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棉花為首的各種紡織原料近期遭遇瘋狂大跌,化纖、棉紡企業,紗廠,織造廠,服裝企業,整條產業鏈上覆巢之下無完卵。業內人士一方面費勁思考紡織原料劇烈波動的各種可能的原因,在失敗了多次后仍試圖對后市行情作出預測;另一方面,更意識到紡織原料供應上已經出現種種問題,多方探尋其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由此,首屆“中國紡織原料市場論壇”應運而生。
近兩年棉花供需緊張平衡
雖然紡織原料格局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但近一年多來的形勢卻更加引人關注。
以棉花為主的天然纖維,和以滌綸、粘膠纖維等為主的化學纖維,長期以來共同構成了紡織服裝行業最重要的原料格局。天然纖維和化纖在經歷了此消彼長的過程后,各自基本擁有了半壁江山。本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返璞歸真”,更傾向于使用相對舒適、自然的棉花等天然纖維產品。然而,突然而至的高棉價讓人措手不及,“低棉價時代一去不復返”、“棉花可能只在高檔產品上使用”等言論,逐漸通過專家之口在業內獲得廣泛認同。
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在本屆論壇上介紹了2010/2011棉花年度的相關情況。根據預測,該年度國內棉花產量約665萬噸,國棉拋儲100萬噸,預計進口300萬噸(截至今年4月已進口195萬噸),合計資源總量約1065萬噸;紗產量預計達到2700萬噸(截至4月達1813萬噸),消費總計將達到1060萬噸,供需處于緊張的平衡狀態。此外,目前全國棉花的周轉庫存在125萬噸左右,交售進度約90%,剩余棉花基本集中在黃河流域的農民手里。
作為優質棉花生產大國和國內棉花重要的進口來源國,美國的棉花種植并不樂觀。據美國國際棉花協會中國總監毛凱琳介紹,目前德克薩斯州出現干旱,不利于棉花生長。同時,美國玉米、大豆價格高于棉花等因素,使美國棉農種棉意愿持續下降。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預測,2010/2011年度世界棉花產量約為115.3萬包(約2502萬噸),消耗量116.6萬包(約2530萬噸);2011/2012年度世界棉花產量略有增長約127.5萬包(約2767萬噸),消耗量約120.0萬包(約2604萬噸)。近兩年世界棉花供需形勢同樣處于緊張的平衡狀態。
棉花變貴且產不足需,毛、麻、絲等天然纖維產量十分有限又不可能出現大幅增長,這意味著紡織工業的原料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理論上講,化纖將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
粘膠原料瓶頸十分突出
既然化纖是將來紡織原料最大的增長點,那么大力發展化纖不就可以了?事情顯然沒有這么簡單。以目前情況看,雖然以滌綸為主的化纖品種正在走“超仿棉”的道路,但真正具有棉的舒適特性的品種還是粘膠纖維。因此,粘膠纖維的發展空間非常明顯。但要命的是,粘膠原料漿粕的短缺,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浙江富麗達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王小波詳盡分析了國內粘膠原料的使用情況。國內粘膠行業原來90%以上使用棉漿粕為原料,這些漿粕廠比較分散,數量多規模小,無原料掌控能力,質量難以保障。到2000年以后,國內粘膠纖維產能不斷擴大,但棉漿粕受制于有限的棉短絨資源,難以大規模擴產,產量僅在60萬噸~70萬噸,國內因此大量從國外進口木漿。到2010年,國內木漿使用比例已超過棉漿達到60%。木漿進口依存度居高不下,定價權掌握在國外相關企業手中。
尤其在近幾次原料劇烈波動的情況下,粘膠纖維企業經營異常困難,目前全行業近80%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只有極少原料采購策略把握極佳的企業稍有利潤。據記者了解,粘膠纖維企業為了生存,通過紙改漿(將造紙漿制成溶解漿)等方式降低成本。目前,采用棉漿、木漿、紙漿與竹漿等作為原料的企業,成本差異很大,對品質的影響也較大。
世界知名咨詢機構PCI公司中國市場總監陳九妹同樣認為,全球幾乎所有的溶解木漿都出口到中國,溶解漿價格的不斷升高和趨緊的供應,給中國粘膠纖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雖然目前已有多方消息顯示,2011~2012年將有大量溶解漿新增產能出現,包括晨鳴紙業收購山東海龍,太陽紙業、福建南平紙業等投資溶解漿,但陳九妹并不樂觀,因為這些企業同樣面臨木材供應和產品質量方面的問題。不過她仍然表示,奧地利蘭精公司預測到2020年世界纖維類纖維1000萬噸的供應缺口,將主要由粘膠纖維替代。
多方措施保障穩定供應
“原料供應是紡織工業發展的基礎,要提高化纖工業發展水平,加強棉花等天然纖維生產基地建設,豐富原料供應渠道,優化原料結構,確保原料供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認為,“十二五”及更長的時間內,必須多方采取措施,保障紡織原料的可持續發展。他尤其強調,要加強生物質纖維的研發應用;加強資源循環利用,使紡織再生纖維占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2015年提高到15%。
竹漿纖維作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纖維,在天竹纖維產業聯盟5年來的努力下,已成為粘膠纖維的重要品種,竹漿在彌補粘膠原料不足方面已經并將更加發揮重要作用。此次論壇上,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李振峰闡述了“十二五”期間,天竹產業的“二五”發展規劃:實現中國竹纖維大發展、大氣象、大格局。他具體解釋為,到2015年天竹纖維總產量將達到25萬噸/年,包括細旦天竹、功能性及天竹、高強力天竹、天竹長絲等多個品種,各有具體產量規劃。同時,產品應用結構為服裝用65%,家紡30%,產業用5%,天竹聯盟成員將達到100家。目前,安徽天竹纖維基地、臺灣高強力纖維基地已建成投產,2015年將實現河北、吉林、山東、四川、湖南、安徽、福建、云南等全國各地共同發展的格局。
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傅保宗通過數據得出結論,目前國內服裝出口增長最快,其次是紡織品出口,最慢的是原料出口,說明隨著原料價格和加工成本的上漲,行業趨向于以加工成品進行貿易為主。他同時希望業界思考:當國內原料供應形勢趨于嚴峻,通過高成本進口和以能源、環境為代價生產的產品,是否應該考慮更大程度的滿足國內需要?
“化纖強國的目標最有希望實現。”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秘書長鄭俊林引用業內人士的觀點表達對化纖美好前程的希冀。但他同時提醒,化纖產品開發應用一定要謹慎,要建立與之配套的各項體系,千萬不能走當初保暖內衣纖維的老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