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市場調控應抓住主要矛盾
棉花市場牽涉到多方利益,最主要的就是棉花生產方和棉花使用方的利益。圍繞著生產和使用環節的其他各方的關切,是棉花產業的外圍。 棉花是棉紡織行業的主要原材料,棉紡織行業是紡織行業的重要上游環節。當前棉花調控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國內外棉花的價格差異過大,國內紡織行業的產業鏈優勢不能消化,造成國內紡織品的出口國際競爭力削弱或者消失,棉紗、棉布由于內外價差,在現行的進出口政策下,大量進口,使棉紡織行業不能承受產能、產量的產銷平衡(這還有一個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棉花的生產成本和收儲價格不能有效向下游傳導,棉花的輪儲和順價銷售不能實現。如果國際市場的長期平均價格與國內目前的收儲價格差距過大,持續時間過長,將有可能間接導致全球棉花的生產過剩。 上述因素造成了近日棉紡織的糾葛局面:國內外棉花價格價差區間達到了5000元(有時更高)左右,影響到了棉紡織產業的正常運行。如果說以前也有過這么大的價差,棉紡織行業通過我國紡織行業產業鏈的優勢消化了這個劣勢,那么今天,這個產業鏈還能否有這樣的比較優勢來化解行業矛盾就需要商榷。以前的優勢除了產業鏈配套完備外,再有就是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外匯匯率)、能源成本以及規模效益等,如今這幾方面的比較優勢除了產業配套完備外,其他的比較優勢幾乎不存在了。在與其他國家和區域紡織品市場競爭大環境下,我國的棉紡織的產業優勢,如果棉花價格差異過大,將不能有效發揮,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的安全將受到威脅。 棉花的生產環節調節,說到底,就是我國棉花的收儲價格與國際市場的長期價格之間如何調節,也需要一個機制來完善。一方面棉花生產的積極性要保護,根據有關農產品的價格比較計算的棉花收儲價格,生產方認為收儲價格還不足以體現棉花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國際市場的長期價格,在現行的棉花生產運行體制下,目前來看,遠遠低于我國的棉花收儲價格。5月初在河南的棉花會議上我們再次提出棉花的國際市場(美棉期貨)長期平均價格應該在70美分左右,如果是這樣一個價格,倒推我國的棉花市場調控,我們的棉花市場就需要一個較為完善的機制來平衡棉花的生產和使用。正如以前所提出,棉花市場價格的相對長期一致性是我們調控的目標。 我國的棉花收儲政策的出臺非常及時,非常必要,而且目前來看,對國內外市場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梢灶A見的是,如果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今年的棉花儲備量,在現在的內外部環境下,還會繼續增加,這也增加了我們棉花調控的手段和力度,增加了我們駕馭國際棉花市場的能力。但同時也應該根據棉花市場價格的變化,用有效的機制保持棉紡織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保持整個紡織行業的健康發展。如果棉紡織行業由于內外棉花價格差異導致長期萎縮,棉花產業勢必受到傷害。這與棉花的收儲和調控政策背道而馳。 在符合我國現行的政策以及WTO有關承諾的前提下,政策調控應有彈性,應該適時、適當地調整,保持上下游產業鏈的健康。只要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市場在中國,我們就有能力做好棉花的調控。當然,政策調控要有可預測性,市場各方要可操作,除了天氣和其他突發因素外,市場的利益方在政策的引導下應該能夠有所作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