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用棉之困怎么解?
隨著2012/2013年度650.64萬噸棉花被收儲入庫,當前可供紡織企業采購的棉花資源不足,下游企業現貨采購極少。目前紡織企業采購棉花有兩個基本途徑:參加儲備棉拍賣或是進口棉花。 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投放的儲備棉等級不高且不少是陳棉,棉花質量難以滿足生產品種的需要,而進口棉花又有配額限制,企業用棉面臨困境。一家國內頗有名氣的棉紡企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企業生產的都是高支純棉紗,除了使用少量新疆棉外,大部分使用進口棉花。但是由于沒有參與儲備棉拍賣,今年他們沒有拿到棉花進口配額。 為滿足生產需要,企業只能另想辦法。記者了解到,主要解決辦法就是找有配額的企業買。進口配額的買賣在業內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目前配額轉讓價格大概是3300元/噸左右,這無疑又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用棉成本。 為更好地滿足紡織企業用棉需要,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和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4月18日發布公告,決定調整儲備棉工作有關政策規定。此次政策調整將部分解決高等級棉短缺的問題,但對于紡織企業反映較多的棉花質量問題,一些真正有需要的企業得不到棉花進口配額等問題,仍沒有良好的解決方案。 政策調整 成交比例現回升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和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4月18日發布公告明確,本輪儲備棉投放工作將于2013年7月31日結束。為更好地滿足紡織企業用棉需要,決定調整儲備棉投放工作有關政策規定:除繼續投放老儲備棉以外,自即日起將組織投放部分2011年度進口棉以及2012年度臨時收儲的棉花。其中,2011年度進口棉的質量以中國纖維檢驗局出庫檢驗并出具的公證檢驗結果為準,重量則以原商檢出具的凈重檢驗結果為準;2012年度臨時收儲的棉花以原入庫公證檢驗結果為準。 另外,為滿足紡織企業購買新疆棉的需要,并緩解在新疆地區存放的儲備棉鐵路運輸壓力,自即日起,允許內地經過資格審核的紡織企業競買在新疆地區投放的儲備棉,2013年1月16日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和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聯合發布的《關于新疆庫點投放的儲備棉僅限于新疆區內紡織企業競拍的公告》同時廢止。有關企業在購買新疆地區投放的儲備棉時,須自行解決鐵路或公路運輸問題。以上棉花如通過公路或鐵路運輸出疆,可以享受出疆棉運費補貼。 同日,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和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也發布公告,對參與儲備棉投放交易企業最大購買數量進行了調整:2013年3月底前已審核通過的企業,其允許最大購買數量累計不超過其8個月的棉花使用量,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不再重新審核其每月購買量,而是根據企業每月紗產量和原申請的每月購買量進行測算核定;2013年4月1日以后提出申請的企業,其允許最大購買數量不超過其6個月的棉花使用量。 從4月18日開始,部分2012年度臨時收儲的棉花投放市場,這部分資源受到用棉企業歡迎,前兩日成交率均在50%以上,從而拉高了整體的成交比例,參加競拍的企業也增多。 品質參差 質量檢測待加強 隨著儲備棉不斷投放,不少企業反映,儲備棉存在著一些質量問題。一家福建棉紡企業負責人表示:“投放的儲備棉沒有標明是機采還是手摘,由于兩者品質存在差異,給企業生產配棉帶來不便;一些儲備棉等級虛高,實際質量未達到標示的品級,也給用棉企業造成損失;投放的部分儲備棉還存在三絲多等問題。”另有企業反映,儲備棉競賣以打“捆”方式銷售,每捆重量在200噸左右,同一捆棉花質量等級參差,也給企業用棉帶來困難。 另一方面,買一捆棉花需要上百萬元的資金,用棉企業必須在成交后5個工作日內將貨款匯至中儲棉總公司,而有些地方出庫困難,加上運輸時間,企業真正用上棉花還需時日。對于不少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資金周轉是個大問題。 對一些做高端產品的紡織企業來講,棉花品級下降、品種雜亂、管理失控使紡織企業的原料質量得不到保障,也是影響企業效益的重要因素。華潤紡織副總經理狄慧認為,國內棉花質量近年出現了嚴重下滑,造成市場上優質棉花資源越來越少。據了解,自棉花市場放開以來,我國棉花總體質量水平有所下滑,混等混級、異性纖維問題嚴重。中國纖維檢驗局報告顯示,2011/2012年度,全國新體制棉花細絨棉平均品級3.28級。全國品級1~2級的棉花幾乎全部產自新疆,全國僅有新疆棉平均品級超過3級。山西棉、河南棉、河北棉、山東棉平均品級均低于4級。另外,在現行棉花價格結算體系下,高、中等級棉花級差價格偏小,中、低等級棉花級差價格偏大,分等分級銷售的收益不如混等混級銷售的收益,質量好的棉花無法通過優質優價體現出優勢,使得棉花經營者缺少分等分級的動力,統花收購、混級加工的現象仍然存在。 針對儲備棉存在的一些質量問題,有關部門回應稱,將加大管理力度,嚴把國儲棉入庫質量關。而要減少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損失,防止流通環節中人為的質量破壞,保護棉花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我國棉花的整體可紡性,需要在多方面采取切實措施。一方面是提升植棉水平,增加對棉花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廣應用經濟高效的機采棉等技術手段,保障國產棉花的基本供給。 另一方面,應繼續深入推進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今年9月,新棉花標準將正式實施。中國纖維檢驗局王丹濤處長表示,新標準的實施打破了傳統的棉花檢驗觀念,改變了以品級為基礎的棉花貿易結算體系,形成了以棉花顏色分級為基礎的新標準體系,是對以往標準顛覆性改變。原有標準下的品級概念已與紡織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推行新標準更利于紡織企業生產配棉。 配額難覓 企業感受冷熱不均 去年以來,國內外棉價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價差。近一階段,雖然國內外棉價差有所縮小,但仍在4000元/噸左右。因此,能否拿到棉花進口配額,對用棉企業效益的影響非常大。記者了解到,大多數紡織企業都很難拿到或只能拿到少量配額。因此不少紡織企業負責人都對棉花進口配額的分配忿忿不平。“現在是進口配額決定企業的命運。企業經營的好差,不是看你技術、管理、成本控制,而是看你能不能拿到配額,大家完全處在不平等的競爭地位。”豐潤實業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孟令軍如此抱怨。 國家發改委掌握著棉花進口配額的分配權,每年都會公布棉花配額的申請條件、分配原則等。但在棉花配額的分配過程中,業界對其透明性一直存在質疑。據國家發改委2012年文件,有條件申請棉花進口配額的企業包括國營貿易企業、2011年有進口實績的企業和紡紗設備5萬錠以上的棉紡企業。這個進入門檻并不算很高,但它的分配原則卻很模糊。國家發改委“將按照申請者的申請數量、歷史進口實績、生產能力和其他相關商業標準進行分配”。對此企業表示:“在執行過程中沒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分配的,人為因素很強。” 此前有信息披露,今年的棉花滑準稅配額與儲備棉拍賣捆綁,企業拍得一噸儲備棉將獲得相應1/3的進口滑準稅配額。但儲備棉拍賣至今,對于是否搭配相應的進口配額并無明文規定。據了解,有的企業已經以這種方式拿到了配額。但對部分企業來說,投放的儲備棉根本不符合生產要求,不可能為了獲得進口配額去參加儲備棉拍賣。他們呼吁,能否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分配一些進口配額。 另外,每年總共發放多少滑準稅配額,什么時候發,企業也都無從了解。正因如此,業內對棉花配額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大。即使是不取消棉花配額,大家也都期望棉花進口配額的分配能夠更透明、更公正,計劃性更強。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