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捆住了新疆棉花?
新疆是全國最大的產棉區,而且一直以來也是我國棉花質量最好的地區,但是由于棉花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運輸產業的一系列矛盾,導致新疆棉花產量和棉花價格巨幅波動。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棉花價格大起大落,這種起伏不定的棉花產業波動變化凸顯了新疆棉花在新格局、新變化、新形勢下的深層矛盾。 資源優勢逐漸減弱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確定新疆棉花主產區為國家重點產區,從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資金上大力投入。經過“十五”、“十一五”建設,新疆優質棉基地的基礎設施和基地建設得到進一步實施和完善,種植面積、種植水平、管理水平、總產量、平均畝產單產、銷售量都處于全國第一位。作為我國唯一的長絨棉生產地區,新疆的長絨棉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好。棉花產業已經成為了新疆的主導產業之一,新疆農民的收入大約有40%~45%的收入都來自于棉花產業。 多年以來,我國的棉花價格一直與美國、澳大利亞接近,甚至略高,比印度、巴基斯坦棉花價格大約高10%~20%。隨著印度、巴基斯坦棉花種植技術、加工技術的提高和產量的增加,新疆棉花原來高產量高質量的優勢將會慢慢的減弱。生產成本、人工成本的攀升和新疆部分地區棉花經營機制難以改變,將會導致新疆棉花在我國和世界棉花產業中失去競爭地位和領導地位,這種資源優勢在未來棉花領域中將會逐漸減弱,而且新疆優質棉花基地和主產區的地位都會面臨極大的挑戰,棉花產業的各種問題、各種矛盾將會日益突出。 良種棉花繁育亟待拯救 新疆除了以長絨棉良種繁殖為主導外,所有細絨棉的良繁工作幾乎都在模仿我國其他產棉區進行,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細絨棉本地品種。雖然目前新疆是我國最大的原種棉繁殖基地,每年繁殖的棉花良種也基本能夠滿足播種需求,并逐步建成了棉花良種繁育體系,但是新疆棉花的繁殖育種工作和種子銷售工作顯得“多、亂、雜”,沒有真正構建起棉花良種“繁殖、生產、檢驗、包裝、銷售”的管理系統和質量控制體系,造成了新疆棉花品種種子市場價格混亂、品種繁多、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因此建立健全新疆棉花良種繁殖體系和種子銷售管理體系是擺在當前棉花種子良繁領域和種子管理部門的主要議題。 加強和完善棉花良種繁殖體系應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合理布局、強化管理手段,把目前的種植工程、育種產業、田間栽培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市場需求和棉花種子技術高規格的要求,重點建設以核心種子田和原種繁殖田為主的高標準良種繁育田,完善各類配套的基礎設施,逐步形成種子研發、原種繁殖、區域試驗、生產推廣的產業體系。政府應實施種子新品種產量高、質量好、性能穩定、抗病蟲害強大面積推廣獎勵計劃,提高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完善種子市場的采購、銷售管理,制定種子市場采購、銷售的懲罰條例,從根本上改變種子市場的混亂狀況。 機械化是必由之路 新疆的地域優勢造就了新疆棉花在種植、采摘、加工產業實施機械化相對容易。但是新疆棉花產業的機械化程度相對于美國、澳大利亞來說,還處于初步階段,依靠手工勞作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棉花采摘方面,器材摘棉花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隨著人力資源成本的成倍攀升,發展機械化種植、采摘、加工是新疆棉花的必由之路。這就要求各地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民應用機械的扶持力度。 就目前而言新疆的棉花種植、加工產業參差不齊,差異較大。新疆棉花種植也沒有統一的規范化標準,體現在棉花產業上新疆地方棉花單產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大約相差20%左右,這就說明新疆棉花產量的空間發展還是巨大的。因此新疆自治區政府和各地州政府、相關植棉企業管理機構未來應繼續扶持地方棉花種植大戶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學習,在種植要求、種植管理上規范化、標準化,進一步提高新疆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穩定棉花質量等級成關鍵 由于籽棉收購市場的敞開,新疆軋花廠的數量顯得與新疆棉花的實際產量極為不對等。現有的新疆軋花廠大約有820家左右,可以加工棉花量達到550萬噸,而新疆實際棉花產量最高也不過300萬噸。利益的驅動造成了新疆軋花廠的數量比需要的數量多50%~60%,多年以來多次出現軋花廠哄搶籽棉現象。眾多軋花廠設備檔次參差不齊,落后設備較多,加工速度和工藝沒有標準化管理,導致經過加工后棉花質量嚴重下降。檢驗機構對各級軋花廠的監督幾乎為零,導致了新疆棉花質量等級混亂。 因此棉花監控、檢驗管理職能部門加強對軋花企業、棉花經營企業的關鍵標準控制,是保證新疆棉花未來質量等級穩定的必要手段,建立強化檢驗機制是保證新疆優質棉享譽世界的關鍵。 異性纖維應重視 多年來,新疆棉花的“異性纖維”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關于棉花中的異性纖維問題,下游紡織企業和棉花質量監督部門在不斷呼吁,但棉花種植、生產、加工、運輸企業似乎都無動于衷。因為新疆棉花的種植、采摘、加工都沒有形成集約化,各自為政是常見的現象。要減少異性纖維,政府職能部門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控制和獎罰措施,異性纖維的控制必須采取定性和定量來執行,這樣才可能降低和杜絕棉花中的異性纖維。 保證棉農收益才能長久發展 近兩年,地膜、農藥、化肥等重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土地承包單價上升、采棉花成本翻番,加上棉花價格的不穩定,新疆棉農經常會面臨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棉花的種植面積也是時高時低。改變這一現狀的可行措施是加大對植棉棉農的農資和種子等補貼,保持新疆優質棉基地的長久不衰。 我國棉花棉農的補貼與美國棉花棉農的補貼相比大約要少3~5倍,所以政府對棉花棉農的補貼應該從多方面入手,不僅種子直補而且農藥、化肥、農機、滴灌和其他生產資料也應該直補,將棉農的生產成本降到1200元/畝以內,保證棉花籽棉的收購價在8元/公斤,這樣無論是棉農還是棉花生產、加工經營者都會得到一定的收益。 新疆棉花在一段時間內經常出現棉價大起大落現象,其關鍵是新疆雖然有眾多的棉花經營企業,但是大約70%左右的棉花的經營權掌握在幾大棉麻公司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各師部手中。棉花上漲時他們大量囤貨,而棉花下降時他們又大量拋貨,這樣的操作是造成新疆棉花價格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理性地分析市場和適度儲存棉花是新疆棉花市場與國際市場融合的關鍵,需要銀行、政府、職能部門與棉花大企業之間良好協商與溝通。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