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棉受困庫存壓力 拋儲成交率仍面臨挑戰
中國儲備棉啟動年內第二次拋售活動,18000元每噸的標準棉競拍底價,及不再“配送”滑準稅棉花進口配額指標,與大智慧通訊社早前報道一致。 消息人士稱,此次儲備棉拋儲活動如成交率不理想,儲備棉價格仍有下調可能,這將進一步壓低國際棉價,拉大國內外棉價差,打擊國內棉紡織業盈利能力。 儲備棉受困庫存壓力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11月27日發布國家儲備棉出庫銷售公告,計劃自2013年11月28日起至2014年8月31日止,以18000元每噸標準棉競拍底價拋售儲備棉。 11月28日,儲備棉投放首日折328級成交價為18218.66元每噸。而受首日進口棉投放比例較高影響,當日成交率高達50.55%。 此次儲備棉投放時間跨度較長,及年內連續兩次啟動儲備棉投放活動,力度超往年。顯示國家棉花庫存壓力較大。 庫存層面,2013/2014季新棉,由于設定的收儲價遠高于全球及國內棉花市場價,截止到28日國家累計收儲量達到2921400噸。 業內人士分析,2013/2014年新棉大幅度流入國庫基本無懸念,將延續2012/2013季新棉大幅流入國庫趨勢,儲備棉庫存壓力持續增大。 2012/2013季新棉,國家收儲651萬噸,占當季新棉近9成比例。 新棉高比例流入國庫,主要受中國棉花零時收儲政策,相關部門對全球棉花市場判斷偏差,及國內棉花產業信息較混亂,低估當年棉花產量影響。 知情人士說,2011/2012季國內新棉,國家首次啟動臨時收儲政策,收儲了310多萬噸棉花,相關部門認為,棉花流通量的減少,將保證2012年棉花價格不會下跌。事與愿違,全球棉花價格繼續弱勢,導致2012/2013季新棉大幅進入國庫。 而對2012/2013季國內新棉的產量判斷偏差,從最初預計的690多萬噸產量,到最終上調至740萬噸左右產量,則直接導致當季國家新棉收儲量達到651萬噸。 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說,2012/2013季新棉的大量流入國庫,使得國家不得不借用糧庫裝棉花。 由于2013年全球棉花市場基本面未根本性逆轉,延續了2012年棉花市場態勢,加之中國繼續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2013/2014年新棉高比例流入國庫,已成行業共識。 二次拋儲成交率仍面臨挑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從年初國家棉花庫存情況看,中國當時有1100萬噸左右棉花庫存,構成為2012/2013季新棉651萬噸,2011/2012季新棉310多萬噸,以及100萬噸進口棉庫存。 考慮到2013年1月14日-20137月31日,中國年內首次啟動儲備棉拋儲活動,共成交3715956噸。以及2013/2014季新棉,截至28日國家已收儲2921400噸。目前,儲備棉庫存在1000萬噸左右。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總經理丁好武表示,包括倉儲成本、棉花存放導致品質降級損失、支付貸款利息等,國家每噸庫存棉花每年需承擔2000元維持成本。 按目前儲備棉1000萬噸左右庫存計算,僅維持成本,中國儲備棉年潛在損失200億元左右。儲備棉清庫存、拋儲的壓力較大。 此次,國家年內啟動的第二次拋儲活動,設定的競拍底價為18000元每噸(標準級),低于年內首次拋儲的19000元每噸左右價格(標準級),也顯示了儲備棉的庫存壓力。 但由于此次拋儲活動,不再實行購買3噸儲備棉“配送”1噸進口棉配額指標,對于國內紡織企業而言,此次購買儲備棉的成本與年初儲備棉首次投放的購買成本基本持平。 儲備棉年內第二次投放的成交率依然面臨挑戰。2013年,儲備棉首次投放的總體成交率為24.68%。 紡織業承壓 鑒于目前儲備棉龐大的庫存,及2013/2014季新棉仍源源不斷流入國庫,國際棉花價格未來將因中國儲備棉的去庫存活動承壓。 由于國內棉價受國家收儲、拋儲供需兩端政策影響,長期維持一條“直線”走勢。在現有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下,受中國儲備棉去庫存影響最大的為國際棉價。 消息人士稱,此次,中國儲備棉啟動年內第二次拋儲活動,如成交率不理想,儲備棉價格仍有下調可能。將進一步壓低國際棉價。 目前,中國儲備棉投放政策及傳言已影響國際棉價。CotLookA指數11月價格持續下跌,較8月高點跌幅過10%。 而國際棉價的下跌,導致國內外棉價差再次突破5000元每噸,大幅領先2個月前4000元每噸左右低點。已對國內棉紡織業盈利能力造成沖擊。 由于缺乏進口棉采購渠道,中國棉紡織企業只能選擇價格昂貴的國內棉花,國際棉價的下降將導致海外競爭對手采購成本下降,提升其競爭力,并擴大海外棉紗進口量。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