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4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要求,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98萬元。此舉標志著已在新疆實施了3年的棉花敞開收儲政策結束。
2011年以來,國家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國內棉花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國際市場價格持續走低,棉花進口成本大幅低于臨時收儲價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家收儲壓力急劇增加,市場活力減弱,不利于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有利于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棉花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
目標價格政策是在市場形成農產品價格的基礎上,通過差價補貼保護生產者利益的一項農業支持政策。
據了解,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后,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
棉花目標改革的方向是從單純的制定最低價和棉花的臨時收儲,轉向逐步實行目標價格。政府給一個預測價格水平,實際價格由棉花生產出來之后,根據市場的供求變化來確定,具體補貼發放辦法由試點地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
專家說法
長遠有利于棉紡產業發展
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春宇表示,這種價格政策放開以后,使新疆的棉花會越來越接近市場價格與國際接軌。同時棉紡企業的收購價格也會相應與市場接軌。最有利的是讓更多的棉紡企業盡可能地采用新疆的棉花,而不是進口棉,既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也保護了棉紡企業的利益。最大的一個好處是讓新疆棉花的銷售有了去處。這輪價格改革會給一些庫存量大的企業帶來陣痛,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整個棉紡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低價的進口棉紗仍在沖擊國內棉紡企業。2013年我國累計進口21萬噸棉紗,較2012年增加37.51%。企業要恢復元氣還將面臨諸多考驗。
相關鏈接
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從2004年起“一號文件”連續11年關注三農主題。從涉及棉花產業的內容看,其中不乏新意。主要內容包括: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棉油等大型企業;加快推進大田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主攻機采棉等薄弱環節,實現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