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棉花成本持續上漲,棉花生產比較效益低下,我國農民植棉積極性不斷降低,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減少。
國內耕地資源有限,今后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耕地、水等自然資源日益緊缺,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從滿足城鄉居民農產品(000061,股吧)消費需求的先后次序上看,未來穩定發展我國棉花生產的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現階段,國內棉花生產仍然是以手工為主,費時費工費力,很難與補貼高、機械化程度高的糧食生產相抗衡。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翟雪玲認為,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今后穩定和擴大國內棉花面積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棉花生產區域將進一步向新疆等西北內陸地區轉移,棉花單產仍將緩慢提高。但考慮到棉花是農民特別是傳統棉區主要的現金收入來源,棉花面積下降速度不會太快。2020年前后我國棉花播種面積將在6000萬~7000萬畝、產量在550萬~700萬噸波動。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及經合組織(OECD)預測,2022年,中國棉花收獲面積將比2013年下降20%;單產會持續增長,但增速較過去十年有所放緩,預計2022年達到1.40噸/公頃。由于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因此中國棉花總產量顯著下降,預計2022年將比基期(2010~2012年的平均水平)下降17%,至580萬噸。在中國棉花產量下降的同時,印度棉花產量將增長25%,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
在消費增加、穩定生產的難度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我國棉花市場產不足需將成為一種常態,棉花庫存將逐漸降低,利用國際市場滿足需求也是未來中國棉花供給的基本格局。
統計顯示,2000~2011年,我國棉花進口量從4.7萬噸猛增到336.4萬噸,增長70多倍。其中2004~2011年棉花凈進口量約占全國棉花產量的40%。2012年棉花進口513.8萬噸,超過當年產量的70%。
翟雪玲認為,2012年以來的超常規進口棉花未來會隨著中國棉花市場調控政策的逐步完善得到改觀。2020年前后,中國棉花年進口量將維持在200萬噸左右。同時,由于中國人工成本不斷提高,棉紗的進口量會有所增長。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