應壓力。輪儲過程中的拋儲和收儲肯定都會按市場價進行,按拋儲數量,確定收儲數量,限質、限量或限區域收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