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是全國重點產棉區之一,2009年度該市棉花產銷呈現如下特點:
單產總產大幅減少
德州市位于魯西北平原,下轄11個縣市區,人口560萬,耕地810萬畝,是個典型的農業大市,常年植棉面積在200萬~300萬畝。2000年以來,當地夏津、武城、陵縣形成了三個有形的棉花收購加工市場,三縣的收購量占到德州市的70%以上。2008年該市棉花大豐收但棉價卻一路下跌,籽棉收購價格從3.1元/斤一直降到2.3元/斤左右,棉農豐產不豐收。2009年德州市植棉面積232萬畝比上年下降19%。受9月上旬陰雨天氣影響,棉花大幅減產,畝產皮棉僅150斤左右,比正常年景減產20%以上,降至7年來最低點。2009年該市皮棉總產約16萬噸,比上年減少40%。
皮棉品質明顯下降
9月上旬,當地持續多天陰雨天氣,棉花質量和產量大受影響,部分棉鈴霉變,棉花品質明顯下降。據調查了解2009年度公檢皮棉中四級棉占80%左右,三級棉僅占15%左右,馬克隆值:B2級占80%左右,A級僅占10%左右;斷裂比強度:29cN/tex以下占到60%左右,29cN/tex以上僅占30%。而正常年景當地公檢皮棉三級棉占到60%以上,馬克隆值A級占到40%以上,斷裂比強度29cN/tex以上占到50%,2009年棉花級別、強度都明顯下降。
棉花價格持續上揚
2009年新棉上市以來,特別是國慶節過后,受全國棉花減產的心理預期和棉副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影響,德州市正三級40%衣分籽棉收購價格一路上揚,籽棉收購價格從9月初的3.05元/斤一直上漲到11月中下旬的3.65元/斤,最高達到3.7元/斤,比國慶節前上漲22%,比上年同期上漲了60%,超過了2003年度3.60元/斤的歷史最高價位,創歷史新高。
支撐棉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是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國內棉花減產,產需缺口擴大。今年全國棉花總產量預計比去年減少12%左右,是2000年以來棉花產量的最大降幅。德州市棉花總產更是減少40%。二是國慶節后棉油、棉粕、短絨等棉副產品價格快速上升,棉籽收購價從國慶節前的1.2元/斤上漲到現在的1.55元/斤以上,比去年同期上漲78%。三是由于棉花減產,棉企普遍看好后市,各企業相互抬價搶購,推高了棉價。
種棉比較效益不高
由于2009年棉花大幅減產、糧價上揚,雖然棉價較高,但農民植棉比較效益并不高。據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2009年德州市平均畝產籽棉僅有420斤左右,而正常年份520斤以上。若按平均銷售價格3.5元/斤計算,畝產值1470元??鄢苯映杀?96元,畝毛收入1070元。而現在糧食價格上漲較快,小麥每斤0.98元,玉米每斤0.88元,若按種一季小麥(平均畝產1000斤)、一季玉米(平均畝產1120斤)計算,畝產值1966元,扣除成本再加上每畝84元的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畝收入1350元,種棉比種糧每畝少收入280元左右。
如果按正常年份畝產籽棉520斤,按收購價格3.5元/斤計算,畝產值1820元,扣除成本后畝收入1400元左右,與種糧收益基本相當。但2009年的棉價是歷史最高年份(2008年籽棉平均售價僅有2.4元/斤),今后能否保持這樣高的棉價很難說。
近年來種糧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勞動強度減輕,用工減少。種棉投八多、機械作業率低、勞動用工多、風險大。種糧有良種補貼、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種棉僅有棉花良種補貼,且補給良種企業而不直接補給棉農。
棉企購銷價格倒掛
棉價走高,棉農非常高興,但處在棉花產業鏈中間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卻高興不起來。德州市棉花加工能力嚴重過剩,收購加工能力是實際產量的10倍左右。2009年9月份新棉上市以來,棉花企業普遍認為后市會走高,相互抬價搶購。部分企業大量囤棉待漲,所以籽棉收購價格一直偏高,隨收隨加隨銷基本無利潤或虧100~200元/噸,購銷價格倒掛。多數棉花企業收購資金來自社會集資或商業銀行貸款,月息多在1分上下,一個月光利息費用就達130多元。據調查德州市共有68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其中400型打包機型70多家),2009年度參與收購的有360多家,半數企業因收購無利潤、風險較大或由于資金問題而沒有開秤收購。
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冒著很大風險,戰戰兢兢,假若皮棉后市走平或走低,棉花企業將出現嚴重虧損。幸好2009年度皮棉價格也持續走高,已從9月初13000元/噸上升到11月底14700元/噸。但11月底的收購加工直接成本已達14600元/噸,加上增值稅100多元,與銷售價格相差無幾,基本不賺錢。由于皮棉銷售價格持續上漲,棉企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