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即將結束 后市將如何演變
3月31日國家啟動的臨時收儲即將結束,預計收儲累計達到320萬噸左右,有望占國內產量(720萬噸)45%。而收儲結束后市場如何演變,波動空間如何,分析的基點落在何處?都說目前政策制定者異常尷尬,騎虎難下,有其道理,但事出有因,而背后本源更是當初政策制定的考慮欠佳。 但不管怎樣,政策仍是接下來影響行情的重中之重,供需尤其是需求對行情能否轉折變化異常關鍵,而內外棉價差最終如何走向回歸同樣值得思考! 一、2011年3月初19800元/噸的臨時收儲價格制定欠缺通盤考慮,埋下隱患。 保證供應,維護種植者利益等這些理由不用多說,筆者想談的有兩點:其一,出臺時過度參考價格本身,而且是極其不尋常的2010/11年度(最高逼近35000元),之前16000-18000已經是極高價格區間。我們都知道的一個簡單道理:從事技術分析的人在考慮長期價格重心變化時往往會剔除一些盲點,而這個盲點,恰巧被當局者看重。 其二,儲備調控更應該看供需,而且進口依存度高的商品,更要考慮國際供需,庫存的相對變化,以及需求面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的變動,這一點在出臺政策時是否動態進行了參考,都是個疑問,也為當前調控難度埋下隱患。 二、需求發揮威力,打破一切所謂的假設 當需求沒有被過高所重視(2011年最先領跌三個季度的棉花體現十分清晰),一跌再跌之下,國內棉似乎找到了底,即中國政府收儲人為設定的底,而不是市場真正的底。 國際市場并不會這樣,只要中國不買,需求不給力,會延續弱勢,從而將內外盤的價差持續維持高位不回歸的局面。 三、中國提高2012/13年度收儲價20400元/噸 對于中國棉花種植者而言,似乎這個價格還是很低(大概折籽棉收購價4.3元/斤附近);但對于中國用棉的下游紡織服裝企業而言,不能承受之重明顯。 直接造成國產棉高價,睡大覺;國外低價進口棉看似是個糖果,就是吃不到。配額發放成為了政府十分艱難的事情,因為在目前內外棉價差過大,中國國內棉花仍不穩,種植未開展之前,盲目的發放會很危險。 四、后期供需狀況如何 供應面,國儲目前考慮進口棉轉為儲備,大概在400萬噸左右;國內中間流通企業、紡織企業庫存不高,或者說有限,考慮國內資源集中在新疆大概80萬噸,撮合以及期貨倉單棉、地產棉30萬噸左右,年度3-8月份商業進口棉大致100萬噸,可供的大概210萬噸,總供應610萬噸。需求面,以單月70萬噸(按偏高數據預估),3-8月份用棉量大致在420萬噸。 因此,供需仍是相對寬松的。 五、年度后期的政策出路思考 我們只能猜猜政策的意圖以及可能的舉動,因為我們不是政策制定者,但我們又必須要分析研究政策,這點十分重要。4-8月份國家棉花市場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包括配額的發放,包括發放量、時機;拋儲棉花,量以及時機。 從目前至5月中旬前后種植階段,政策制定者更大的意圖我們認為:集中在維持棉花價格企穩,甚至一定的攀升,中國棉花協會最新種植意向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棉農平均種植意向減少16.7%,減幅較上次調查加大6個百分點,會是一個重點參考。 六、結論及大致的操作 極端情況下我們認為:現貨價格接下來考慮19800元,即新疆棉現貨后期下滑500-800元/噸水平,期貨近月5月有可能靠攏,遠月比照回落到20500-21000之間震蕩,回落幅度500-1000元區間。情況發生的前提是國家較市場普遍預期的更早的增發配額,或者更早的啟動拋儲,形成“傷口撒鹽”的加重利空效果。 從總體方向上看,漲跌均難,后面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十分大。行情操作難度加大,更多呈現波動性的下跌或反彈行情。期棉大的方向操作上買美棉(遠月),空鄭棉(近月)結合進行,而就國內單獨市場而言,未來需追隨政策節點變化,進行波段性的多空操作,方向持有上注意止盈止損。關注點除了政策之外,下游紡織企業經營狀況,內外棉價差回歸情況,北半球棉花種植面積播種意向變化等都要留意。 對于近月5月遭遇的壓力仍會比較大,下行趨勢可能會較為明確;而主力9月,以及新花1月合約做多機會需要耐心等待,萬不可盲目介入。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