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儲棉引航 棉價一路上揚
一是從成本及產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看,13000元/噸棉價已經達紡織企業成本極限,紡織企業基本是無利可圖甚至成本倒掛,續漲有壓力。如目前40支普梳純棉紗市場銷售價約在19300-20500元/噸左右,對棉價最大承受能力約在12200-13200元/噸。反之按13000元/噸棉價計算40支普梳純棉紗最低銷售價應該在19500-20000元/噸,若按財務口徑計算,含稅最低銷售價應該在22500元左右,因為水電汽、工費、其他費用上漲幅度較大。因此目前13000元/噸棉價基本是紡織企業成本承受極限,棉價繼續上漲,無疑是成本倒掛。從部分紡織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中期報告看,上半年,大部分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利潤大幅下降或虧損,即便盈利,大多為營業外收入。分析原因主要集中在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市場萎縮、競爭加劇、原料及能源價格上漲等。 二是國際棉價低位運行和棉紗進口增加的競爭壓力。2009年來國際棉價基本在60美分/磅上下運行,與國內棉價差距加大至1800-2000元/噸左右,加上棉花進口量限制(2009年除下發89萬噸配額內配額和近期下發40萬噸進料加工配額外,基本再沒下發進口配額),國內外棉價難以接軌,原料成本處于競爭劣勢。在國際棉價低位運行期間,我國周邊國家加大進口力度,進口數量大幅增加。從美棉出口簽約量看,2008年度美棉出口簽約總量235.26萬噸,同比上年度下降8.5%。其中巴基斯坦12.8萬噸,增長2.15倍;越南13.54萬噸,增長76.9%;臺灣6.16萬噸,增長88.6%;印度3.18萬噸,增長22倍。我國本年度簽約66.06萬噸,同比上年度下降30.1%。上述周邊國家和地區原料成本優勢,導致大部分棉紗輸入我國內地,既擠占我國國內市場,又搶占我國國際市場。紡織企業為擴大國內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降價措施擴大銷售,從而削弱棉價消化能力。 三是下跌空間有限。上一年度由于生產資料漲價,棉價下滑,棉農增產不增收,嚴重挫傷棉農植棉積極性,2009年棉花播種面積明顯下降(約降11.3%)。棉農期望2009年新棉能夠有個好收益,期望值都在3元/斤以上。從近期籽棉收購情況看,接近棉農期望價,3級籽棉平均在2.9元/斤左右,折皮棉約12500元/噸。按此收購成本計算,13000元/噸銷銷價還是比較合理,但是繼續下跌空間不大。 四是從周期性看,棉花市場一般以五年左右為一過周期,即在一個周期內不是因為紡織品市場的變化,就是因為棉花收成的變化而造成棉花市場較大幅度波動。從“近幾個年度棉花走勢”附圖看,03/04棉花年度,因棉花生產面積下降和災害造成大幅減產,資源供應嚴重不足,供需矛盾導致棉價爆漲爆跌,最高與最低極差近5000元左右。當年,國內調控缺乏資源的情況下,之后增加棉花進口才平穩了市場,04年全年進口190.04萬噸,比03年增長118%,05年進口256.91萬噸,增長35.2%。08/09棉花年度,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紡織品市場萎縮,棉價直線下滑,最低時時達10000元左右,創近年來的新低,如前所述,在國儲棉的收儲和拋儲調控下回穩。按照周期概念,09/10棉花年度,棉花市場應是平穩運行年度。 五是滌綸短纖也將隨之平穩運行。多年來,滌綸短纖與棉價走勢相關度較高,如在03/04年度棉價大幅波動時,滌綸短纖變動也較為劇烈,曾兩度出現峰谷,其中03年10月份由每噸9600元直線攀升至12050元,漲幅2450元,11月份直線下挫至9000元,之后又逐步回穩,至04年在10400-11700元波動運行。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9月份滌短一路下滑,由每噸12000元滑至7150元。09年,隨著棉花收、拋儲促使棉價穩中回升,滌短也小步上漲,但價格水平為歷年最低,基本在9000元上下波動。按“金九銀十”季節性規律,今年9月份滌短未明顯變化,預計受庫存增加和下游紗類市場未見啟動,尤其近期棉價變動不會太大,預計10月份滌短仍以平穩運行為主。 綜上情況,預計短期內國內棉價可能維持平穩運行、穩中微漲格局,下跌空間有限。但是中長期棉價走勢尚難預料,因為政策調控將在一段時期內左右市場走向。 附近幾年度棉價走勢對比圖: 附滌綸短纖各年度走勢圖:
【錦橋紡織網信息咨詢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