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內棉花采摘基本完畢,大部分地區籽棉收購過半,現貨市場先揚后抑,市場后期觀望氣氛較濃厚。由于皮棉價格下滑,前期收購企業出現購銷倒掛。據調查,本月棉企商業庫存較上月增幅較大,但是由于收購進度慢于往年,商業庫存量低于2009年同期。為全面了解企業庫存、銷售及市場資金等情況,進行此次調查,現在將調查結果公布如下:
1.商業庫存總量269萬噸
通過對棉企進行分省、分規模抽樣調查,統計,截止2010年11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總量269萬噸(包括外棉和進入流通環節的棉花,不包括國儲棉),較10月底的160萬噸增加109萬噸。其中內地商業庫存166萬噸;新疆商業庫存(未出疆)103萬噸。內地產區中,黃河流域的冀魯豫3省共有庫存98萬噸,長江流域的蘇皖鄂湘4省共有庫存46萬噸,其他分散產區22萬噸。
2.庫存規模繼續增加中、小庫存逐漸向高庫存轉變
11月國內棉價由月初到月中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大轉折,月初棉價攀至高點,待國家調控政策下達后,月中迅速出現急速下滑。隨著價格大幅波動,多數棉企存棉也由之前大量囤積,到保守性叫停。由于月中下旬價格波動過大,紡企觀望濃厚,棉企庫存量出貨較慢,加之收購繼續進行,因此本月庫存規模繼續增加。從調查企業來看,存棉量在200-1000噸的企業占到48%;存棉量在1000-2000噸的企業占24%;存棉在2000-5000噸的企業占15%;9%的企業存棉量在5000-20000噸;4%的企業存棉在20000噸以上。(見下圖)
3.企業銷售利潤懸殊較大市場觀望情緒濃
調查顯示,11月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均價較上月漲幅在2000元/噸左右。但是過山車般的行情使企業的經營出現很大差異。一些前期低位收購的企業利潤情況還可以,但是月內高位收購的企業加工后銷售則明顯購銷倒掛,不過購銷倒掛的企業多數堅持囤積惜售,期盼年后順價銷售。棉企經營風險加大。調查顯示,銷售利潤在2000-4000的企業占到30%,較上月減少7個百分點;1000-2000的企業占到26%,較上月減少3個百分點;800元以下的占23%,;銷售利潤在800-1000元的占15%,較上月減少5個百分點;還有6%的企業屬于保本無利。(如下圖2月銷售利潤對比)
4.企業對2011年上半年行情主要持看穩的態度
隨著11月國家政策的大力調控,棉價迅速回落。以中國棉價指數CCIndex328級為例,月底26248元/噸,較月內高點(11月11日)31302元/噸跌5054元/噸,跌幅16%。對于12月及以后行情,多數企業認為已經沒有太多下跌空間,將可能維持在1個相對合理的區間內。企業認為國家調控的目的在于平衡棉價,并不是過度的打壓。調查顯示,38%的企業認為2011年上半年棉花將維持平穩;34%的企業認為不好說;還有22%的企業認為繼續上漲,僅有6%的企業認為下跌。(如下圖)其中認為上漲的企業表示本年度供需存在較大缺口,是后市棉價走高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