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供應、需求、儲藏。棉價的波動也今非昔比,快于以往任何時候。據考特魯克棉價指數(Cotlook-AIndex)即世界棉價指數預測,棉花的消費和產量在過去五年中也十分突出。在2008-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后,棉價開始走強,2009-2010年因產量供不應求而開始走強,2010-2011年則達到高峰,但是當國際棉價每磅跨越200美分時,它最終抑制了需求,使全球棉花價值鏈接近崩潰。但在2012-2014年國際棉價回歸到90-100美分時,棉花的價值鏈開始重獲生機,也開始與人造棉競相匹敵。如今,全世界的棉花與人造棉消耗比例為27:73,而在2009-10年卻為30:70。在過去6個月中,全世界的棉纖維消耗一直受到人造棉的制約。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印度竟然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考特魯克棉價指數是反映國際棉花市場現貨價格水平的一個指標,由英國考特魯克棉花產業提供,其如下分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在過去兩年中,全世界產棉2630萬噸。在2014-2015年間,棉花種植面積增長3%,達到3370萬公頃。中國、印度、美國和巴基斯坦總共產棉占其中80%。論產量其實沒有增長,2014-2015年間全世界消耗棉花估計為2430萬噸,與2013-2014年相比增長了3.3%。
全世界五大棉花消耗國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孟加拉國。除巴基斯坦,其他消耗國均有增長。雖然很低,但卻顯示出積極的趨勢。2015-2016年間,世界專家指出,棉花消耗量可能激增。但是全世界的產量也增產。事實上,自從2011年以來,世界棉花增產遠遠高于棉花消耗的增加。也就是說,棉花的消費增長遠遠低于棉花的增產。這就是世界棉儲量越來越大的緣故。中國棉儲政策也支持這一看法。世界2014-2015年的棉儲估計為2150萬噸,高于2013-2014年的1950萬噸。在這樣的形勢下,世界棉價不得不走低。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掌控國。中國的棉儲政策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棉價走勢。自從2014年6月以來,世界棉價一直走低。去年6月棉價為每磅90美分,現在每磅為70美分。為此,中國、印度、孟加拉國和越南都擁有巨額棉儲。即使這些國家繼續增加棉儲,該機構認為,也不足以帶動需求的增加?! ?/p>
中國的棉儲政策在過去三年中在世界棉儲業扮演著重要角色。早在2011年,中國棉儲局就開始高于市場價收購棉花,截止2013年,中國占全世界棉儲的58%,約有1360萬噸。如今,中國又開始引進低等級棉花然后向國內紡紗廠提供。它有效的限制了棉花的出口,尤其是有利于美國和印度的棉花市場。因此中國在控制棉花市場的需求上功不可沒。
該機構還稱,盡管有中國的棉儲政策,國際棉價還是落入五年來的最低價,即每磅70美分。許多產棉國為保護種植商的利益,開始直接補貼棉農,以抵消棉價下跌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另一些國家則啟動了應急機制。事實上美國和巴西均也在采取保護性補貼種植商的措施。事實上,僅靠中國棉儲政策是不能解決整個世界棉花難題的。世界上大多數產棉國都對棉農實行補貼政策。印度認為,這么多國家都在補貼棉農,這實際上給印度棉農造成損害。
不管是政府直接或間接支持或是解決進出口供需矛盾,棉價都需要市場調節,其中供需是決定市場價格趨勢的根本。因此棉價的不可預測性是顯而易見的。倘若價格繼續走低,那么棉商將蒙受損失,棉農的積極性也將受到打擊。為此,國際棉花組織紛紛預測2015-16年的棉產量和價格將會雙雙走低。
另一至關重要的因素是,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上升引發中國進口棉減少,這給其他國家的棉價蒙上一層陰影。與之同時,即是產棉國又是消耗國的印度從2002年消耗世界棉花產量的14%上升至2014年的22%。并且隨著印度勞動力價格不高的緣故,印度出口的紡織產品數量也進一步提升。就拿印度來說,該國擁有700萬棉農,擁有1260萬公頃棉花種植園,約有4000萬人受雇于與棉花有關的行業。印度屬于世界上種植棉花最多棉田也最多的國家,同時印度消耗的棉花也占世界第一。棉價下跌讓印度棉農蒙受巨額損失。
印度棉農顧問委員會(CAB)預測,2015年國際棉花市場需求可能會增加,不僅如此,棉花的品質也將有所提高,并且國際棉花市場也將更加開放,而價格也將繼續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隨著棉花生產的成本提高而價格持續走低,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從這樣的形勢中獲益,這將嚴重損害世界棉花生態體系。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