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棉花種植面積
國家統計局4月13日發布消息,全國7萬多農戶種植意向調查顯示,2012年棉花播種面積減少4%左右。另據海關總署統計,2011年我國進口棉花數量達到336萬噸。這一數量約占我國棉花總消費量的30%以上。在國內棉紡市場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大對棉花種植的扶持力度,有利于促進國內棉花生產重新布局和健康發展。 產量回落生產布局調整 初春,在山東省高唐縣梁村鎮馬辛村,公路沿途綠油油的冬小麥田里,地壟溝的間隙寬松異常,這不禁讓人產生“浪費土地”的疑問。高唐縣副縣長韓子民解釋道,該縣地處魯西北地區,多鹽堿地,適合種植棉花。在地少、人多的情況下,選擇套種的形式。秋天播種冬小麥,把第二年種棉花的“空隙”留出來,正好最近幾天播種棉花。這樣一來,小麥長起來后,因為提前預留了間隙,通風透光,也不影響棉花生長。 看著眼前麥田里的“配角”棉花,韓子民說,高唐棉花曾是全國的“明星”,有“貨以木棉,甲于齊魯”的美譽。1984年,該縣植棉面積達60萬畝,占全縣耕地的三分之二,棉花加工業稅收曾占全縣稅收的60%以上。 然而,1992年以后棉鈴蟲大爆發,造成棉花減產,生產布局調整加快,到1999年全縣棉花種植規模調整為20多萬畝。該縣多種經營辦副主任陳軍介紹,2000年以后通過推廣抗蟲棉,逐步解決了棉鈴蟲問題,但受價格和效益等因素影響,棉花面積恢復緩慢,維持在30萬畝左右。2009年以來,陰雨寡照災害頻發,棉花價格大幅波動,生產布局調整再次加速。2011年約為20.42萬畝,產量也有所回落。 高唐棉花生產布局的變化在全國看并不是個案。2011年我國棉花總產量達660萬噸,市場仍有數百萬噸的缺口。 種植成本高進口影響價格 棉花種植面積為什么減少? 首先,棉花種植水平需要提升。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彭于發認為,目前國內棉花的品種除了播種之外,管護、采摘等很多環節都不能使用農機。較之其他大田作物的機械化操作,種植棉花的管護成本較高。棉花種植需要在良種繁育水平、機械化生產效率等方面有一個很大提升。 聊城市東昌府區農機局局長杜洪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雨季采摘棉桃,即農歷7月15日開始采摘,一直采到秋末,歷時2個半月。時間久不說,人工費用太高。一畝地的采摘雇工費用超過800元。 其次,價格波動對棉花生產影響更大。高唐縣多種經營辦主任池德存說,這幾年棉花生產下滑,市場價格波動、種棉效益變化是一個重要原因。他算了這樣一筆賬:種一畝棉花,播種15元、耕地30元、地膜25元、澆水30元、農藥105元、種子35元、肥料260元、用工25人、每人35元、總共成本1375元。按照畝產415斤籽棉、每斤3.8元計,每畝棉田的純收入為230元,僅為在建筑隊打工兩天的收入。 “實際上每斤籽棉的價格如果低于4元,種棉花就沒什么賺頭了,如果能賣到5元,種棉花就有干勁了。”梁村鎮馬辛村村民何光中說。 三十里鋪鎮黨委書記郭天舒又算了一筆賬。目前,2012年度國家棉花臨時收儲價為每噸20400元,比2011年提高600元,不考慮加工成本,折合每斤籽棉4.08元。對棉花加工企業來說,超過這個價格就沒有利潤可賺。所以,企業為了保本,不得不通過壓低棉花收購價來實現盈利。 棉價下跌對棉農種棉積極性影響很大。正常情況下每斤4元多的棉花,2011年3月至10月間經歷了急速上漲和下跌的過程,由每噸3萬多元下降到每噸不到2萬元,跌幅超過30%。農業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師劉涵認為,從總體看,新棉上市后,在臨時收儲政策的支撐下,棉價跌勢將逐漸放緩。 而進口棉對國內棉價的沖擊也不容小看。中棉集團國內貿易部副總經理包森勝說:“目前,國內棉花總供應量遠超過1100萬噸,供大于求。”低價和反季節的進口棉花對市場影響不小。以中棉集團為例,該公司2011年收購的棉花達80萬噸,其中進口達20萬噸。 建長效機制穩棉花生產 國內棉花產量不足,進口棉是不是有益的補充?全國農技推廣中心農藝師湯松認為,首先要立足棉花國內市場的基本自給,調動棉農種植積極性,保障我國在國際棉花市場的話語權。其次,考慮到我國人均棉花資源不足,紡織業需求強勁,今后可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在不影響國內棉花產業發展前提下,適當進口國外低價、反季節棉花,合理規劃國內棉花生產布局。 2005年以來,我國對棉花配額外的進口實行最低為5%至6%的滑準稅。這一政策保證了國內棉花價格穩定在一定水平,也保證了國內棉農的利益。 “今年的國家棉花臨時收儲價比去年提高了600多元,種棉應該會不虧本了,大家種棉的勁頭很足。”梁村鎮馬辛村書記陳光興說,這幾年棉花中后期雨水多,濕度大,對棉花產量、品質影響大,應抓緊研發耐澇抗蟲的棉花新品種。 為促進我國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國家應從建立長效機制方面入手。 一方面,應加大對棉花種植的支持力度,穩定國內棉花種植面積。在實行臨時收儲政策的同時還應給予棉農更多的支持。例如,加大良種繁育力度,提高棉花單產,保證國內棉花供應基本穩定,進一步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提高國際棉花定價話語權。同時,健全市場調控機制,把采取儲備棉吞吐、調整進口棉配額數量節奏、加快新疆棉運輸等有關措施常態化,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骨干作用,增加國家對資源的掌控,保證市場供應。 另一方面,在保護棉農利益的同時,也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棉紡中下游中小企業的發展。應對棉價波動的有效選擇是延長產業鏈,盡快改變主要靠銷售皮棉和棉紗的局面,從紡織產業的低端向中端和高端轉變,真正實現將資源優勢變為商品優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