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了解到,進入2010年國內國際棉價一路走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棉紡企業特別是牛仔布企業遭受巨大沖擊,采購成本大大提高,生產經營面臨極大壓力。
“成也棉花,敗也棉花!”
“成也棉花,敗也棉花!”江蘇常州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梅基清談起棉價時1個勁地感慨。他說,目前公司每月消耗1800噸棉花,以公司現有庫存來看只能維持2-3個月生產。進入2010年,從1月開始國內棉價就一路高漲,從起初約14000元/噸漲到現在接近16000元/噸。以國內3級棉為例,目前價格15300元/噸左右,再加上10%制成率及工費、包裝費、稅差等,生產出1噸紗成本約是16800元,紡紗成本就如此之高,生產面料成本也就相應更高,與此同時,面料價格卻沒有變化,在這樣的高成本和固定價格的擠壓下,公司利潤銳減,日子實在難過。
為保證生產,黑牡丹也是廣開渠道買棉花,其中國產棉和進口棉各占一半,1條是向長期棉花供應商買棉,另1條是依靠進口配額。今年配額2900噸,目前已經用900噸。由于近段時間國際棉價也在走高,依靠進口解決“糧草之荒”意義也不大。以美棉期貨為例,在2月10日3級棉價格才70-72美分/磅,時至今日已經約82美分/磅,經過關稅加權后,折算成人民幣,價格已經跟國產棉差不多。
購買國儲棉也是棉紡企業采購原料的1條途徑。去年由于擔心購置國儲棉過程中摻雜太多人為因素公司一直沒有購買,然而時至今日,迫于購棉壓力,他們不得不轉向這條路。但是目前拋儲已經結束,此路已經不通。還有1條是從期貨市場購棉,但是由于從未嘗試過,對相關程序也不熟悉,很多企業還不想盲目“下水”。這樣一方面是高漲的國內外棉價,另一方面是狹窄的購棉渠道,在這樣的情況下,“饑渴”的企業在苦苦煎熬和糾結。梅基清略顯無奈:“我們希望棉價低一點兒,波動小一點兒!價格13000元/噸還是可以接受的。”
與黑牡丹不同,山東淄博蘭雁集團購棉主要依靠進口,企業生產需要的棉花75-80%從美國、印度等國家進口,他們對于國際棉價變化更加敏感。集團供應總公司采購部鮮雪艷說,企業主要消耗3級和4級棉花,買國內棉花比較少,進口占很大比例。公司今年進口棉花配額32000噸。2月4日國際棉花期貨價格70美分/磅,從5日開始回漲,現在價格約80美分/磅,如此高的價格讓企業不堪重負,現在企業庫存僅能維持生產1.5-2個月。蘭雁的1份數據顯示出日漸高漲的棉價及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如在1月進口棉(滑準稅下)14490元/噸,進口棉(1%關稅下)13983元/噸,國產棉15400元/噸,進口棉生產棉紗成本17560元/噸,國產棉生產棉紗成本19137元/噸,此時棉紗價格(OE10s)卻只有16900元/噸,棉紗價格遠低于成本,以國產棉紗成本算就虧損2237元/噸。進入2月國產棉和進口棉價格都相應上漲,其中進口棉(滑準稅下)上漲1287元/噸,進口棉(1%關稅下)上漲1300元/噸,國產棉上漲400元/噸,進口棉與國產棉價格相差無幾,隨之紗線成本高企,進口棉和國產棉生產的棉紗成本分別上漲1450元/噸和443元/噸,棉紗價格(OE10s)雖然也隨之提高到17200元/噸,但是以國產棉紗成本算還是虧損2380元/噸;同時1、2兩月棉布維持原價,以棉布(OE10*10)為例,2月價格都是13.8元/米,虧損最終轉嫁到面料。
調整結構渡難關
國內外棉價高漲,紡織面料企業叫苦,那么這種形勢還將持續多久呢,又將如何應對呢?中國棉花信息咨詢公司分析師李仁分析說,目前國內高等級棉花缺口仍然很大,國產棉花價格還將會在高位運行,到6、7月可能會漲到16500元/噸,進口棉價格也已經逼近甚至超過國產棉,進口棉高價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估計1個月后會有所回落。
談及高棉價原因時,李仁認為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就國內棉花生產來看,2009年度(2009年9月-2010年8月)新疆,黃河、長江流域的高等級棉花產量較低,相對供應不足,隨著經濟回暖,紡織企業對棉花需求在增加,供不應求推高棉價。從棉花進口來看,美國作為我國主要的棉花進口國,2009年度受天氣影響,高等級棉花產量也較低,供給也是不足的;此外一些投資基金也在期貨市場進行一些炒作,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棉價;還有就是近來歐元跳水,美元走強,也成為美棉出口呈現高價的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