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協:今年棉花產業形勢不樂觀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周聲濤17日說,在國際國內大環境下,中國紡織業勞動力低廉等傳統優勢正在逐步喪失,亟須進行結構調整。棉花生產也面臨人工成本持續上升、機械化水平低、比較效益差、生產出現萎縮的局面,2012年棉花播種面積下降,形勢不容樂觀。 ?。玻埃保蹦辏谏夏甓让藁▋r格創歷史高點的刺激之下,全國棉花生產面積和產量雙增,但紡織行業運行出現較大困難,主要指標增速全面放緩,棉花市場成交清淡,棉價急劇下跌。據中國棉花協會調查,2011年植棉成本上升了17%,其中人工成本占植棉總成本的58%,植棉比較效益下降,棉農積極性受挫。國家啟動了棉花臨時收儲預案,累計收儲棉花313萬噸,托市作用明顯,棉花市場保持了總體穩定。 周聲濤同時表示,盡管我國棉業紡織業面臨新的困難,但產棉大國、紡織大國的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棉花是大宗農產品中單產貢獻率最高的農作物,是棉區發展、棉農增收的支柱性產品。我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同時已形成了棉花產業鏈,紡織品服裝出口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因此,我國棉業應立足于發展棉花生產和國內供給為主,擴展國際競爭力。 “經過十幾年的棉花市場化改革,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已經建立,中國棉業正逐步走向成熟,但穩定面積的任務還很艱巨。”周聲濤說,“本世紀以來,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最低時6276萬畝,最高時8540萬畝,上下浮動2000多萬畝,穩定面積的任務還很艱巨。棉花價格最高時達31000元/噸以上,最低8400元/噸左右。” 周聲濤提出,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上,亟待建立明確有效的產業扶持政策,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同時,應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農技推廣,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組織化進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科技對棉花生產的保障能力和對農民增收的支撐能力,確保植棉的比較效益?!?/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