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拋儲增添鄭棉下行壓力
11月份,鄭棉經過大幅下探之后企穩回升,目前依舊沒有擺脫8月份以來的弱勢震蕩行情。我們認為,由于中國棉花產業、紡織產業自身的困境,收儲、拋儲政策效果的走樣,使得中國棉花存在高估的風險。 目前棉花現貨價格遠高于國家的拋儲價。當前國內棉價壓力高企,棉企籽棉收購進度緩慢,棉廠加工多無利可圖,開機率不足。棉企在等待國儲低價拋售棉花。因此拋售過后,棉企采購將越發清淡。 下游方面,由于棉價倒掛,下游針織、機織企業大量進口國外低價棉紗,這意味著國內棉花難以被消化。海關數據顯示,1-10月進口棉紗175萬噸,增長44.2%,預計全年將達到20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 目前棉花產業陷入困境,產業鏈上多個主體都未能獲益。種植方面,棉花種植成本不斷增加。通過測算,棉農每畝總成本在2012年升至1939.73元,而2011年為1577.45元,成本年度上漲23%。 由于種植成本增加,棉農卻并未受益,棉花種植面積不斷縮減。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種棉效益連年下降,而且還容易遭受病蟲災害,因此山東不少農民做出了縮減種植面積、或棄棉種糧的決定。據了解,今年德州棉花種植面積減少20%左右。 雖說種植面積下降了,但棉花庫存卻沒有下降,反而不斷積壓。一方面,下游消費清淡,棉花產出主要是被國家收儲;另一方面,由于棉價內外倒掛,國內紡織企業更傾向于采購進口棉。結合相關數據,估計2013年棉花產量降至544萬噸,去年為570萬噸;而國內棉花庫存在年底將升至116.4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6%。 棉花加工企業也未能受益。從9月9日開始,棉花進入了新一輪的收儲。中秋節過后,山東主產區的各個收購點就開始大規模收購行動,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棉花收購商普遍反映收不到棉花。由于上市晚,今年整體質量好于往年。與此同時,農民對收購價的期望也大幅提高,已經與棉花加工企業開出的收購價基本持平,這導致中間商幾乎無利可圖。 棉花價格內外倒掛,國產棉紗缺乏出口競爭力,國外棉花紡織企業的原料成本在每噸13000-16000元,國家收儲價格由每噸19800元到后來每噸20400元,這導致今年全國的紡織企業大量倒閉。 筆者還預計,明年國家應該會停止收儲,因為不可能長期與世界棉花市場形勢逆行。目前棉花行業已經處于僵局中。如果還按照每噸20400元收儲繼續下去,棉農、棉花加工企業、紡織企業都會受損。收儲可能轉為棉農直補,這樣高估的棉價將會向進口棉價回歸。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