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11月4日,2012棉花年度全國共有1635家棉花加工企業按照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棉花并進行公證檢驗,檢驗量達到10578955包,2394979噸;而截止11月4日,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累計成交1994830噸,新疆累計成交1417920噸,交儲占公檢數量的83.3%,但這只是競拍交儲的指標數量。
今年幾乎大部分棉花企業交儲時都是按10%上限交儲,因此最終實際成交儲或將達到215萬噸以上,占公檢數量比例的90%以上。但同時也應看到,目前企業加工和交儲大多是前期和中期花,符合交儲的比例高一些。隨后期花、霜后花的大量上市,皮棉的品級下降、馬值降低以及皮棉回潮增大,交儲占公檢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可以預見只要國家繼續敞開收購,至12月底,2012/13年棉花的收儲量突破350萬噸問題不大。至3月底收儲結束,收儲入庫量將不止400萬噸,國家儲備棉的總倉儲量將達到750萬噸上下,基本同2012年度國內棉花消費持平。
從調查來看,國內棉農、棉花、棉紡乃至下游整個產業都對2013年的國內棉花生產、消費市場持不樂觀甚至悲觀情緒,認為2013年3月份國家強力支撐棉價的“收儲政策”結束后,國內棉花行情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連續下滑,直至跌到地面。與2010年度的國際、國內棉花市場一模一樣,界時16000元/噸恐怕不是三級棉的底部。
有些機構和專家認為,要想國內棉價止跌反彈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國內外棉花價格扣除品質、結算等因素后實現全面接軌;二是棉紡織、服裝等實體經濟能有效的開機、生產,而不是為納稅和養活高工資的勞動力而“奄奄一息”;三是中國出口的“天窗”能強力打開,曾經為創匯和貿易順差做出100%以上貢獻的紡織品服裝能再次扛起重任,但國家必須在退稅、政策以及資金上給予傾斜。以上三點筆者認為,短期至少2013年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對于棉花從業人員而言,至少還有兩年的“苦日子”要過。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同朋友們商討:
一、對于本年度已經或正在高價收購籽棉的軋花廠而言,2012/13年度恐怕經營變得非常簡單,除了交國家儲備,沒有第二條路可選擇,而且越早加工越早交儲越早得到解脫,不管是稍有利潤還是虧損都沒有什么留戀的。如自10月中旬以來,新疆南疆、內地一些棉區40%衣份、38%衣份籽棉的收購價突破9.20元/公斤、4.20元/斤,即使不計入財務費用和機器折舊,交儲都要虧損,收購增加的僅僅是數量,而未見任何效益。能否像2011/12年度那樣期貨、撮合給加工企業套保機會?國家能否如2008年投出4萬億甚至幾萬億投資來刺激孱弱的實體經濟?ICE期貨、國際棉花市場是否還有重回120、150關口的機會?我想沒有一個棉花人敢再去賭市場,敢再去和國家政策較真,至明年3月以后,新疆三級棉的成本就到了21500元/噸以上了,距離當前鄭期CF1301、撮合MA1301有2500元/噸的差價,賭市場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魄力。
二、對于貿易經營企業而言,筆者覺得機會雖然不多,但并非“無處下嘴”。2012/13年度中國的棉花市場毫無疑問都是國家調控政策說了算,棉花加工企業、經營企業還有用棉企業都只能按“既定路線”走。“前收后拋”肯定是大思路,而且從2011/12年度可以虧損拋儲來看,2012/13年度國家想要滿足棉紡企業需要,也沒有贏利賺錢的打算,不然也不會高于市場價近2000元/噸收儲。棉花貿易3月份前出現機會的可能性不大,加工企業的關注點和著力點都在交儲上,低于交儲價200元/噸以下恐怕拿不到高等級棉花,貿易企業需關注:1、國家政策的出臺往往有一定的“滯后性”,2012/13年度地產棉品質、等級嚴重不足是客觀事實,而新疆棉估算下來不會低于70%入國儲,再考慮到運輸出疆時間差,貿易“短平快”的機會有可能出現;2、內地、新疆棉花生成期貨、撮合倉單的困難不少,有品質的問題,也存在價格沒有吸引力的原因,在什么價位買入接倉單很重要,即使拿到手的是四級棉,在年度后期也有望像進口配額一樣成為“稀有資源”。
三、2013年國家仍將嚴格控制棉花進口配額已“無需質疑”。除了89.4萬噸關稅內配額外,恐怕至多還有100萬噸加工貿易或滑準關稅配額增發,總量不會超過200噸,而且國家為減弱進口棉對國內棉農、棉花產業的沖擊,不排除限制或叫停繳納全額關稅通關的行為。1、截止11月上旬,中國主港保稅棉的數量業內估算有45萬噸左右,11、12月份保稅棉的抵港量將逐漸恢復;再加上2012年一些大的貿易公司因各種原因要求供貨商延遲至2013年裝船的30-40萬噸棉花;還要加上國內為數不多的一些大棉紡織公司提前預訂2013年船期的外棉20-30萬噸,2013年留給其它外商和進口公司的操作空間已很明了,一些外商提出的“進軍東南亞”并非沒有道理;2、2013年的國際棉花市場比國內市場要“復雜”很多,風浪也會比國內市場大一些,但在全球經濟萎靡不振,歐美日相繼“放血”自救不暇的情況下,棉花注定要跟定金融、出口、消費市場,上漲的空間并不值得過分期待,因此筆者擔心那些拖延到2013年裝船的外棉進口合同有一部分將毀約,而且沒有其它辦法補救;3、中國對棉花進口量下滑,但轉而大力進口棉紗、棉布的趨勢已漸次明顯。僅1-9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108.67萬噸,同比增加74.17%;其中進口巴基斯坦、印度棉紗就達到62萬噸以上,而據部分外商了解,目前中國各主港美國棉紗、土耳其棉紗、墨西哥棉紗等的報關也出現并迅速上升,對國內棉紡織企業的沖擊也越來越大。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