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調整后仍將高位運行
近期,鄭棉指數在創歷史新高17740元/噸后一路弱勢走低,并擊穿60日均線。這次下跌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第一,市場擔憂全球經濟特別是歐洲經濟復蘇放緩;第二,國家打擊農產品價格炒作行為對市場起到強烈的心理震懾作用;第三,技術上看,此輪行情是對前一段瘋狂上漲后的回調整理。然而,棉花基本面未改變,仍將維持供給偏緊格局。 一、供需缺口加大,庫存消費比進一步下降 由于種植收益較低、不穩定且沒有政府補貼,近年來國內棉花播種面積難以增加。中國棉花協會的調查顯示,2010/2011年度全國棉花種植面積比上年僅增長0.17%,再加上早期惡劣天氣影響,棉花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然而,金融危機后棉花消費逐漸恢復,預計2010/2011年度中國棉花供需缺口高達348.4萬噸,為2006年以來最大值。 受世界經濟復蘇帶動和棉花價格高企的影響,5月USDA報告顯示,2010/2011年度全球棉花生產出現恢復性增長,預計將達到2479.6萬噸,同期全球棉花消費量預計2592.7萬噸,供需缺口113.1萬噸,這將是連續第五年產不足需。 需求大于供給,將使世界棉花期末庫存進一步降低,預計2010/2011年度世界棉花庫存1091.5萬噸,為近六年最低水平,庫存消費比將降至42.10%,為1996年以來最低點。 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聯系更加緊密 按照滑準稅關稅稅率將CotlookA指數換算成國內港口價格發現:國內CCIndex328棉花價格波動比CotlookA指數波動幅度大。進一步的數據分析顯示CotlookA港口價的離散系數7.61%,遠遠低于國內CCIndex328的離散系數11.41%。自2007年1月來,國際市懲國內市場價格逐漸趨于一致,月平均價差191元/噸,遠小于2003-2006年的月平均價差1591元/噸,兩個市場的相關系數由2003-2007的86.50%上升到2007至今的90.82%,可知兩個市場聯系更加緊密。 自今年5月以來CotlookA指數已經站穩90美分/磅,ICAC預計2010/2011年度平均價格85美分/磅。受此影響,國內價格也將保持高位運行。 2010年世界經濟整體上延續2009年回升向好態勢,聯合國5月報告預測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9.2%,世界經濟增長也將達到3%。 國內紡織業整體運行良好,出口繼續增加。4月紡織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同期紡織服裝出口金額達到145.5億美元,對歐洲和美國出口更是明顯回升。消費也在繼續增長,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884億元,同比增長18.1%。 應該說,我國近期紡織品外貿、內銷環境基本良好。負面因素來自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元區4月失業率10.1%,創造12年來的最高紀錄。對歐洲出口額占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21.6%,如果歐元區經濟惡化,將嚴重影響到我國紡織服裝業出口。 四、棉紡企業面臨壓力各不相同 自2009年1月以來棉紡紗企業利潤空間在逐漸擴大,C32S棉紗與CCIndex328之間的價差由5139元/噸擴大到2010年5月的9287元/噸。然而大部分紡織企業卻面臨著重重壓力。我國37.3%的紡織企業創造全行業94.2%的利潤,平均利潤率7.58%,而剩下62.7%的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0.1%。利潤率偏低的企業議價能力偏弱,很難將較高的生產成本轉移出去。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上升迫使一些紡織業訂單轉向勞動力更為低廉的東南亞國家或地區。 對于大部分紡織企業來說,原材料的漲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將壓縮他們原本就很小的利潤空間。近期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生產成本高居不下,很多紡織企業甚至不惜放棄訂單壓縮生產。 五、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遠期憂慮 匯率對紡織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匯率的上升使紡織企業的收益折合成人民幣后下降。第二,匯率的上升削弱紡織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導致不少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歷史數據表明,自2005年匯改以來,按人民幣計價的紡織品出口額增幅小于按照美元計價下的增長水平。按照年平均匯率計算,2008、2009以美元計的紡織出口增速為7.98%和-9.65%,而同期以人民幣計的出口增速分別為-1.31%和-11.22%,增幅變化由正轉負非常明顯。 六、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各不相同 2009年國家在《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到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2000億元,年均增長10%。同時紡織業要繼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科技支撐水平和淘汰落后產能。2010年5月28日工信部下達今年要淘汰印染31.3億米的任務。
從這些政策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紡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