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盡管全球許多棉花買家都對創紀錄的高棉價望而卻步,但一股重要的需求力量加入了市場:中國國家棉花儲備。
雖然印度棉花出口禁令在周一登上了媒體頭條,但在過去12個月里,棉花市場上更重要的角色一直是中國。中國官方棉花儲備庫存已穩步累積了數百萬噸,占今年全球預計需求量的15%。
中國政府的大規模采購計劃已給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國印度帶來了麻煩,眼下該國工廠為了獲得原料供應,不得不支付越來越高的價格。在國內紡織業的壓力下,印度政府周一宣布禁止棉花出口,這是自2010年以來印度第二次做出如此決定。
差不多正好一年前,總部設在紐約的洲際交易所美國期貨分所(ICEFuturesUS)的棉花價格曾攀升至每磅2.27美元的歷史最高點。在棉價漲至歷史頂點之前,以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中國為首,各國紡織廠對棉花的需求似乎都在無休止地增加。
創紀錄的棉價終于壓垮了市場,亞洲的紡織廠一致取消了生產訂單。但隨后,中國政府進入了市場。中國不但進口天量的棉花,本身還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
2011年4月,中國政府公布了一項收購棉花充實國家儲備的計劃,只要棉價低于每噸1.98萬元人民幣(約合每磅1.42美元),就會進行收購。
該計劃將執行至2012年3月,其中并未規定棉花收購量的上限。
于是,中國收儲官員便積極展開收購。自2011年年中以來,全球棉價一直在觸發價以下徘徊,據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中國收儲官員已從國內農場購入了1140萬包棉花,向國外棉農收購的數量也高達500萬包。這一收購量相當于當前作物年全球預計消費量的15%。
盡管包括中國在內的棉農收入得以增加,但中國的收儲計劃引起了業內人士的警覺,并且波及地區不僅限于印度。
上個月,美國農業部在預測時表示:“中國收儲行為導致的競爭,推高了世界棉價,并妨害了全球紡織業購買棉花從事紡織的能力。”
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是一家設在華盛頓的政府間組織。該組織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收儲行為。“中國為增加國家儲備而收購棉花,支撐了世界棉價,”ICAC執行主任特里·湯森德(TerryTownsend)表示。“經濟活動總是有利有弊,任何使棉價維持在均衡水平以上的行為,都會削弱棉花在全球纖維消費量中的份額。”
棉花市場的規模相對較小,在基準指數標普高盛商品指數(S&PGSCI)中的權重僅為1.2%。但是,部分由于去年棉價的大起大落,棉花也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機構嘉能可(Glencore),在周一公告其交易利潤有所下降時,將之主要歸咎于棉花交易方面的虧損。
ICAC表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就開始斷斷續續地囤積棉花,但偶爾也會大舉拋售。由于中國棉花儲備水平不確定,交易商在嘗試判斷棉價走勢時,不得不在心里畫一個問號。
美國納什維爾FCStone公司的棉花經紀人安迪·瑞恩(AndyRyan)表示:“盡管目前工業領域的棉花消費較為疲弱,庫存量總體上也高于幾年前的水平,但中國棉花儲備具有如此大的購買力這一事實,已經改變了游戲格局。”
3月5日,印度禁止棉花出口的消息一出,棉價應聲上漲4美分,漲至每磅92.23美分,漲幅達到單日上限。在紐約洲際交易所美國期貨分所,根據持續交易的期權市場計算出來的棉花期貨價格,也漲至94美分以上。
批發商、消費者和交易商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印度的棉花出口禁令加上中國的收購,是否會為市場奠定類似2010-11年的漲勢。
起碼在目前來說,各方一致認為不會。美國農業部預測,與兩年前不同的是,今年全球棉花庫存量預計將連續第三年上升。除美國以外的每個產棉國,棉花產量都有所上升。
美國農業部表示,棉花需求量也已連續第二年下降,今年的降幅達到4%。棉價過高使得消費者意外地發現,穿上滌綸布料的衣服也很舒適。此外,中國的棉花收儲計劃,可能有助于其棉花種植在經歷兩年的不景氣之后復蘇。美國農業部表示:“2010年棉花生產價格的上漲,加上適宜的天氣條件,預計將使中國棉花生產出現復蘇。”
受到印度棉花出口禁令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印度自身作為可靠供應國的聲譽,以及現在不得不到別處購買棉花的中國買家。
“中國受到的影響十分重大,”向亞洲出口棉花的美國棉花商EasternTrading董事長喬丹·利(JordanLea)表示。“在他們的進口計劃中,原定有很大部分是來自印度的。”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