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新政策 各方怎么看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2014年將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即由國家設立棉花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而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則按差價補貼棉農。這是我國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一項重要改革。隨著新政策的實施,今年新疆棉花該怎么種?棉農、企業和基層干部對此有何看法?最近記者深入南北疆進行了深入采訪。 棉農:盼望補貼標準快出臺 3月5日上午,新疆沙雅縣新墾農場種棉大戶田坦克站在自己去年種過棉花的地頭,一邊查看耕地情況,一邊想著心事。幾個月來,一個問題始終纏繞在他腦海中—今年棉花怎么種? 從1995年起,田坦克從新墾農場承包了600畝耕地一直種植棉花。其間也經歷過棉花價格的起起落落。2011年開始,從國家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連續3年皮棉收購價格都保持在每噸20400元,棉花籽棉收購價基本保持在每公斤9元上下。“國家實行棉花收儲政策對農民來說是件好事。”田坦克說。他認為,這幾年種棉花成本逐年增加,如果沒有國家棉花收儲的“托底”政策,棉農收益就很難保證。他算了一筆賬,去年一畝棉花的勞動力成本大概在180元;種子、地膜、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大約在900元;拾花費每畝在800元上下,再加上其他一些隱形成本,種植一畝棉花成本大約在2100元至2200元左右。按照每畝平均產籽棉350公斤、每公斤9元的收購價計算,每畝毛收入在3150元,除去成本每畝地純收入也就在950元上下。也就是說每公斤棉花的純收入大概在2.7元。 年初,田坦克就從中央一號文件中了解到今年國家將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試點。但讓他有點擔心的是,國家究竟能補多少?怎么補?他說,從理論上講,按照去年每畝平均產籽棉350公斤、每公斤9元收購價計算,每公斤棉花收購價6.3元就是盈虧點,低于這個價格棉農就會賠錢,高于這個價格則決定了棉農收益多少。 “我希望國家能夠保持去年的收購價格標準,這樣才能保證棉農的收益。”田坦克說。他認為有兩種補貼方式,一種是按照農戶種植面積補貼,另一種是按照產量補貼,農戶交售的棉花多,補貼就多。他傾向于第二種方式。“按面積補等于搞了平均主義,按產量補可以調動農戶科學植棉、精細管理的積極性。”田坦克說。 和田坦克一樣,呼圖壁縣園戶村鎮上二工村農民張玉震今年也早早就確定了種植計劃,和去年一樣,他種植50畝棉花。不管怎么補,“國家都不會讓棉農吃虧。”張玉震說。3月11日,他特意來到農資商店買了高產良種和高效肥,準備在今年棉花種植上好好下功夫。但也有很多農民持觀望等待態度。與張玉震同村的趙桂花去年種了40畝棉花,今年種不種、種多少?目前她還沒拿定主意。“國家補貼標準至今還沒有出臺,我心里還沒有底。”趙桂花說。她說,目前很多人都在觀望,如果在春播前補貼標準還沒有公布,很多人就準備種植玉米了。 “春播快要臨近了,我希望棉花補貼標準能盡快公布,也好給農民吃個定心丸。”趙桂花說。 企業:看到行業復蘇曙光 “國家今年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試點,這對紡織企業來說,絕對是個利好消息”3月7日,沙雅縣鴻力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國棟對記者說。 鴻力紡織有限公司創建于2010年,目前年產精梳紗和普梳紗8000噸。這幾年棉花價格居高不下,企業從投產至今一直處于虧損。 楊國棟說,2010年,國內棉花價格漲到了每噸31000元,棉紡企業出現全面虧損。2011年國家實行棉花收儲政策,收儲棉價格每噸在20400元,在國儲棉價格的“托底”作用下,當年國內棉價在25000元至27000元之間。這幾年雖然有所下降,但總體價格仍在高位運行。此時,國際棉花價格卻一路下跌到每噸16000元上下。楊國棟介紹,目前企業每生產一噸40支紗的成本就在31000元,而市場銷售價格只有28000元。因為棉價格高的原因,企業這幾年一直在虧損,最多時一年虧損1700萬元。去年,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把虧損降低到了600萬元。但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企業依然難以走出虧損境地。 楊國棟說,目前國內棉價高出國外棉價4000多元。換句話說,國外的棉紗價格只相當于國內原料棉的價格。在這種不對等的競爭狀態下,國外棉紗大舉涌入國內市場,致使國內棉紡企業陷入全行業虧損。為減輕國內高棉價給棉紡企業帶來的壓力,國家這些年實行了3∶1的進口棉配額發放比例,但這對于處在虧損境地的棉紡企業可謂杯水車薪。楊國棟說,國家這幾年實行棉花收儲政策,對于保護棉農利益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就整個棉花產業特別是棉紡企業健康發展來說,有其局限性。他認為,國家今年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兼顧到了全行業的整體利益,在穩定棉農收入的同時,可以降低棉紡企業原料成本,減輕國內外棉花價格長期“倒掛”導致的進口沖擊壓力。新政策的實施就意味著將來國內棉花價格將與國外接軌,棉價和國際上保持一致,同時也意味著國內棉紡企業可以和國外棉紡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對于今年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的政策。我們非常歡迎。”3月10日,呼圖壁縣鑫歐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薛軍這樣表示。他介紹,企業1995年建成,目前每年軋花能力在13000噸。這幾年國家實行棉花收儲政策,對棉農和軋花企業有利,但在棉花價格上漲的年份,軋花企業一窩蜂搶購棉花,到頭來誰都掙不上錢。而今年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后,國內外棉花價格接軌,由市場決定價格,軋花企業直接面對棉紡企業。這就使得軋花企業必須進行整合,因為只有那些產品品質好、信譽高、實力強的軋花企業才能在市場上立得住腳,也才能贏得棉紡企業的青睞。 政府:確保棉花產業穩定 “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既發揮了市場機制在農產品價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明確了政府對農業農村發展所負的責任。”3月11日,呼圖壁縣委副書記張明清說。他認為,將過去行政色彩濃厚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改為強化市場作用的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后,政府直接給予補貼,不再“托市”,這既保護了農民利益,又有利于棉紡織企業走出困境,更有利于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將對棉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張明清介紹,近年來,呼圖壁縣棉花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60萬畝左右,棉花一直是全縣的主導產業之一,按照平均畝產籽棉350公斤計算,畝純效益在1000元上下。目前棉花依然是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短時間內還沒有其他作物可以大面積替代。因此,縣上今年提出棉花生產要穩定面積,增加植棉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單產,實現降本增效。他說,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標準對種棉是否盈利和盈利多少起決定性作用。他建議,在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的方式上,可以參照小麥直補的做法,在兼顧按面積補貼的同時,側重按照產量補貼,這樣有助于鼓勵農民提高棉花單產,增加效益。他認為,目前政府要做的就是加強產業發展引導,避免大起大落,同時大力推廣先進的植棉技術。 沙雅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羅章說,沙雅縣是國家優質棉生產基地縣,去年全縣種植棉花91.7萬畝,畝均單產皮棉133公斤。今年,國家明確提出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后,縣上提出棉花面積控制在90萬畝。同時推廣10萬畝機采棉,創建棉花畝產160公斤皮棉的高產田20萬畝,通過加強綜合管理、高效節水、棉花機采等綜合措施提高棉花生產效益。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