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對棉價影響幾何?
收儲的無限量保證了在收儲期間棉價將相對穩定在收儲價左右,但棉花行情的根本逆轉仍需等待宏觀經濟轉暖。 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國內外棉花市場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資本市場表現各異的大環境下,繼續演繹低位震蕩局面。按照去年公布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規定,今年,自9月1日起如果連續5個工作日棉花價格低于收儲價時,則將正式啟動棉花收儲。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按照目前的棉價,收儲將于9月7日如期啟動。 對于即將到來的棉花臨時收儲,棉花價格將會如何變化?市場對此有何反應?近日,《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了業內相關人士。 收儲價比上年提高600元/噸 為了保護棉農的利益,穩定棉價市場,從去年開始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該措施是將以往在主產區臨時收儲皮棉的措施常態化,提前公布收儲價并敞開收儲,收儲的棉花在市場需要時可及時投放。 據中國棉花協會今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首次啟動的棉花臨時收儲價為19800元/噸,全年度累計收儲棉花313萬噸,占到年度產量的4成以上。 今年3月,八部門聯合發布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明確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價為20400元/噸,比上年提高600元/噸。收儲政策規定,自2012年9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本年度棉花收儲時間,啟動時間為監測的棉花市場價格連續五個工作日低于臨時收儲價時,經有關部門確認啟動收儲預案。 此次的收儲價格較2011年度略有提高,主要考慮因素是糧棉比價。2012年國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其中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價格統一提高到102元/50公斤,即2040元/噸,平均上調幅度為9%。以此為基礎,按照1:9.5左右的麥棉比價推算,加上1000元的加工費用,新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價正是20400元/噸,較上年度的19800元/噸提高600元/噸,上調幅度3%。 影響棉價走向因素復雜 事實上,自棉花流通體制改革以來,國家大規模的收儲有三次,而這三次也正是全球大范圍的經濟危機時期。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期我國收儲棉花173萬噸,占當年總產量的38%;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展為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收儲棉花286萬噸;2011年歐債危機及全球實體經濟下滑,我國收儲棉花313萬噸,占當年總產量的43%。 “這三次收儲,在收儲初期棉價都比較疲弱,隨著時間推移及收儲成交量的積累,收儲對棉價起到了一定的托市作用,但不足以扭轉行情成為棉價大幅上漲的動力。”萬達期貨有限公司客戶經理蘇彩珍對此分析說,收儲的無限量保證了在收儲期間棉價將相對穩定在收儲價左右,但棉花根本行情逆轉仍需等待宏觀經濟轉暖。若經濟依然疲弱,在收儲結束后,棉價將回到弱勢格局。 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研究員林淑娟認為,收儲對棉價的影響要從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要看這次收儲的量會有多大。林淑娟分析:“如果和2011年一樣是敞開式收儲,那么對價格的影響會更積極一些。” 其次,要看棉花進口的政策。“是不是還會有滑準稅配額的下放很重要,這個對現貨價格會有直接的影響。”林淑娟告訴記者,據她了解到的情況,大致的說法是配額還有可能下放,但是會比較緊,所以下放的時點很關鍵。“現在內外棉的價差很高,進口棉花對國內價格形成壓力是一定的。但是現在國家沒有關于配額的消息,所以市場暫時比較平穩。” 最后,要看收拋儲會不會同時進行。“目前市場對這個很關心,之前也是有很多傳言,而且影響力度還是比較大的。目前我還沒有收到這方面的消息,一些業內人士也覺得同時進行的可能不大。”林淑娟表示,收儲本身起到的是一個托市的作用,但是對于引導價格持續向上的能力并不是特別強。 密切關注經濟形勢和政策 棉花收儲啟動在即,那么在宏觀利空、供大于需、庫存偏大等基本面下,棉紡企業應該如何操作棉花期貨呢? “棉花收儲期間鄭棉期貨運行在大區間18000~21000元/噸的概率極大。”蘇彩珍建議,棉紡企業可以結合企業自身的產量和加工量及準備交儲的情況,選擇1301合約及1305合約在20000元/噸以上、20400元/噸以上以及21000元/噸以上逐步建倉拋出并長期持有,止損22000元/噸,并在19000元/噸以下根據銷售情況及市場行情走勢逐步獲利平倉。 對于棉紡企業如何采購棉花,蘇彩珍也給出了自己建議。她介紹,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棉花用量及采購計劃,選擇1301合約及1305合約在19400元/噸以下、19000元/噸以下、18600元/噸以下逐步建倉并長期持有,止損18000元/噸,并在20200元/噸以上根據生產用棉情況、采購情況及市場行情走勢逐步獲利平倉。而棉花貿易商則可根據市場行情走勢及庫存、銷售等貿易情況在18600~21000元/噸之間進行波段式輪動操作。 除此之外,林淑娟認為棉紡企業在棉花期貨操作時還應該關注宏觀的經濟數據。“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7月份的進出口商品數據明顯下滑,信貸方面的表現也不是很好。國家有可能會出臺降息的政策,釋放一些寬松的信號,將對經濟有所提振。”林淑娟表示,目前的棉紡企業應以關注經濟形勢和政策為主,并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