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造成棉價波動歷史罕見
2010至2011年度,受產需缺口加大及國內外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我國棉花價格波動歷史罕見。全球范圍內資本流動性過剩、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部分國家限制出口是棉價大幅波動的深層次原因。 這是記者15日從中國棉花協會、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共同主辦的“2011’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了解到的。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戴公興在會議上表示,2010至2011年度,棉花價格大幅飆升,創歷史新高,之后又迅速回落,價格波動幅度之大,歷史罕見。面對復雜形勢,我國多措并舉,強化質量監督,做好資金供應,加快新疆棉運輸,規范經營秩序,加強期貨和電子交易市場監管,抑制過度投機。中國棉花協會多次發布行業警示,引導企業規避風險。在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落后,棉價漸現理性回歸,目前基本穩定。 據中國棉花協會監測,2011年全國植棉面積為8100萬畝,較上年增長5.2%。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罕見大旱,近期部分省份旱澇急轉,對棉花生長有一定影響,但新疆及黃河流域棉花長勢較好,如不遭受大的自然災害,今年棉花有望獲得好收成。 戴公興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棉國和用棉國,棉花產業鏈條長,參與主體多。要在生產、加工、流通等各領域建立合理規則,既要保障棉農利益,又要考慮紡織企業的承受能力,走出“棉賤傷農,棉貴傷企”的怪圈。政策實施方面,在使用最低收儲價調動棉農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提供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要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幫助棉農實現增產增收。同時,紡織業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改變對出口、低成本要素投入的過度依賴,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方面尋求發展之道。 據悉,中國國際棉花會議每兩年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是國內級別最高的棉花行業會議,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棉花會議。此次參加會議人數超過千人,參會的國家和地區超過20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