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儲 棉企是否真受益?
隨著國家新一輪儲備棉拋儲工作的啟動,“棉花”問題又成為熱議話題,棉花體制改革也成為眾多業內人士關心的難題。 為了穩定棉花價格,保證棉農的收益,2011年,我國出臺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以每噸標準級棉花19800元的價格收儲;2012年9月,國家決定再次啟動棉花臨時收儲,同時每噸棉花的收儲價提高到20400元,每噸高出國際棉價5000元左右。 然而保護棉農的結果是對紡企的傷害,收儲造成的巨大的內外棉價差讓紡企在這一年中的日子很艱難。盡管拋儲政策旨在減小這種傷害,但是從記者采訪的情況來看,拋儲政策并沒有真正解決企業的用棉問題。 國家花費千億元資金收儲保護棉農,結果卻是棉農因植棉利潤微薄而意在轉向其他農作物種植,用棉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因用棉問題連連叫苦。 日前,記者以此次競拍拋儲棉為契機,采訪了多家用棉企業,看看他們對于收儲、拋儲有著怎樣的看法和觀點。 被采訪人:安徽華茂集團江鳴華 用棉情況:用棉主要以新疆棉、進口棉(美棉、澳棉)為主,比例一般為6∶4或5∶5,具體根據客戶訂單而定。 所持態度:持保留意見 負責人說:雖然收儲對保護農民利益,維持棉花種植面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收儲價格、拋儲底價偏離了棉花市場的價格規律,人為的干預抬高了國內棉花的市場價格,實際上是抬高了流通環節的利潤,而農民并沒有得到太多的實惠。 收儲政策托住了國內棉價,造成國內外價格的大幅倒掛,差價最高達6000元/噸,給中國紡織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成本壓力,削弱了中國紡織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國家而言,收儲棉花出現的問題今后將會越來越突出,近千萬噸儲備棉占壓上千億元資金,執行國家收儲的中儲棉總公司如果以國際市場的棉價出手,肯定巨額虧損,若以收儲的成本價出售,國內紡織企業又承受不起。而今后幾年,如果國內外市場逐步向好,國家拋售儲備棉,勢必會打壓國內棉價,這又與儲備的初衷相悖。上個棉花年度320萬噸的國儲庫存到2012年9月新棉上市之前,基本上沒有被消化多少,如果來年庫存不及時清空,那么下一年度的收儲,恐怕連倉儲都將成大問題。 公司去年就參與了棉花競拍,成交了近3000噸,今年的競拍工作也正在進行,但公司的棉花使用量還存在一定的缺口,打算在拋儲、進口、國內采購等方面進行努力,解決用棉問題。 被采訪人:山東德源紗廠張靜 用棉情況:國外棉花所占比例為30%~40%,余下多為新疆棉,有少量內地棉。 所持態度:暫時支持 負責人說:現在國家采取收儲、拋儲政策,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是公平的,因為市場上沒有棉花可用,企業想要用棉就要參加競拍,起拍的價錢是一樣的,所以相對來說是公平的。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項政策存在不公平的地方,是不可持續的。國家統一收儲,統一拋儲,制定統一棉花價格,這樣就把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給割裂開了,使得兩個市場的價格起點不一樣,價格高的一方生產成本就高,競爭力肯定就會弱。對紡織企業來講,棉花收儲的結果是把國內棉價托高,但這種價格紡織企業根本無法承受,只能是有價無市。由于目前國內的棉花價格遠遠高于國際棉價,給本就艱難維持的國內紡織企業,特別是外向型紡織企業帶來致命的壓力。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家的政策也是為了保護棉農,雖然國家托底收儲,種棉不至于賠錢,但是據了解,因為農資、人工等生產成本一直在漲,收儲價格也只能達到微利,很難達到棉農的心理預期。 農民的利益是需要保護,但紡織工業同樣需要保護。如果壓力全部轉嫁給紡織企業,最終也難以達到保護農民的預期效果。其實個人覺得國家可以采取直補棉農的形式,給棉農補貼,而讓棉花價格市場化,使之與外棉價格接軌,這樣一來企業壓力會減少很多,企業市場競爭力也會增強。 被采訪人:際華三五四二紡織公司郭杰 用棉情況:外棉占30%、新疆棉占60%、內地棉10%。 所持態度:不支持 負責人說:收儲是為了保護棉農和穩定棉價,收儲托起的高棉價使得企業利潤降低,而且在與國外企業競爭中無價格優勢。雖然棉花拋儲政策主要是為了滿足企業用棉需求,但是拋儲棉價仍然高于外棉,且差價不小,對緩解企業的用棉壓力作用微乎其微。 國內的棉花市場也讓企業很無奈,棉花的市場價、指導價、進口價都不一樣,棉花配額問題也同樣困擾著企業的發展。得到進口配額的企業,用的棉花較便宜,產品成本低,而沒有配額的企業,只能用高價棉,就這一點來說,企業之間并沒有站到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建議國家放開棉花價格,使其市場化,通過市場經濟杠桿來調節棉花價格,從而既保護棉農的利益,也保護企業的利益。 由于去年拋儲量比較小,所以企業競拍到的棉花總量也比較少,只買到600噸,用棉存在很大缺口。今年這個用棉缺口會依然存在,為解決用棉問題,公司積極參加棉花競拍,盡可能拍到更多的棉花,但對于2008年度以及以前年度的棉花會謹慎購買。另外積極申請進口棉花的配額,降低用棉成本。如果這兩個方面仍然無法解決棉花使用缺口,公司將調整產品結構,減少用棉量,以減少棉花成本高對企業帶來的壓力。 被采訪人:山東流云紡織公司張志亮 用棉情況:每年生產用棉需18000噸左右,外棉占到70%,新疆棉占20%,收購地產棉及競拍國儲棉占10%。 所持態度:支持 負責人說:作為涉棉企業、用棉大戶,流云公司支持國家的棉花收儲拋儲政策,也是這一宏觀調控政策的受益者。國家實施棉花收儲拋儲政策,對于穩定棉花這一重要戰略儲備物資,穩定相關產業非常重要,在棉花供應緊缺時,可以有效地緩解企業的用棉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避免行業出現劇烈波動。如2009年下半年棉花價格飆升,國家及時拋儲,對緩解企業用棉壓力發揮了很大作用。 今年公司新建的3萬錠混紡車間投產,用棉量將增加20%,預計棉花的使用上會將出現缺口。根據這一情況,公司計劃采取用好用足配額和40%關稅通關政策,多采購外棉,適量采購新疆棉,時刻關注國儲棉競拍信息,搶抓時機競拍國儲棉,發揮公司地處全國棉花百強縣的地理優勢,積極采購地產棉,保證生產用棉。 目前,國際棉價低于國內棉價,使涉棉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失去了優勢。建議國家發揮好國儲棉的調抑作用。儲備棉不一定全部采購國產棉,可以抓住國際棉花價格處于低位的時機,加大棉花儲備,考慮采購國際市場棉花充儲、拋儲,利于用棉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行情鏈接 儲備棉拋儲政策實施,現貨報價漲勢放緩,400型棉企把目光再次轉到國儲棉交儲上。1月份以來,儲備棉交儲日成交量有所下降,一方面內地棉區優質資源減少,加上各地頻繁出現降雪大霧天氣,給企業加工、運輸帶來不利,另一方面新疆地區競拍數量大幅減少,倉庫庫容緊張,入庫變慢,企業對于交儲熱情下降。 上周儲備棉拋儲工作開始,前期企業競價積極,成交量五成以上,成交價格高于同期現貨價格,18日有關部門發布公告,表示可供企業競買資源充足,棉花分配平衡,希望企業合理競價、均衡采購,至周末成交量和成交價回落。近日由于棉花現貨行情由強趨弱,使得本來就不旺的純棉紗市場更加信心不足,成交量和成交價均出現下降傾向。 截至1月24日,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累計成交5858170噸,新疆累計成交2507720噸,內地累計成交1867950噸,骨干企業共累計成交1482500噸。 截至1月24日,儲備棉投放累計上市總量638517.02噸,累計成交總量273032.52噸,成交比例42.76%。1月24日當天,儲備棉投放數量為80087.90噸,實際成交15754.37噸,成交比例19.67%。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