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拋儲塵埃落定 政策調整曙光初現
前期傳言的棉花拋儲政策終于在日前落地:本次儲備棉投放于11月28日開始,至2014年8月31日結束,仍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儲備棉競賣交易系統以公開競賣方式投放。此次出庫銷售的今年1-7月根據原國家標準檢驗的2011年度儲備棉,328B標準級競賣底價為18000元/噸。 此次儲備棉投放,對當前市場的沖擊并不明顯。此前國內棉花價格連續陰跌,加之拋儲價格基本與此前預期相符,市場反應總體平淡。由于國家收儲政策調整在即,企業希望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導下,放開棉花市場價格,從根本上解決困擾多年的棉花問題。 拋儲“靴子”落地 各方反應不一 目前棉花現貨價格遠高于國家的拋儲價,啟動拋儲后,國內棉價壓力高企。本年度棉企籽棉收購進度緩慢,棉廠加工多無利可圖,開機率不足。國家儲備棉正式投放后,棉花現貨價格下跌,現貨銷售更是舉步維艱。而港口外棉價格小幅上漲,印度棉、美棉報價紛紛上調。 當前國儲棉庫存較多,啟動拋儲后,企業采購原料的選擇范圍擴大,可供棉花資源將逐漸豐富。但在采訪中,不少紡織用棉企業表示,目前尚有2-3個月的棉花庫存,現在不急于參與儲備棉競拍,先看看再說。一些準備參與競拍的紡織企業表示將按生產需求選擇合適的資源,以隨用隨拍為主,減少對資金的占用。 11月28日儲備棉投放首日,實際成交比例為50.55%;當日儲備棉折328級成交價為18218.66元/噸,均價比當日CCIndex3128B價格低1386元/噸。11月29日儲備棉實際成交比例為59.06%;當日成交儲備棉折328級價格為18302.53元/噸,均價比當日CCIndex3128B價格低1300元/噸。 從成交比例來看,相比國產棉,投放的進口棉更受歡迎。11月28日,國產棉成交9293.7878噸,占其投放比例的44.31%。進口棉成交3017.766噸,占其投放比例的89.26%。11月29日,國產棉成交11610.2215噸,占其投放比例的53.69%。進口棉成交2839.9585噸,占其投放比例的100%。 儲備棉問題多 進口棉受青睞 此次拋儲規定,為確保履約,紡織用棉企業須在參加交易前,在交易市場預存不少于50萬元的保證金。競賣交易中,交易市場從交易商預存保證金中根據成交數量按1000元/噸暫扣履約保證金。交易商保證金不足將暫停交易,直至補足為止。另外,用棉企業必須在成交后5個工作日內將貨款匯至中儲棉總公司。對此,有用棉企業表示,保證金金額太高,加上有些地方出庫困難,買一捆棉花需要長時間占用上百萬元的資金,對于不少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將加大企業資金壓力。 另一方面,經過此前幾輪儲備棉投放,用棉企業對國儲棉質量多有詬病,當前國儲棉的品質讓用棉企業不放心。不少企業反映,儲備棉存在著一些質量問題:一些儲備棉等級虛高,實際質量未達到標示的品級,給用棉企業造成損失;投放的儲備棉沒有標明是機采還是手摘,由于兩者品質存在差異,給企業生產配棉帶來不便;投放的部分儲備棉還存在三絲多等問題;儲備棉競賣以打“捆”方式銷售,每捆重量在200噸左右,同一捆棉花質量等級參差,也給企業用棉帶來困難。 據了解,2011、2012年度因收儲檢驗偏松,一定量的低等級棉“以次充好”混入國儲庫,特別是地產棉品質問題更加突出,這也是2012、2013年拋儲以來,進口棉和新疆棉更受青睞的主要原因。 從當前棉花市場資源來看,基本以進口棉、國儲棉、少量新年度的地產棉以及新疆棉為主。從價格上看,進口棉主流SM級資源價格基本在18200元/噸-18700元/噸區間,因為是二級棉,而且以凈重結算,所以相比國儲棉,進口棉性價比還是更高。 隨著儲備棉投放逐步展開,對于部分急需補充庫存的棉紡企業而言,從一定程度上雖然能滿足其配棉需求,不過按照2011年度所剩儲備棉結構,地產棉占比略高于新疆棉,這對于等待高等級配棉需求的紡企而言,恐怕無法完全滿足其實際需求,原料采購仍將依賴于即將到港的新棉以及部分新疆棉現貨。 收儲政策將調整 企業期盼市場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多方面人士也先后透露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即將調整的信息,這讓長期受困于棉花問題的紡織企業看到了曙光。 有報道稱,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近日談到,明年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結束,該方向已基本確定,但2014/2015年度棉花新政目前仍在探討。比如要實行棉農直補政策,是按畝產還是量產補貼,以及額度和方式仍未有定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前不久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棉花收儲政策調整確實在推進中,將選擇產棉重地新疆作為試點。 雖然目前尚未有官方信息公布取消棉花收儲政策,但這已是大勢所趨:一方面自2011年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實施以來,國家已累計臨時收儲棉花1000萬噸左右,儲備棉庫存及財政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國內外棉價最終還是需要接軌。 業界普遍預計,行政色彩濃厚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行將結束。由市場決定棉價,強化市場作用的棉農直補政策有望在明年正式出臺。取消棉花臨時收儲后,棉價下降將有利于企業更加合理地利用國內外資源,降低生產成本使紡織企業更加從容地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