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價格試水棉市波動或將增大
新棉上市后價格下行壓力較大 今年新棉上市前,國家儲備棉投放將繼續主導國內市場運行,預計棉花價格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3月底,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已經結束,國家累計收儲成交630.7萬噸,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當年棉花產量為631萬噸。也就是說,國產棉花絕大部分進了國庫,市場流通量很少。隨著國儲棉的有序投放,國內棉花市場供給平穩,預計接新前棉花市場不會有大的波動。 今年9月份新棉上市后,由于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價格隨行就市,國家棉花庫存水平高、進口棉價格明顯低于國產棉。據農業部監測,3月份進口棉1%關稅下折到岸稅后價每噸為15422元,滑準稅下折到岸稅后價16319元,分別比國內價格低約4000元和3000元。如果需求沒有明顯好轉,受市場供大于求的預期影響,棉花收購價格可能會出現明顯下跌。 從國際市場看,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最新預測,2013/14年度全球棉花產量2575萬噸,同比減4.3%,消費量2360萬噸,同比增1.0%,由于產量依然大于消費量,全球棉花期末庫存持續增加至1993萬噸,除中國外庫存消費比為53%,仍處于歷史高位。盡管今年以來國際棉花價格受全球經濟向好、美棉資源供應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出現小幅回升,但由于我國取消臨時收儲政策,支撐全球棉價堅挺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復存在。隨著國內外棉花價差縮小至合理范圍,進口棉價格優勢削弱,國際棉價有可能承壓下行,進一步帶動國內棉價下跌。 應引起注意的是,如果新棉上市前的“政策市”價格與新棉上市后的市場價形成較大落差,市場各方形成價格大幅下跌的預期,可能在新棉上市初期會先出現棉農惜售、加工企業慎收的僵持局面,接著可能出現農民集中售棉導致“賣棉難”與市場價“斷崖式”下跌并存現象。因此,應及早研究新棉上市后價格大幅下跌的應對預案。 今明兩年棉花面積將繼續下滑 近幾年由于棉花生產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上升較快,種植比較效益降低,我國棉花種植面積逐年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棉花播種面積6525萬畝,比上年減少510萬畝,降至10年來最低水平。 今年棉花種植面積仍將繼續下降。據中國棉花經濟信息系統監測,新年度全國植棉意向面積同比下降7.9%,其中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西北內陸棉區分別下降9.5%、11.4%和2.1%。今年國家在新疆開展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由于棉農收益得以基本保障,預計播種面積保持穩定;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后,相應的扶持政策沒有明朗,預計農民植棉積極性會進一步下降。 不過,由于今年目標價格政策公布相對較晚,4月上旬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棉區育苗已經開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移栽,種植結構無法再多做調整,面積不會因此再出現明顯下調。但如果今秋新棉上市后價格下跌明顯、植棉收益大幅下滑,地方農業部門預計,明年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的棉花面積縮減速度可能會加快,棉花種植更加集中,將以優勢區域及無法種植其他作物的鹽堿地、灘涂地等為主。之后,隨著國儲棉去庫存化基本完成,以及國內外棉花面積調減,國內棉價將得以支撐,植棉比較效益有所提升,預計我國棉花面積將基本穩定。從區域結構看,新疆棉占國內棉花總產量的比重(2012年為51.8%)將進一步提升。 價格波動幅度加大 市場風險陡升 自2011年實行臨時收儲政策以來,我國棉花市場運行十分平穩,波動幅度不僅明顯低于臨時收儲政策之前,而且低于國際市場。據農業部監測,2011年9月到2014年3月期間的31個月中,國內328級棉花月均價有22個月的環比波動幅度在±1%以下,波動幅度最大的月份為-3.6%。而實行臨時收儲政策之前的31個月(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國內棉花月均價僅有4個月的環比波動幅度在±1%以下,波動幅度最大的月份為環比漲34.9%,波幅在±10%以上的月份每年都要出現兩次,可謂“過山車式”行情輪番上演。從國際棉花價格看,除2010~2011年出現過大幅度波動外,大部分月份的環比漲跌幅都在±10%以下??梢哉f,臨時收儲政策的市場“穩壓器”效果十分顯著。 臨時收儲政策穩定國內棉花市場的同時,也減弱了市場活力,影響了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在國家儲備棉收購、投放為棉花流通主渠道時,農民的籽棉基本不愁賣,軋花廠加工后的皮棉直接交國儲,紡織企業等著儲備棉競拍,期貨市場交投日趨冷清。3年下來,各環節的市場靈敏度不可避免地出現下降。 實行目標價格政策之后,預計國內棉花價格波動幅度將恢復性增大,并與國際市場同步變化,各市場主體面臨的市場風險凸顯。農民需要按照市場價格擇機賣棉,加工企業皮棉可能存在賣不出去的問題,紡織企業用棉也面臨著從市場上購買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及質量控制風險。在臨時收儲政策取消、棉花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預計各主體在初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感,如不做好形勢分析和風險判斷并進行相應準備,可能會出現過度反應,對市場運行和產業發展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 有觀點認為,價格下跌對試點地區棉農收益影響不大,價格越低棉農拿到的補貼越多,幾乎沒有市場風險。但實際上,由于目標價格補貼是按照采價期平均市場價與目標價的價差核算補貼額,如果收購價持續下跌,早賣棉的棉農要比晚賣棉的棉農能從市場上多得好處。因此,新棉集中上市后一旦形成價格下跌預期,在“賣跌不賣漲”的心理作用下,主產區可能會急于售棉,放大“賣棉難”風險。 因此,在做好目標價格政策宣傳解釋的同時,也要做好市場風險提示和信息預警及發布,引導農民有序售棉,并為加工企業和紡織企業收購棉花提供必要的資金、質檢服務,引導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市場風險。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