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風能否吹“綻”棉花
“在國內棉花供需格局由偏松向緊平衡轉變的背景下,造成近10萬畝棉花絕收的新疆風災會否成為炒作熱點,不少多頭正拭目以待。”有市場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相關部門介紹,4月份以來新疆自治區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其中較大范圍大風、降溫、沙塵天氣造成75萬余畝棉花受災,近10萬畝絕收。 也有觀點認為,春播時節植棉面積雖再次成為市場炒作熱點,但紡織基本面持續疲軟,沒有改善的跡象。短期棉花價格上行動力不足,預計鄭棉仍將窄幅震蕩。 供需轉向緊平衡 格林期貨分析師馬占認為,全球棉花供應寬松格局將出現變化,從而對棉價產生較大的支撐作用。 他介紹,2011/12年度全球棉花庫存創歷史新高,中國棉花產量和期末庫存也處于歷史高位,分別為726萬噸和500萬噸,中國棉花消費量預計922萬噸,中國棉花庫存消費比處于近年來高位水平。 不過,2012年棉花種植面積或減少,國內棉花產量可能降至600萬噸以下。受2011年棉花價格的低迷及種植成本增加的影響,棉農植棉意愿下滑。據國家統計局4月13日消息稱,根據對全國7萬多農戶種植意向調查顯示,2012年棉花播種面積減少4%左右。而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進口棉花數量達到336萬噸,約占我國棉花總消費量的30%以上。 另一行業機構中國棉花協會也在其網站發布公告稱,2012年棉花種植面積可能減少16.7%。 “全球植棉面積減少已成事實,新年度的棉花供給總量將有所下滑。”首創期貨研發負責人董雙偉介紹,目前北半球開始棉花春播,播種面積下降已成共識。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4月的棉花報告,2012年中國、美國和印度等產棉大國棉花種植面積都將出現不同程度減少,全球植棉面積同比將減少5%,至3420萬公頃,產量同比減少6%,至2547萬噸。 紡織業消費疲軟 “短期內市場關注點仍在消費上。”東亞期貨研究部徐舟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份國內紡織行業、服裝業的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均出現下降,國內紡織行業仍然面臨訂單減少和供大于求情況。 根據中國棉花市場監測數據,3月份國內棉紗價差為6789元/噸,較2月份下跌362元,下游利潤空間繼續萎縮。出口方面,本年度以來國內對歐美服裝出口大幅縮減,根據中國紡織協會數據,截至2月份,國內出口歐盟純棉服裝數量累計下降21.77%;出口美國服裝數量累計下降15.23%。 馬占介紹說,清明長假后,紡織企業的生產情況并未出現明顯好轉,部分企業開機率不高,成品庫存較大,采購皮棉比較謹慎,隨用隨買,整體呈現旺季不旺的特點。 三方面規避循環怪圈 “因生產和消費的信息不對稱,農產品市場歷來存在‘大小年’怪圈,而廣大棉農和中小棉花企業往往是受損方。”有市場人士認為,要破除這個怪圈,必須從善用期貨價格信息等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對棉花種植的支持力度,穩定國內棉花種植面積。例如,加大良種繁育,提高單產,保證國內穩定的供應,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提高中國棉花定價話語權。 其次,健全市場調控機制,把儲備棉吞吐、調整進口棉配額數量節奏、加快新疆棉運輸等有關措施常態化。 最后,鄭州棉花期貨初具大宗商品定價權的雛形,價格發現功能日趨完善,上下游各方應善用期價信號調整種植、生產和采購。 “其實,不少企業已經學會靈活使用期貨市場了。”董雙偉介紹,去年年中鄭棉先于外盤走高,引導國內企業提前在美棉市場訂購2010年底交貨資源,從而減少一筆不菲開支;還有一些貿易企業利用鄭棉發現價格的功能,在國際市場低位進口,或在鄭棉市場提前買入,獲取了巨大的利潤。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