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敞開收儲 棉農能否真得益?
《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近日正式發布,明確2013/2014年度繼續敞開收儲,臨時收儲價格維持不變,收儲質量按新棉花標準執行。 由于市場對此計劃早已充分消化,收儲預案對于市場的影響并不太大。而由于實施臨時收儲政策,國內棉價長期高于國際棉價5000元/噸,產業鏈各方尤其是紡織企業對此政策質疑之聲不絕。 實施臨時收儲政策的初衷是穩定棉花生產、經營者和用棉企業的市場預期,保護棉農利益,保證市場供應。但隨著2012年度收儲數量急劇增長,臨時收儲政策顯現出不少問題。從實際效果來看,棉農實際獲益不多,而棉紡織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卻被削弱。如何實現既保護棉農利益,又達到棉花及棉紡織產業鏈的共贏,成為棉花和棉紡織行業熱議的話題。 植棉意向繼續下降 盡管有國內收儲價格支撐,但是近年來國內棉農種植積極性仍不高。中國棉花生產景氣指數(CCPPI)2012年首次出現近10年來的大幅下滑,從2012年1月的235下降到10月的185點(過去10年最高330點),12月回升到199點。2013年1月下降到185點,2月195點。 中國棉花協會2月份種植棉花意向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種植棉花面積為6816萬畝,同比下降6.8%,創下10年來最低紀錄。報告顯示,臨近播種,大多棉農已確定植棉意向,被調查的2963戶棉農中,準備減少植棉面積的棉農占42.4%,準備增加的棉農占9.1%,與上年持平的占46.4%,2.1%的棉農仍在徘徊觀望中。按照被調查棉農植棉意向加權平均計算,全國棉農平均種植意向較2011年減少9.4%。 從主要種棉區來看,除新疆棉區外,內地主要種棉區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都在不斷下滑。據了解,2012年,山東德州種棉面積減少到130萬畝,比2008年下降一半以上。山東省的棉花種植面積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2000萬畝跌至今天1000萬畝不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河南的棉花種植面積也從2007年1054萬畝下降到2011年的594萬畝,降幅40%。在此形勢下,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預計,2013年的全國棉花種植意向面積將下降6%。 與此同時,研究顯示,除新疆棉以外,我國棉花質量普遍下降。據中科院專家組測算,在近5~10年內,我國棉花的空心率提升、強度不斷下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通過研究近幾年國內外棉花狀況,認為我國棉花的質量與國際棉花的差距在拉大,而種植成本和價格卻在上升,這種質降價升的情況極大程度地削弱了我國紡織產業的競爭力。 棉農實際收益低 為什么我國棉花生產價格一直高于其他國家,而棉花種植面積還會萎縮呢? 各種調查顯示主要原因是種棉成本太高。新疆自治區發改委組織的調研顯示,2012年棉花每畝總成本1806.85元,較上年增加176.02元,增長10.79%。其中:生產成本1462.63元,較上年增加121.21元,增長9.04%;土地成本344.22元,較上年增加54.81元,增幅18.94%。 而我國種棉成本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棉花種植生產效率低。我國棉花種植以人工為主,與種植機械化水平較高的美國相比,我國植棉的機械化程度和勞動生產率都亟待提升。據粗略計算,我國種植棉花的人均產量約是美國人均產量的1/500;從勞動生產率看,我國棉農的勞動生產率約為我國棉紡織行業勞動生產率的1/200。 收儲政策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棉農的利益,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農民得到的實際利益遠低于國家的支出。以2011/2012年度為例,2011/2012年度棉花的收儲價格19800元/噸,棉農交售籽棉的平均價格約7.7元/公斤,農民種植成本1500元左右;每交售一噸皮棉,農民實際收益約260元。棉花收儲是收購加工過的皮棉,而不是直接從棉農手中收籽棉,棉花加工企業利益獲得直接保障。棉農交售籽棉平均價格7.7元/公斤,棉粕2280元/噸,棉籽1.37元/公斤,棉短絨7890元/噸,加工成本800元/噸,每噸按19800元/噸交儲,棉花加工企業每噸收益在1000元以上,遠高于棉農收益。 而由于國家棉花收儲等政策大大削弱了市場價格及競爭的激勵作用,國內棉農在種植過程中普遍重量不重質,在棉花良種培育、種植技術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也嚴重不足。 棉花直補呼聲高 客觀地說,臨時收儲政策確保了棉花市場的平穩運行,遏制了棉價大幅下降,避免了“賣棉難”。然而,臨時收儲政策也是一把雙刃劍,2011年國內棉價平均高于國際價格5639元/噸,2012年平均價差4411元/噸。國內棉價長期高于國際棉價大幅削減紡織品服裝的國際競爭力,2012年出口2549.2億美元,同比僅增長2.8%,扣除價格因素為負增長。 如何實現既保護棉農利益,又達到棉花及棉紡織產業鏈的共贏,成為棉花和棉紡織行業熱議的話題。相關紡織企業人士認為,應加大對棉農的補貼力度,最好能夠實現對棉農直補,從制度設計上保護棉農利益。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2013年全國政協提案也建議,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試點棉花種植直補政策。 對棉花種植直接補貼的方式不但將財政支出直接用于棉農,而且有利于鼓勵提升棉花質量提升的投入。各方建議,考慮到新疆在棉花種植領域的規模、技術、質量、氣候和管理優勢,國家應對全疆棉花種植實行直接補貼政策,即除繼續保留目前每畝15元棉種補貼外,增加綜合農資補貼110元,以有效提高新疆棉花種植的比較利益,穩定棉農或棉花種植實體的經濟收入,在不斷提高棉花生產、灌溉、采摘效率的條件下,增強新疆對國內棉花市場的有效供應,鞏固新疆作為全國產棉基地的重要地位,并為種棉直補政策在全國推廣奠定基礎。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