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山東省德州市棉花產業健康發展的探討
2010年度國內植棉面積大幅減少,棉花減產,產需缺口增大,棉花價格大幅上漲,棉農收益增加。2011年棉花行情將呈現什么樣的走勢?農民是不是愿意種棉?帶著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調查。 棉花價格大起大落 山東省德州市是全國重點產棉區之一,常年植棉面積200-300萬畝,但近幾年面積逐年減少,2008年289萬畝,2009年230萬畝,2010年僅有155萬畝,是近11年來面積最少的一年。 去年新棉上市后,受國內棉花減產、需求量增加、供需缺口擴大及游資炒作等因素影響,籽棉收購價格迅速飆升,從9月初4.20元/斤左右,快速上漲到11月上旬的7.20元/斤左右,兩個月內上漲71%;比2009年同期上漲一倍,屢創歷史最高價位。皮棉銷售價格從9月初18300元/噸快速上漲到11月上旬32000元/噸,漲幅75%,比上年同期上漲128%,也連創歷史新高。 11月11日后棉價開始大幅下跌。11月底四級籽棉收購價降至5.30元/斤左右,皮棉價格降至每噸26000元/噸,之后又緩慢上升,至春節前籽棉價格升到6.00元/斤左右,皮棉上調到28000元/噸左右。春節后受國內外棉花期貨價格暴漲影響,現貨價格也大幅跟漲,籽棉收購價2月中旬升至6.40元左右,皮棉升至31000元/噸左右。2月20日后,皮棉、籽棉價格又下滑,目前籽棉收購價格在5.80元/斤、皮棉28500元/噸左右。 由于棉花價格起起伏伏,部分棉農觀望惜售、持棉待售,截至目前德州市收購進度80%左右,比往年低15%左右,部分棉農手中還存有大量棉花。 種棉收益大幅增加 去年8月上中旬,德州市發生持續大范圍高強度降雨及連陰天氣,對棉花產量和質量造成了極大影響,籽棉平均畝產僅有41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減少20%以上,但由于價格較高,棉農收益比往年增加。 種棉收益:按平均畝產410斤、平均售價5.70元/斤計算,畝產值2337元,扣除種植直接成本395元/畝(底肥90元、機耕35元、種子60元、播種15元、地膜20元、農藥60元、追肥93元、灌溉22元,不包括人工費、包地費用及雇人拾棉費用),加上每畝良種補貼15元,畝收入1957元。 種糧收益:按種一季小麥、一季玉米,小麥平均畝產1020斤、玉米平均畝產1120斤,小麥平均售價1.02元/斤、玉米0.96元/斤計算,種糧食畝產值2115元。每畝小麥直接種植成本351元/畝、玉米種植成本298元/畝。畝產值扣除直接種植成本(不包括人工費)再加上每畝83元的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種糧畝收入1559元。 種棉花比種糧食每畝多收入398元,但仍比種辣椒等其他經濟作物收益少。 種棉收益增加,但今年德州市棉農的植棉積極性并不高,其主要原因: 一是種棉機械化作業率低,費工費時。種糧從種到收基本實現機械化,用工大大減少,省下來的時間外出打工,月收入最低一兩千元,高的達到三四千元,遠比種棉花掙錢多、來錢快。 二是2010年度棉價雖高但大起大落,棉農的心也七上八下,挫傷了棉農積極性。至今夏津、武城縣棉農還有20%多的籽棉沒有出售。 三是種棉政府補貼少。種糧有良種補貼、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每畝共計補貼約98元;種棉僅有每畝15元的良種補貼,沒有種棉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 四是棉花受自然災害影響比較大,8、9月份若發生連陰雨或澇災,棉花的產量和質量會大受影響,而糧食作物抗澇能力較強,產量影響較小。 種棉花費工費時、比較效益不高、農民掙錢門路的多樣化,使農民植棉積極性越來越低。據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雖然去年籽棉收購價格屢創歷史新高,但今年德州市植棉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處在近十年來的最低點。 國家制定最低保護價 2010年度棉花價格大起大落影響了棉農的種植積極性,為穩定棉花生產,保護棉農利益,保證市場供應,3月30日國家出臺了《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從今年9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在新疆、山東等13個棉花主產區將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標準級皮棉最低價格每噸19800元,采取不限數量敞開收儲,相當于今年新棉收購有了最低保護價。據德州市棉花協會測算,每噸19800元的最低收儲價,折算成籽棉最低收購價4.50元/斤左右,按正常年份籽棉平均畝產510斤計算,種棉花比種糧食每畝多收入340元左右。但種棉花費工費時,不如種糧食省事,也不如種辣椒等經濟作物收益高,更不如外出打工掙錢多,種棉有優勢但不是特別明顯。 據調查,雖然棉花有了托底收購價,棉農心里踏實了,但19800元/噸的收儲價格比目前市場價低8000多元,籽棉4.5元/斤的最低價也比目前市場價低1.30元左右,而且棉田面積一般都是年前預留,因此臨時收儲政策的出臺對今年棉花生產影響不大,棉田面積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較小。 棉花產業仍需扶持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是我國僅次于糧食的大宗農產品,也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和消費國,棉花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5%,消費占到46%,全國有4000多萬個植棉農戶、涉及1.4億棉農人口,紡織企業從業人員2000多萬,創造產值逾千億元,棉花是棉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山東省既是生產大省,又是用棉大省。近幾年棉花面積維持在1200萬畝左右,總產100萬噸左右,僅次于新疆,位居全國第二;棉花收購加工企業569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5394家,紗錠3000余萬枚,年用棉量450多萬噸,紗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居全國第一位。 德州市是傳統的產棉區,土質和氣候適宜種植棉花。多年來,農民積累了豐富的植棉經驗,且大面積種植優良品種,單產提高,最高地塊每畝籽棉達到700斤以上。目前,全市共有棉花收購加工企業200余家;擁有規模以上紡織企業415家,紡紗能力500萬錠,產能為全省的1/7、全國的1/20。德州年用棉量50萬噸左右,而實際棉花產量不足20萬噸,棉花自給率僅1/3左右。全市有近80萬農民從事棉花生產,還有15萬職工從事棉花加工、流通經營和紡織工業,可以說棉花產業是全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據中國棉花協會調查,雖然2010年度棉價一路上揚,國家又出臺最低保護價,但由于種棉費工費時、比較效益不高,2011年全國植棉面積預計僅增長5%左右。調查顯示,2011年山東省植棉面積同比將下降0.6%,總體呈現持平略降的趨勢。 近幾年,我國棉花產量在600-700萬噸,產需缺口300-400萬噸,產不足需的矛盾將長期存在,棉花價格將在高位運行。 面對植棉比較效益不高、農民植棉意愿下降的現實,今后棉花產業將走向何處?業內專家認為,只有提高了棉花種植比較優勢,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才能激發棉農植棉熱情,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建議棉農可適當增加棉花面積。 首先,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對種植棉花的政策扶持僅限于良種補貼,而且每畝僅有15元,對農民的吸引力并不大。國家應參照種糧補貼辦法,出臺種棉補貼,同時增加種植棉花農資綜合補貼;出臺扶持棉花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在主產棉區建立優質棉基地縣。 其次,政府有關部門應像重視糧食一樣重視棉花,及時向農民提供棉花供求信息及先進種植技術。大力推廣科技興棉、科學治蟲,實施聯防聯治,根據蟲情測報,統一噴藥時間、統一用藥,降低治蟲成本,提高治蟲效率。鼓勵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成方連片規模種植,正確引導農民適當擴大棉田面積,促進我國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