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好轉曇花一現 棉花結或成棉花劫
每年的四月份正是棉花開播時節,自2011年2月中旬從3.3萬元之巔墜落至今已低迷兩年多的棉花,做多熱情能在2013年重新綻放嗎? 這一切,都有賴于新年度棉花能否解開“經濟下行—需求不振—紡紗服裝企業遇困—收購加工商受壓—棉農收益受損”的連環結。 從記者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在經濟放緩消費不振、成本上升壓縮盈利、外需不穩影響出口等一系列因素“倒逼”下,棉花產業鏈步入更加“糾結”的困局里,“棉花結”不但短期難以解開,甚至可能成為一場行業的“棉花劫”。專業人士稱,要破解這一困局尚需時間,作為應對之舉,可以鼓勵企業盡快走入“大企業”時代,減少產業鏈環節;同時也要完善“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結合,并在激發內需潛力上大做文章。 “政策市”行情或延續 自從國家操作介入棉花市場之后,棉花市場淪為政策市。在天氣因素影響不大時,收儲和放儲的每一個動向都牽動著棉市,甚至已顯著改變了棉花市場的價格結構。觀察人士認為,今年棉花市場將繼續演繹“政策市”行情。 在全球棉花需求較弱、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中國涉棉調控政策把中國市場上的棉價分成了三個層級。從低到高分別是:第一級為進口棉價,第二級為社會流通棉價,第三級為收儲價。價差的存在促使棉花資源從低價區流向高價區。假如貿易是自由的,市場是有效的,則跨市場套利會把價格拉平到同一個水平。然而現狀卻是,在第一級與第二級之間有中國棉花強大的進口配額管理政策,在第二級與第三級之間有強大的收儲政策。 從收儲政策看,國務院日前批準的《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顯示,2013年度棉花繼續敞開收儲,臨時收儲價格維持不變,仍為20400元/噸。 觀察人士認為,在后收儲時代,20400元/噸的收儲價格對棉市的支撐因素將有所弱化。從2012/13年度來看,我國棉花市場的支撐動能莫過于收儲政策。在市場整體氛圍不佳的背景下,20400元/噸的收儲價格極具吸引力。根據統計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累計成交651萬噸,是2011年收儲總量的兩倍多。若按中國棉花信息網預計的本年度國內棉花產量747萬噸計算,收儲量已達總產量的87%左右;若依據美國農業部3月份最新報告測算的我國棉花產量762萬噸計算,目前的入儲量已經達到本年度國內棉花產量的85%。 大規模收儲過后,市場上可流通的棉花數量減少,棉紡企業用棉尤其是高等級棉明顯緊缺,給棉花現貨和期貨價格帶來支撐。值得關注的是,高等級棉流入國儲,期貨市場因棉花流入減少,棉花倉單變得較為有限,這成為期貨市場做多的重要理由。甚至有人認為,這就是CF1301在交割月前月出現“軟逼倉”行情的背后原因。 在舊收儲期已過、新收儲期還未來臨的數月里,進口配額管理與拋儲將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面對棉花終端需求未明顯恢復、中國國儲庫存龐大的背景,拋儲及進口配額政策儼然成為影響棉價的核心因素。 年初為解決大規模收儲導致的紡織企業用棉短缺問題,國家開始實施國儲棉拋售的戰略性政策,這也是有史以來我國首次將國家棉花收儲與拋儲政策同時進行。然而拋儲政策實施初期,紡織企業并不買賬,日成交率呈現直線下滑的趨勢。隨著拋售的棉花質量的提升,日成交量漸穩,但數量仍舊不大,基本維持在2萬噸左右。 根據統計,2012年9月份拋儲開始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出庫成交135.4萬噸棉花。第一批拋儲政策已于3月底結束,第二批拋售仍將延續。國家發改委曾在1月份表示,到7月底,國家將以19000元/噸的拋儲價格持續拋儲450萬噸棉花。盡管對于細節的市場傳言版本較多,但只要拋儲政策持續,隨著出庫量的增加以及收儲托市影響因素的弱化,棉價更多地遭遇壓力。 對于棉花的滑準稅配額,近期有紡織企業表示,已收到配額的通知。鑒于目前滑準稅進口的棉花成本依舊比國內現貨價低3000元/噸,因此,配額的發放對鄭棉價格也構成一定壓力。 與此同時,進口配額使得進口棉向中國港口的轉移在“量”上受到根本限制。居高不下的內外棉價差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價格結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紡織企業的訂單數量與庫存策略,進而影響著中國棉花的需求。 鑒于政策穩定棉花市場的目的,國家可能在4月份后加大拋儲與滑準稅配額的力度。未來數月內,國內棉價有望保持穩定,鄭棉若無因倉單問題引致的軟逼倉行情,棉花市場或將陷入政策主導的震蕩行情之中。 庫存居高不下 “現在八個庫存全是滿的,總庫存量已經達到1.2萬噸,有近一半的庫存還是兩年前的進口棉。”青島保稅區沃爾德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庫存主管許尚勇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初以來,總出庫量只有3000多噸,較之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出庫上萬噸的情況相差甚遠。 許尚勇稱,按以往企業開工旺季來看,公司每天的出庫量應該達到上百噸甚至上千噸。但目前公司每天的出庫量只有幾十噸。不少紡紗企業反映,今年企業開工率不足,紡織行情不樂觀,隨用隨買即可。 企業對進口棉需求的下降,導致大量的進口棉堆積港口。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港口未通關棉花庫存量接近50萬噸。已通關的庫存雖不多,但銷售進度一般。外棉入區量整體大于出區量,庫存壓力居高不下。盡管紡織企業已陸續拿到增發的滑準稅配額或者加工貿易配額,但不少企業尚未啟動采購。多數企業在等待國儲進一步拋儲細則,包括下一步拋儲價格、高等級棉花和進口棉投放比例,企業以隨用隨購為主,有配額在手也不急于采購。 “進口棉眼下是‘有價無市’。”青島鼎信立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首席代表劉鵬表示,今年企業備貨情況似乎有悖常理。按往年同期看,紡織企業在春節后需要備1-2個月的原材料庫存,但今年企業幾乎都是隨用隨買。除了紗線銷售緩慢外,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進口棉花價格還會有所回落。企業預期,至少在上半年棉花期貨價格將回落到20000元/噸左右,相應地現貨價格也將有所回落。現在進口美棉均價為18600元/噸,印度棉均價為18800元/噸。他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進口棉花價格還有100元左右的回落空間。 有分析師認為,若美國農業部植棉意向調查結果不出現較大降幅,將難以讓國際棉價企穩回升。國際棉價有望續跌,這將拖累國內棉價。 劉鵬稱,考慮到經濟在去年底出現回暖,預期今年企業用棉需求將增加,公司曾在年初上調了進口棉花價格。結果導致很多企業只詢價不購貨,成交量明顯下滑。“企業之所以對價格變得敏感,主要是用棉需求減少,拋儲和進口棉使當前棉花市場總體供大于求。” 從中國棉花信息網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截至4月3日,國儲棉累計上市總量為356.93萬噸,但累計成交總量105.68萬噸,成交比例僅為29.61%。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市場對棉花需求呈現明顯分化,紡企對高等級棉花的需求量增大。青島銀夏貿易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王國棟表示,從進口棉花看,企業對價格高、質量好的高等級棉需求量較大,經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現象。 王國棟認為,這是因為在港口所剩棉花中印度棉庫存最多,目前價格較低的在18500元/噸,較高報價在18900元/噸(依品質而定)。美棉和澳棉高等級棉花所剩不多,成交尚可。近期企業對質量較好的西非棉詢價增多,但西非棉尚未大量到港。所以,高等級棉的需求呈現相對較旺的態勢。“為保證市場供應,儲備棉已向市場投放,收儲結束后,預計會繼續擴大投放量,來滿足紡織企業需求。” 終端消費難期待 棉花庫存高企讓那些希望棉價回升的人不免失望,而終端服裝出口下滑更是讓這些人遭遇重重一擊。 應當承認,今年1-2月紡織服裝業的出口表現不俗。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2月我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411.67億美元,同比增長31.87%,高于全國出口增速8.3個百分點。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60.98億美元,同比增長35.3%;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150.67億美元,同比增長26.3%。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受經濟復蘇緩慢預期影響,一些紡織服裝企業并不看好當前紡織行業的回暖。他們認為,前兩個月的回暖恐怕只是“曇花一現”。今年紡織服裝業可能比去年更慘淡。 去年紡織服裝業的慘淡可謂“驚魂”。根據wind統計,去年紡織服裝板塊內79只個股總市值加權平均跌幅高達15.25%,龍頭個股幾乎“魂斷二級市場”。其中,夢潔家紡股價“腰斬”,美邦服飾、華潤錦華、羅萊家紡、森馬服飾、星期六年跌幅均超過40%。在預增幅度較大的部分個股中,富安娜、七匹狼、華芳紡織、江蘇三友等個股跌幅也遠超大盤。 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紡織服裝板塊的漲幅僅有2.32%,排名依然倒數。 “從年初開始,關于美國經濟、歐洲經濟和中國經濟開始復蘇的報道便不絕于耳。原以為,國內外經濟都會加快復蘇,訂單和內銷會出現好轉,但情況并非如此。”浙江毫豐針織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貴抱怨說,一般情況下,國外訂單都是提前半年下達,企業在3月份就應該接到8月份的單子。“但現在企業手中基本上還是年初時下的5月份訂單,今年銷售可能比去年還要差。” 具有同感的企業并不在少數。海關2月份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39.6%的企業對未來2-3個月出口形勢信心“不樂觀”,24.7%的企業表示“樂觀”。 出口預期不樂觀,內需也未必有起色。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0%,增速較2012年放緩1.1個百分點。服裝平均銷售價格同比增長3.0%,增速較2012年同期大幅下降6.8個百分點。 3、4月份是品牌服裝秋冬訂貨會時期,據了解,今年秋冬訂貨額增速普遍下降。某休閑服飾龍頭企業負責人表示,不論春夏裝訂貨額還是秋冬裝訂貨額同比均有所下降,公司將適度調控期貨生產和配發,預計加盟渠道一季度仍會有一定下滑。從直營渠道來看,零售市場的變化情況目前仍然不太明朗。 終端消費不振,使得棉花產業鏈“一損俱損”困局再次上演。山東恒新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郭耀中表示,全棉紗市場走貨量偏低,紗廠基本上以量為主,提價難度很大。“紡企經營壓力急劇上升。” 破解困局需多管齊下 棉花產業鏈面臨的問題正變得日趨復雜:國家收儲與拋儲同時進行、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停產倒閉、成本“舊痛”與出口“新傷”并發。一環緊扣一環的棉花結不但眼下難以解開,甚至將演變為一場產業鏈各方的棉花“劫”。 溫州服裝商會會長、奧奔妮集團董事長鄭晨愛稱,現在紡織服裝業到了“倒逼”機制集中凸顯的階段,從棉花加工到紡紗再到服裝生產,整個產業鏈正在經歷大浪淘沙的過程,終將促使整個產業鏈進入“大企業”發展時代。 他表示,這要求不具規模的、落后的紡織服裝企業停產倒閉,只有更多的落后產能被淘汰,優勢資源才能向大企業集中。其結果則是大企業可以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棉市連環結將由多變少,由更多的大企業自行化解難題。 浙江毫豐針織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貴認為,企業不可能實現整個產業鏈條中每個環節的生產。在此情況下,國家需要調控好原材料的價格,維持原材料價格穩定,避免大漲大跌。另外,破解產業鏈困局更需要打開內需市場。相關部門如何幫助外貿轉內銷的企業設立銷售平臺、打開銷售渠道是企業所期盼的。內需市場大、國內消費潛力強是不爭的事實。但企業如何實現“華麗轉身”,打造出國內市場認可的品牌成為難上加難的事。從“第一夫人”服裝概念股的表現看,打造自主品牌和文化內涵的紡織服裝業能迎來較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周聲濤認為,當前棉花產業鏈出現了四個“糾結”:一是儲備棉高收低拋,國家負擔較重;二是高庫存的同時還要繼續進口;三是紡織和植棉效益均下降;四是“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如何結合。 周聲濤強調,市場現存的一些問題是在實行收儲政策之后出現的,不能由此否定收儲政策的必要性。在棉價下跌時,如果沒有這個政策,棉農植棉積極性必將受到影響,恢復起來難度較大。另外,中國作為棉花產銷大國,要有國際話語權,棉花生產需要依靠該政策保持穩定,否則會重走大豆之路。同時,農民人均耕地有限,從增加收入角度考慮,也應該有保護價格。 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在3月中旬就全國范圍棉花種植意向展開調查,調查顯示全國植棉意向面積為7264.4萬畝,同比減少218.7萬畝,降幅為2.9%。其中黃河流域同比降9.3%,長江中下游棉區同比降5.4%,西北內陸地區同比增2.3%。 一家大型紡企負責人則建議,新疆作為全球少有的幾個適宜優質棉花種植的區域,所產棉花成本低、質量好,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支持,引導新疆發展這一優勢產業,強化新疆作為棉花供應區的戰略性地位,保證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和供應量。一方面降低企業用棉成本、增加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國際話語權。 尋找棉市的春天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而鄭棉甚至在春天還沒來到的去年臘月就給市場帶來春意。從2月初的18875元/噸起,兩個月內上漲至20575元/噸的高點,鄭棉便一直維持在相對高位震蕩的態勢。 有分析認為,此次上漲是受經濟復蘇預期的帶動;也有分析認為,此次上漲是市場對倉單不足的炒作。不論原因為何,此輪上漲不僅讓市場提前嗅到了棉市春天的來臨,同時加重了市場對今年棉市復蘇的預期。棉花產業鏈上似乎正洋溢著復蘇與希望。 然而,當記者帶著棉市復蘇的希望從北京南下山東浙江,在棉花種植和紗紡企業集中的地方卻感受到了陣陣寒意。3月28日,記者在時隔一年半之后再度來到德州,距火車站20公里的一家紡織廠如今大門緊鎖、雜草叢生。門口的保安告訴記者,去年春天,老板就把紡織機械全部賣光了,此后就沒怎么來過。廠子招租快一年了也無人問津。 上次偶遇老板,他在談及賣機械的原因時感慨道,自己在紡紗行業打拼15年,廠子從十幾人發展到近百人。但由于紡織行業門檻低、技術含量不高,最近兩年來,大量紡紗企業扎堆涌入,加劇了企業競爭。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棉花價格大起大落,蠶食了企業利潤,給企業造成巨大壓力。外需的減少,下游需求的下降,導致企業開工不足,盈利空間日益萎縮。“最近幾年,中游紡紗企業度日艱難——既受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遏制,又受下游終端需求的掌控,一不小心就被‘憋死’,而自己正屬于此類型。” 離開德州,記者又來到被譽為“服裝之城”的溫州瑞安。陽春三月的溫州同樣寒氣逼人。走在飄著毛毛細雨的瑞安莘塍工業園區里,傷感之情油然而生。 “不是說歐洲經濟已經復蘇了嗎?今年怎么就要兩個柜,去年底不是還打算要五個柜嗎?”還沒走到浙江豪豐針織服飾有限公司辦公室的門口,連珠炮般的幾句話就灌入記者耳中。 依然是不解和抱怨。公司董事長李明貴說,從年初開始就看到美歐和中國經濟開始復蘇的報道,但企業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年前提前20多天就放假,年后過了十五才開工,工人都到不齊??吹剿麄儜袘猩⑸?、不緊不慢地做著工,再想想訂單下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經營壓力,感覺企業像是失去了生命力。 從北到南,似乎并未看到市場預期的棉市產業鏈復蘇的到來。轉眼已入4月,新年度棉花已陸續開播。棉市產業鏈能否借此踏春而來?從眼下的情況來看,顯然更多的是一種奢望。不過,溫州商會會長鄭晨愛認為,這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統籌原材料生產布局,保持原材料價格的基本穩定;另一方面需要企業提高市場應變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全行業的轉型升級,走出扎堆低端的泥潭。 雖然春寒料峭,但春天終歸是要來的。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