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棉花仍然是“政策市”。在基本面供過于求、下游消費疲軟等諸多因素影響下,2013國儲棉收購和拋售再次同臺演出,棉花現貨價格上下兩難,期貨價格長期偏弱震蕩,其持倉量和成交量繼續下滑,可謂“門前冷落鞍馬稀”?!?br />
2013年的棉花仍然是“政策市”。在基本面供過于求、下游消費疲軟等諸多因素影響下,2013國儲棉收購和拋售再次同臺演出,棉花現貨價格上下兩難,期貨價格長期偏弱震蕩,其持倉量和成交量繼續下滑,可謂“門前冷落鞍馬稀”。
展望2014年,持續三年的收儲政策或將謝幕,棉花直補政策亟待出臺,“直補+拋儲”或將成為2014年度棉市長期主導因素。分析人士認為,棉花價格再次市場化后,期貨市場功能將重新得以發揮?;久鎭砜?,高庫存壓力加上下游需求疲軟,2014年,國內棉價下行壓力增大。
雙軌制令鄭棉失去彈性
回顧2013年棉花期貨市場行情,國家棉花收儲、拋儲始終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在2013年鄭棉整體長期保持著偏弱震蕩行情。
“總體上來看,2013年的棉市仍然可以用波瀾不驚來形容,價格波動幅度不大,鄭棉持倉量和成交量都維持低位,缺少人氣。”華安期貨分析師李莉分析,2013年鄭棉期貨行情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年初至1月底,因美棉大漲提振、鄭商所倉單匱乏,主力合約CF1305強勢上漲,漲幅超4%;第二階段是2月上旬至7月上旬,收儲拋儲雙軌運行,棉價上下兩難,長期維持區間震蕩;第三階段是7月中旬至12月,新棉上市增加供應壓力,2014年不再收儲的傳聞加大了市場對未來棉價走勢的擔憂。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收儲、輪儲政策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應關系,從而影響棉價走勢,并導致鄭棉期貨失去了“彈性”。
從收儲方面來看,據華泰長城期貨統計,截至12月27日,儲備棉投放數量累計約為49萬噸,實際成交約24萬噸,成交比例47.8%;棉花注冊倉單為159張,有效預報41張,折合庫存8000噸,僅能滿足買方持倉約為1600手的交割數量,遠少于期貨盤面的數量。華泰長城期貨分析師張良認為,收儲的進行令期貨市場上棉花的注冊倉單有限,注冊倉單量偏低還將繼續困擾國內棉花期貨市場,限制其下行的空間。
“在政策的指導下,上半年我國棉花市場價格走勢相對平穩;下半年在高庫存的重壓下,棉花運行重心下移。”據金石期貨分析師于麗娟統計,2013年,鄭棉期貨盤面的成交量和持倉均大幅減少,目前僅維持2萬手的日成交量和9萬手的盤面持倉,遠低于交易活躍時期300-400萬手的日成交量和50-60萬手的持倉量,可見目前期貨市場的交投活躍程度極低。
收儲改直補將提高活躍性
業內人士認為,到目前為止,國家收拋棉政策起到了效果,基本保障了農民收益,同時拋儲也緩解了企業的用棉困難。然而,收儲機制遭外界指責為扭曲市場,導致加工廠進口棉花成本尚低于國內棉花,2013年國內外價差長期處于高位,在下半年由于ICE期棉不斷下挫,期限價差甚至繼續擴大,最高超過4700元/噸。
經過三年的政策市后,2013/2014年度有望成為三年收儲政策的終結。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已提出,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推動最低收購價格和臨時收儲政策向“價補分離”轉變,組織開展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2012年的棉花收放儲政策過多的干預棉市,使棉價定價混亂,棉農也未獲得多少保護,應該是害多利少的政策,并不符合中央的政策傾向。其實棉花收儲也已無更多的執行空間,儲備規模已經相當龐大,進一步收儲面臨著價格、資金、庫容、倉儲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難。”廣發期貨分析師劉清力表示,推出直補政策就意味著,管住最上游棉農的利益,而把棉價交給市場。2014年直補政策如果順利推出,替代收放儲政策,則棉市將面臨巨大的拋儲壓力,海外棉價也將因為政策放開而沖擊國內棉市,這是棉市面臨的最大潛在壓力。
“截至目前,2014/2015棉季直補實施細則仍在討論,例如直補額度及方式等尚無定論。因為補貼程度直接關系到皮棉成本價格,涉及到棉市上下游各方利益,對整個年度棉價運行區間形成定位,影響不遜于國家歷年的收拋儲政策,故成為2013/2014年度國內棉市關注焦點。”中證期貨分析師陳靜認為,從11月28日開始的國儲棉投放,價格雖然目前定的是18000元/噸,但在后續的拋儲中,價格是否會發生調整,也將對棉價有影響。
李莉表示,收儲政策退出市場,意味著國內棉價將向市場靠攏,政府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干預棉花價格的調控方式開始走向市場調控;意味著國內不再有所謂的收儲底價的支撐,國內棉價將向國際市場靠齊,內外棉比價將走向正常的軌道。目前國內棉價高出國際棉價遠超4000元/噸,也就是說,2014年國內棉價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拋儲也是國家調控市場供應、平抑市場價格的主要手段之一。數據顯示,2011年度棉花收儲累計成交312萬噸,2012年度棉花收儲累計成交650萬噸,預計2013年度棉花收儲累計成交量也將突破550萬噸,也就是說,近三年國儲庫總計收儲量超過1500萬噸,加上不可統計的進口儲備棉,國家儲備庫庫存可見一斑。扣除2012/2013年度約430萬噸的拋儲量,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拋儲,2014年結轉的國家儲備庫存仍然超過1000萬噸。李莉認為,2014年以后國家將以去庫存為主,新棉上市之前,國家儲備棉將是市場供應主流,而拋儲價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