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棉紡織行業的傳統旺季,但整個市場卻顯得有些反常,特別是棉花進口低迷。來自青島海關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11個月山東口岸進口棉花145.8萬噸,同比減少14.5%;價值29.5億美元,下降24.6%;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2022美元,下跌11.9%。棉花進口量價齊跌的背后,折射出棉紡織行業的尷尬困局。
據了解,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紡織企業觀望氛圍濃厚加劇進口下滑。今年以來,隨著棉紡織行業不斷升級改造和結構調整,我國紡織行業產能更多地向大企業集中,許多中小企業生存壓力較大。據企業反映,往年10月份后,主要棉紡織企業都會迎來節日訂單高峰。但今年4季度以來,棉紗、布匹的下游需求卻較為平淡,多數企業訂單僅能滿足日常的運轉,因此沒有大量囤棉的愿望。加之今年印度棉花上市時間約比往年推遲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因此許多企業預計11月末至12月初印度棉集中上市后,棉價可能有所下滑,紛紛采取觀望態度延后采購計劃,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近期棉花月度進口量的下滑。
另外,棉紗進口量猛增,對進口棉形成替代,也是造成進口棉價低迷的重要因素。據了解,與南亞、東南亞等國相比,我國棉花價格每噸高出4000元至5000元,棉紗價格每噸高出1000多元。由于我國對棉花進口實行配額管制,許多用棉企業便大量采購國外廉價的棉紗以替代棉花。大量廉價棉紗涌入國內市場,對國內棉價再次形成打壓。最近的新一輪國產儲備棉拋售遇冷,就很能說明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試行3年多的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客觀上造成了棉花內外價差高企,已越發不合事宜。最近農業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相關機構紛紛向外界透露了取消棉花收儲、采取國家直補的改革方向,基本確定2014/2015棉季,我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不再實行,并可能在新疆實行直補試點。希望這一“新政”的推行能夠真正惠及棉農,形成合理的市場機制。相關部門還應鼓勵引導國內紡織行業加快產業升級,提升我國產品競爭力和議價能力,從而降低對棉花價格上漲的敏感度。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