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政策“新棋局”將如何落子
“一年之計在于春”,3月份對棉農、棉企、紡企而言是個“冬去春來,生機勃勃”的季節,也是市場對國家棉花調控政策高度敏感的時期,從3月份后拋儲2013年度皮棉且3128級競拍底價下調至17250元/噸,到國儲棉競賣同滑準稅棉花進口配額按4:1捆綁,再到增發加工貿易棉花進口配額100萬噸,可謂傳言滿天飛。一些機構和投機商也樂于在這“真真假假”的信息大潮中推波助瀾,而棉農和棉紡企業卻對棉花市場行情感到迷茫。于是,筆者對可能在3月份出臺的調控政策大膽的做了如下猜測。 新疆棉花“直補”細則兵團和地方分開執行的機率較大,兵團按面積補貼,地方執行目標價格補貼方式。 1、相較于地方,兵團植棉面積易于統計,“一錘子”補貼比較可行,況且兵團的特殊性決定按面積直補對棉農更有利,而且發放單一。 2、新疆各棉區未統計入冊、自開墾、待開墾的“隱性”土地比較多,不僅自治區、地市、縣級統計部門無法提供相對準確的數字,各級農調隊、農業部門也是粗略估算,按面積直補難免出現大范圍的“浮夸風”,因此按籽棉產量、籽棉價格進行直補相對更合理一些,但需要棉花加工企業這一重要環節的參與,如何防范弄虛作假是政策有效執行的關鍵。 3、新疆地方“直補”設定的“目標價格”會是多少?筆者認為,若3月底以后調整拋儲價或搭配進口配額傳言屬實,國家希望2014年度皮棉價格能在17000-18000元/噸之間,更確切的說是不高于17500元/噸,使內外棉價差縮小至1000-2000元/噸(不計配額轉讓費用),由此折算,40%衣分籽棉的目標收購價在8.50元/公斤左右。 降低棉紡企業原料成本并加快國儲棉出庫進度的有效辦法是拋儲“捆綁”滑準關稅棉花進行配額。 1、據中國棉花網統計,截至3月18日,2013年度臨時收儲累計成交618.5萬噸,因企業誤拍及“轉圈棉”取消合同共計2.1萬噸,實際累計成交616.4萬噸。而截至18日,2013年度儲備棉累計出庫成交69.7萬噸,按2012、2013年中國棉花消費量測算,即使2014年不種植棉花,仍能夠滿足全國紡織企業兩年的用棉需求,因此國儲棉“去庫存”的壓力突出。 2、國儲棉出庫成交比例大多在30%左右,流拍嚴重,這與拋儲的棉花資源同紡企實際需要存在差距、國儲棉品級與公檢不符、虧重等因素有關,也與18000元/噸的拋儲底價過高有關。以3月份為例,港口SM15/32"美棉的凈重提貨報價為16600-17000元/噸(滑準關稅,下同);印度棉S-615/32"僅15500-15700元/噸,加上配額轉讓費用,內外棉價差仍在1500元/噸左右,而國產C40S及以下棉紗與印度、巴基斯坦甚至越南、泰國等紗廠產品在各項技術指標檢測中已幾乎沒有優勢(強力、CV值、斷頭率、毛羽等)。 3、若國儲棉出庫銷售與滑準關稅配額按4:1比例搭配,對棉價有何影響?一方面當前國內棉價與SM級美棉的價差在1000元/噸以上,滑準關稅配額一旦增發,轉讓價格難以跌至1000元/噸以下,以此推算,若3月份以后拋儲底價仍是18000元/噸,競拍皮棉的實際成本將低于17750元/噸,而且成本隨配額轉讓價格的升高而不斷下降;另一方面,若拋儲3128級皮棉起拍價降至17250元/噸,并按4:1比例增發棉花進口配額,與SM級美棉的價差縮小至500元/噸左右,競拍皮棉的實際成本約17125元/噸。因此,筆者認為拋儲“捆綁”進口配額既有利于棉紡企業降低紡紗成本和配棉,又能相對有效的促進國儲棉出庫。 綜上所述,無論從農忙時節還是棉紡織企業的“忍耐期”來看,都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盡早出臺棉花調控政策,給棉農和棉花加工企業吃上一顆“定心丸”,也給紡織企業同印巴等國家同臺競技的機會。降棉價、降稅收、降成本是大趨勢,棉農則通過合理的補貼、農產品間的價格聯動以及政府的指導來實現植棉面積、植棉收益的相對穩定,把籽棉、皮棉的定價權還給市場更有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