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冀南棉海”之稱的河北省南宮市,90多萬畝耕地中有2/3種植棉花,年產籽棉12萬-13萬噸,是全國首批優質棉基地市。當前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有兩件大事:一是保護農民的種棉積極性,繼續保持棉花資源優勢;二是利用棉花資源優勢,將其轉變為經濟優勢。11月15日記者到達南宮時,市長安建波剛剛為當地一家集棉花加工和棉紡織于一體的企業落實了貸款事宜,為促進當地涉棉產業發展可謂用心良苦。
據南宮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梁均平介紹,為了提高棉花單產和質量,南宮市和農業科研單位通過推行育苗移栽、鼓勵套種、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努力引導棉農種好棉花、提高收益。此外,加強棉花種植服務平臺、銷售平臺和示范基地建設等舉措已納入該市棉花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之中。
在抓好棉花種植的同時,當地政府還鼓勵延伸棉花產業鏈,形成從生產、收購、加工到棉紡織、生物發電和棉籽脫酚蛋白提取的一條龍產業鏈條,并努力以棉花資源優勢吸引外地棉紡織企業前來投資建廠。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輪棉價的瘋漲不但沒有讓棉農真正得到好處,而且還讓當地實力并不雄厚的加工企業和棉紡企業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困局;舉目四顧,沒有贏家。同時,棉花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進一步凸顯出來。
“和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種棉人工投入高、勞動強度大、成本付出多,因此近年來種棉的比較優勢逐步降低。”梁副市長說。雖然作為傳統產棉區,南宮市的種棉面積沒有縮水,但因種棉收益低,現在種棉的主要是老人,青年大多出外打工,這給當地棉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憂。
大關家莊村支書孟慶中告訴記者,相比享受直補和最低保底價的糧食作物,種棉所享受的要差得多,只有15元/畝的良種補貼。近年來農資和人工價格不斷上升,種棉成本加大,希望國家加大補貼力度,有效保護農民種棉的積極性。
此外,農業保險品種也亟待完善和細化,如能推出符合棉花種植特點的保險品種,將會有效提高棉農參保的積極性,保障棉農利益。“眼下只有風災、雹災才理賠,像今年的連陰天,對棉花收成影響很大,但保險公司不管賠。”老孟說。
除了成本上漲、風險加大等因素以外,在棉花種植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大部分棉農仍單家獨戶購買農資,不僅多花錢,而且容易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二是田間管理不科學,盲目使用化肥、農藥造成浪費;三是不能準確把握棉花市場信息,中間環節過多,收益大大壓縮。
據南宮市棉花協會會長趙洪雙介紹,由于棉種雜、種植分散,棉花品質和產量難以保證。以專業合作社的形式把農民組織起來與市場聯接,延長棉花生產的產業鏈,變個體經營為集體經營,并做好技術、信息、物資等系列化服務,既能有效的保護農民利益,又有利于推進棉花產業化、實現產銷有機結合。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棉花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十分緩慢,數量有限。
在流通環節,由于今年棉價被炒上天,什么樣的棉花只要拿出手來就賣得出去,因此不但不能保證分摘、分曬、分存、分售,而且使混級混等售棉的現象更加嚴重。此外,一些商販收棉時壓級壓秤、摻雜使假,嚴重損害了棉農和用棉企業兩方面的利益。
對于處在中下游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棉價不論是高漲還是急落,都會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極大風險,而填補棉花供需缺口是穩定棉價的根本之道。今年國內棉花總產量約為700萬噸,用棉總量的1/3需要進口。在國際國內棉花減產、價格雙雙高漲并超出基準價的情況下,棉紡企業希望取消進口棉花滑準稅或采取較低固定稅率的呼聲尤為強烈。此外,及時對進口棉花配額實行一次性發放,對于緩解供需缺口、平抑棉價也是非常必要的。
后記:本次調研,記者通過走訪南宮市棉農,棉加工企業、棉紡企業、供銷社人士以及當地政府官員,了解到當前棉花產業中一些“典型”和“非典型”的問題,并由此管窺到棉價大起大落給棉花產業鏈條各環節生產經營所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正如業內人士所說,從短期看,合理調控、遏制炒作、穩定棉價是當務之急;從長遠看,科學制定相應政策,保證棉花產業健康發展,解決棉花供需矛盾則是治本之道。為此,一要加強市場調控,嚴厲打擊炒作行為。要開辟多種渠道傳遞市場信息,讓棉農及時了解棉花的實際價格,引導他們對市場行情進行理性判斷。二要解決供需缺口。一方面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棉農科學種棉,提高棉花單產和質量,并加大補貼力度,保護農民種棉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及時、足量發放棉花進口配額,避免人為造成供需矛盾,同時取消滑準稅或采取較低固定稅率,減輕棉紡企業負擔。三要用好國家棉花儲備,適時調控,科學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