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持續上漲 需求相對悲觀
2012年2月,春節過后,國內棉市延續節前小幅上漲走勢,下游紗、布價格也明顯回升,對于本輪上漲行情,收儲政策功不可沒。 收儲政策給國內棉價形成了較強支撐,也間接帶動了國際棉價在相對高位運行,收儲政策結束前,預計國內棉價仍將維持穩中偏強走勢。收儲政策的連續性對下一年度植棉意向形成保護,有助于緩解年度間棉花供給的波動,收儲政策結束后,在供給仍然相對充足、下游需求薄弱的情況下,棉價存在下行壓力。 行情回顧—— 外棉價格小幅下跌 內外價差繼續拉大 1月下旬以來,受棉花需求預期下調、美棉預期產量增加以及指數基金轉倉等因素影響,進口棉價格下跌,國內外棉花價差擴大。2月13日,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為91.52美分/磅,同比下跌36.5%。國際棉花指數(M)為102.9美分/磅,同比下跌42.3%,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6698元/噸,低于國內市場價格2850元/噸,環比擴大442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7107元/噸,低于國內市場價格2441元/噸,環比擴大440元/噸。 國內方面,在收儲政策推動下,國內市場看漲情緒有所增強,春節以后國內棉價繼續上漲。1月中旬以來,中國棉花綜合價格指數和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略有上漲。截至2012年2月13日,中國棉花綜合價格指數為149.77,較上月上漲1.6%;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為138.4,較上月上漲0.75%。中國棉花綜合價格指數較原糧收購價格指數高11.37個百分點,較上月擴大1.36個百分點。 2012年1月,我國棉花進口量出現回落。據海關總署統計,1月份我國進口棉花32.6萬噸,較上月減少46.4萬噸,減幅58.7%;同比下降6.5萬噸,降幅16.6%;2011年9月~2012年1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00萬噸,同比增加72.4萬噸,增幅56.7%。 市場解析—— 棉花庫存增加 消費繼續調減 2012年1月份,英國、美國PMI等數據小幅回升,呈現向好跡象,但全球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前景令人擔憂。今年上半年,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等歐元區政府債務相繼到期,為償還債務,政府或將實施緊縮政策,引發市場振蕩,消費需求前景也將更為黯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全球金融形勢已深陷危機,2012年,歐元區將陷入輕度衰退,并將對其他地區,包括美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造成影響。IMF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增長3.3%,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比2011年9月的預測下調0.7個百分點。 2011年以來,受出口、消費需求不足及偏緊的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國內企業資金緊張,生產放緩,房地產市場降溫,經濟增速逐步回落。IMF在《中國經濟展望》中預計,中國今年增長率為8.25%,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較去年9月份預測下調0.8個百分點。 全球棉花供給充足 美國加州降水嚴重不足,春播面臨挑戰。據外電報道,美國加州中部春播所需的灌溉水供應不足,圣約金地區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的累計降水量僅254毫米,不到往年同期正常水平的一半,本年度的累計降雨量也不到上年度同期的1/3。整個加州有可能陷入長期缺水的狀態。受今年1月份降水不足的影響,該州80%以上的地區處于干旱狀態。從目前的形勢看,今春的山區融雪量將是近年來最少,加州核心產棉區的棉花播種正面臨威脅。 印度產量預測下調。據印度棉花咨詢委員會(CAB)的最新預測,本年度印度棉花產量為586.5萬噸,較預測下調了18.7萬噸,原因是棉花單產下降和新棉上市量持續低于去年同期。不過,本年度的棉花出口量卻調增至142.8萬噸,較上次預測增加6.8萬噸,原因是中國進口需求增加。本年度截至1月底,印度已累計裝運出口棉花74.8萬噸。 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遠超預期。據外電報道,今年1月下半月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為13.3萬噸,同比增長一倍多。截至1月底,本年度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累計達到231.2萬噸,同比增長22.6%,大大超過預測。 澳大利亞洪水退卻,棉花無恙。據外電消息,隨著暴雨和洪水的退卻,澳大利亞產棉區恢復平靜,棉田的受損情況遠低于預期。根據當地權威分析機構的報道,澳大利亞旱地棉田反而得益于近期的暴雨,長勢甚至好過往年,只有5%的灌溉田在暴雨來臨時進入成熟期,因此降雨對澳棉的產量和質量影響甚微,最終產量仍將超過113萬噸,大大超過去年的9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巴西1月份棉花出口大增。2012年1月份巴西棉花出口量同比勁增173.8%,達到5.27萬噸,連續第七個月同比大幅增長。雖然去年10月份之后巴西棉花出口高峰期已經過去,但1月份的出口量仍是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國內棉花收儲資源仍存較大空間。中國纖維檢驗局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本年度全國共有1697家棉花加工企業按照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棉花并進行公證檢驗,檢驗量達到474.9萬噸。各產棉省區中,新疆檢驗量為318.6萬噸,約占全國檢驗量的67%,其中地方檢驗量193萬噸、兵團檢驗量125.6萬噸;內地檢驗量為281.9萬噸。 截至2011年12月底,本年度公檢棉花平均品級為3.09級,其中2級占全國公檢總量的22.82%,比上年提高18.21個百分點;3級占47.8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1~4級占96.73%,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新疆公檢棉2級占31.47%,比上年提高25個點;3級占55.22%,比上年提高14個點。根據上述數據簡單測算,本年度進行公檢的1~4級棉花約為450萬噸,收儲資源仍存較大空間。 全球需求總體低迷 印度紗線生產復蘇。據印度棉花咨詢委員會(CAB)的最新預測,由于中國、斯里蘭卡、孟加拉國、越南和埃及的紗線進口需求增加,本年度印度國內用棉量由357萬噸調增到367萬噸。2011年12月,印度紗線出口登記數量為8.3萬噸,環比增長8%。由于國外需求增加且巴基斯坦紗產量下降,預計2012年印度棉紗出口仍將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 巴基斯坦去年12月紗線和服裝出口大減。據外電報道,在成本上漲、能源供應緊張和國外需求疲軟等多重壓力的影響下,去年12月巴基斯坦紗線和服裝出口大幅下滑。當月,巴基斯坦紗線出口同比下降22.9%。紗線出口價格隨棉價大幅回落,但全年的平均出口價格仍大幅高于上年,2011年,巴基斯坦紗線出口平均價格同比上漲28.6%,而出口量同比下降15.0%,僅45.7萬噸。當月,巴基斯坦服裝出口量為1030萬打,同比下降31.8%,針織和梭織服裝的出口量同比分別減少37.6%和6.7%。 越南棉花進口大減。由于紡織品出口大滑坡、進口棉紗的成本低于棉花采購價格,越南棉花進口驟減。據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今年1月越南進口棉花1.8萬噸,同比減少51.4%,連續第八個月出現兩位數下降。如果進口紗線價格持續低于棉花,后期越南棉花進口很有可能繼續減少。 國內需求難現好轉 在全球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紡織下游需求難以出現根本好轉。春節后,國內棉紗、棉布價格出現明顯回升,但據中國棉花網調查,72%的企業認為節后紗、布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原料價格上漲推動,52%的企業看淡一季度的訂單,可見,當前市場信心仍舊不足,國內用棉需求存在繼續下調的空間。 價格上漲抑制消費。2011年,在原料、人工、能源價格上漲等一系列因素推動下,終端紡織品、服裝價格出現大幅度提升,對消費及出口產生了一定抑制作用。2011年以來國內衣著類CPI幾乎直線上升,而紡織品、服裝消費額并未加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衣著類消費價格全年漲幅為2.1%,而2010年為下降1%,2011年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4.2%,比2010年降低0.6個百分點。 出口方面,在眾多出口國競爭下,紡織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需求量抑制作用更為明顯。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11年1~11月,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額同比增長9.25%,而進口量同比下降2.14%。其中,從中國進口額同比增長6.2%,進口量同比下降2.47%。同期,從越南、印度、印尼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4.82%、10.64%和14.43%,進口量同比分別增長9.85%、1.84%和1.29%。據中國海關數據,2011年1~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20.1%,比上年同期低4.5個百分點,2011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幅回落至10%以下,其中棉制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幅不到3%,較上年同期下滑13.2個百分點,下滑趨勢明顯。 成本上漲趨勢難以逆轉。我國紡織行業成本上漲的趨勢仍在持續,尤其是用工成本上漲的趨勢難以逆轉,工資水平的持續提高逐步改變了從前的勞動力低成本狀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由于農民工工資水平上漲較多,2011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21.9%。工資性收入占農村居民純收入的比重達42.5%,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12.4%。“用工難”問題仍較為嚴重,根據中國棉花網的調查,85%的紡織企業反映春節后用工緊張。 在國家收儲政策的支撐下,我國棉花市場穩定運行有了可靠的保障,但與此同時推動國內棉價高于外棉價格,使國內棉花下游行業承擔了大幅高于國外同行的原料成本,抬升了紗、布、服裝等產業鏈一系列產品價格。不少企業開始另尋出路,一些企業積極尋求在國外,如越南等國投資設廠,以降低勞動力、原料成本,另一些企業增加了原料及中間產品的進口量,以對沖國內成本的上漲。 后市預測—— 失去政策支撐 下行壓力顯現 本年度收儲政策將于3月底結束,當前國內棉價在臨時收儲價位附近運行,調控效果較為明顯。下一年度的臨時收儲價格公布,價格高于今年,可以說,下一年度初期棉價運行水平也有了一定保障。在3月份收儲結束之后至下一年度之前這段時間棉市行情十分關鍵。 從供求形勢來看,截至2月14日,本年度收儲量已達到254.4萬噸,超過本年度國內棉花產量的1/3,在收儲政策的最后一個月,為規避政策結束后的經營風險,預計不少企業會采取“落袋為安”的態度,積極交儲。因此,本年度國內收儲量有望達到300萬噸,在國家未出臺拋儲政策以及市場需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或將引發未來市場供給緊張的預期。然而,根據當前數據推測,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棉市仍能達到相對平衡。 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購銷數據,若收儲達到300萬噸,本年度后期國棉可供給量以及已發放的棉花進口配額量合計約為476萬噸,按照紡織企業目前的用棉水平計算,后期需求量大致為468萬噸,供需基本平衡。 根據上述數據,如果收儲量大幅超過300萬噸,在用棉消費維持目前水平的情況下,市場供給或略為偏緊。然而,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均不缺棉花。根據ICAC產銷存預測,2011/2012年度,除中國以外,全球棉花產大于需517萬噸。收儲政策結束后,儲備棉庫存充裕,國家具備很強的市場調控能力,隨時可出臺增發配額及拋儲政策。 另外,棉市仍存在較大的潛在壓力,本年度收儲政策結束后,棉價失去政策支撐,下行壓力將逐步顯現。 首先,與國棉相比,進口棉在價格方面有較強的競爭力,目前國內3級棉與滑準稅下進口棉價差在2400元/噸以上。 第二,紡織行業用棉需求疲弱,且存在繼續壓縮的空間。如棉花供給偏緊或棉價上漲,紡織企業有較多的途徑壓縮用棉量,如,增加中間產品(棉紗、棉布)乃至最終產品的進口量;增加替代品如滌綸短纖的用量,當前3級棉與滌綸短纖價差為7300元/噸左右,替代原料的使用對企業有較強的吸引力;部分企業可尋求向東南亞等較低成本地區轉移。 第三,本年度國內棉花產量、質量較上年明顯提高,如前文數據,目前僅公檢的中高等級棉花就已超過交儲量200萬噸左右,因此收儲結束后市場將仍存有相當數量的中高等級棉花。 2月份,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產銷存數據作以下調整:調減2011年度國內棉花消費量至869.6萬噸,減少18萬噸;進口量調增至421.9萬噸,增加2.4萬噸。調整后,本年度國內棉花期末庫存增加20.7萬噸至528.0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為60.6%,較上月提高3.6個百分點。2012年度,期初庫存相應調增20.7萬噸至528.0萬噸,進口量調減8.1萬噸至291.7萬噸,消費量調減11萬噸至892.4萬噸。調整后,下年度期末庫存增加23.6萬噸至589.5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為65.96%,較上月提高3.4個百分點。 中儲棉花信息中心研究室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