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消息稱,2015年如果國內棉花價格不出現較大的供需矛盾、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政府部門原則上不再增發除89.4萬噸1%關稅配額外其他形式的配額,這一消息打消了部分外商、貿易公司和棉紡織企業對滑準關稅、加工貿易配額等補充性完善進口方式的念頭。據海關統計,2012、2013、2014年外棉進口量分別為513萬噸、415萬噸、244萬噸,2013、2014年分別同比下滑為19.1%、41.2%,其中美棉、印度棉、西非棉所占市場份額比例不同程度下滑,受配額、價格及紡企承受能力的影響,幾家大型外商、國內貿易商對2015年外棉的進口形勢普遍持悲觀態度,甚至認為2015年全年進口總量不會超過150萬噸,而USDA、ICAC月度報告中的預測數據分別是152.4萬噸、173.3萬噸,較前幾個月均有較大調整,筆者認為雖然近三年棉花進口量持續下滑,但外棉消費量占中國棉花消費總量的比例并沒有太大變化,相對于國產棉、地產棉而言仍屬“高大上”,那么2015年外棉進口市場可能呈現哪幾種調整趨勢呢?筆者歸納如下:
一、89.4萬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的發放方式或做調整,但5萬錠以上、有進出口業績的棉紡廠硬性指標不會變,因此89.4萬噸全年足額消化問題不大。業內估算2014年結轉下來的1%關稅配額約30萬噸(2月底前必須使用),所以2015年已知的配額總量約120萬噸,那么,150萬噸的預期是怎么來的呢?1、業內傳言政府將對采購2014/15年度新疆棉的紡織企業按6:1或7:1或8:1的比例給予獎勵和刺激,原有配額分配比例將被打破,這也是截止1月底配額政策遲遲無法出臺的原因;2、不排除有關部門為平抑內外棉差價,扶持棉紡織企業和新疆棉銷售而另外增發30萬噸進口配額,同時消化掉180-240萬噸新疆棉可謂“一舉兩得”,但目前仍沒有明說法。
二、出現繳納全額關稅進口外棉的機率客觀存在。印度棉CIF報價跌到60美分/磅及以下全額關稅通關機率大,但從2014/15年度“籽棉最低收購保護價”和保護農民、穩定2015年棉花種植面積的角度分析,印度國有棉花公司拋儲的定價也不會很低。截止1月15日,美棉簽約出口量已占其年度出口總量的87%以上,美棉可供出口和選擇的棉花資源已所剩不多,中國買家要想訂購到高等級美棉只能從外商或其它國家企業“口中奪食”,困難可想而知,因此ICE面臨的下壓或探底空間都已不大,從美棉簽約的ICE盤面價格、現貨價格來看,不存在繳納全額關稅進口的機會,而從近日中國上游、下游和貿易商的反饋來看,國內地產棉、新疆棉的市場售價已分別在13000元/噸、14000元/噸附近企穩,目前港口印度棉凈重提貨價也在14000元/噸附近,與新疆2128級“同臺競技”,但用棉企業、中間商則認為印度棉的定位應該是同地產棉較量,即短線S-6的CIF價格向60美分/磅靠攏(1月24-26日印度國內S-6軋花廠出廠價集中在63-64美分/磅),因此一旦CCI拋儲引發2014/15年度印度棉新花報價大幅下調6-8美分/磅,在中國國儲棉不再輪出的情況下,不排除中國買家繳納40%關稅采購印度棉的可能。
三、高等級機采棉仍是2014/15年度中國棉紡織企業、貿易商采購和操作的重點。在消費能力持續疲軟下行,新疆棉銷售端前移至內地,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棉、中高等級西非棉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要大幅高于美棉、澳棉及印度棉。據了解,國際市場上全機采棉只有美國、澳大利亞和巴西,其中巴西棉的品質在機采中屬于中下等,在“三絲”和雜質含量上的控制基本同新疆兵團機采棉不相上下,與澳棉和美棉相比在可紡性和品級上有較大差距,因此中國買家的認可度、認知性較前幾年明顯下降。
一些棉商反映,2-5月份外棉進口關注三點:其一、春節后中國政府對整個紡織行業的扶持力度是否加大,在退稅、稅收以及信用貸款、資金支持等諸多方面給予扶持,降低大量的技術工人下崗和社會穩定的風險;其二、美元升值,人民幣進入快速貶值通道,對進口外棉的影響逐漸增大,中國紡企采購美棉、印度棉、西非棉的成本上升;其三、在美棉、澳棉簽約出口“一片紅火”、印度棉產量、出口量持續調增、國內消費加快疲軟的“內憂外困”情形下,美棉或將抓住印度棉價格和出口政策的失誤,在中國將印度棉花、印度棉商排擠在市場外圍。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