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儲棉引航 棉價一路上揚
【本網專稿】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市場萎縮,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紡織企業需求能力下降,棉花市場十分疲弱,棉花進口聚減,棉價直線下滑。為穩定棉花市場,國家先后采取大規模收儲和拋儲的宏觀調控措施,并貫穿整個棉花年度。在國儲棉政策引領下,國內棉價演義出先跌后漲的巨幅波動行情。調控在穩定棉花市場的同時,也遠遠超出紡織企業邊際成本,紡織企業效益每況愈下,棉農增產不增收。 一、2008/09年度棉花市場回顧 1.基本面情況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09棉花年度紡織紗線生產增速明顯減緩,紡織品服裝出口下降,棉花需求減弱,棉花進口大幅下降。本年度棉花總產750萬噸,比上年度微降1.6%;紗線2249萬噸,比上年度增長5.9%,增速大幅下降;棉花消耗約1300萬噸,產需缺口550萬噸左右;棉花進口144.65萬噸,比上年度下降40.7%,為2003/04年度來進口量最低水平;本年度紡織品服裝出口1711.5億美元,比上年度下降5.5%,按當期匯率折算,出口折人民幣7166.26億元,比上年度下降14%,這是自1999年來紡織品服裝出口年度首次出現負增長。 受基本面欠缺,尤其是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影響,本年度棉花市場顯得十分疲弱。為穩定國內棉花市場,國家及時采取積極調控措施,抑制持續下滑的棉價,確保紡織企業基本用棉需求。但是棉價起伏較明顯。 2.國內現貨棉價走勢 本年度棉花市場在調控前后基本呈“V”字形走勢,起伏之大僅次于2003/04棉花年度波動幅度。棉價走勢大體分直線下滑、持續回升、平穩過度3個階段。 第1階段是2008年9-11月直線下滑階段,棉價跌幅達3000余元。 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紡織品市場大幅萎縮,紡織品服裝出口急劇下滑,紡織企業市場方向不明,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需求和購棉能力明顯下降,導致棉價自2008年7月的13860元/噸開始小步下跌,2008年9月開始加速下滑,棉價從2008年9月1日的13460元/噸一路下跌至11月中旬的10400元/噸,3個月累計跌幅3000元以上,跌幅達22.7%。棉農籽棉交售價也從2.9元/斤下跌至2.1元/斤。 在這一階段滌綸短纖由11350元/噸下跌至6900元/噸,下跌6450元,跌幅39.2%,自此之后滌綸短纖再也沒有突破萬元水平;粘膠短纖由16600元/噸下跌至12680元/噸,下跌3920元,跌幅23.6%;鄭棉期貨首月合約價由12890元/噸下跌至10260元/噸;電子撮合首月合約價由13290元/噸下跌至10570元/噸,跌幅均在25.6%左右;32支純棉紗均價由19500元/噸下跌至17800元/噸,下跌1700元,跌幅8.7%;32支純滌紗由14100元/噸下跌至12200元/噸,下跌1900元,跌幅13.5%。2008年9-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362.9億美元,環比2008年6-8月下降31.3%,同比下降27.7%。紗線生產565.03萬噸,環比2008年6-8月下降0.8%,同比增長7.2%,遠低于當年增速。 第2階段是2008年12月-2009年5月收儲回升階段,棉價漲幅2300余元。 為穩定和扭轉持續下滑的棉花市場,國家從2008年10月底開始-2009年4月初近6個月時間以12600元/噸價格進行大規模政策性收儲,棉價自2008年11月底開始呈現持續回升態勢,由10400元/噸一路攀升至2009年5月中旬的12790元/噸,上漲2390元,漲幅23%。 受市場棉花資源緊缺影響,拉動化纖需求。在此區間滌綸短纖由6950元/噸波動回升至9400元/噸,上漲2450元,漲幅35.3%;粘膠短纖由12680元/噸回升至15750元/噸,上漲3070元,漲幅24.2%;鄭棉期貨首月合約價由11340元/噸上漲至13140元/噸,漲幅15.9%;電子撮合首月合約價由10890元/噸上漲至13100元/噸,漲幅20.3%;32支純滌紗由12160元/噸上漲840元至13000元/噸,漲幅6.9%;32支純棉紗僅上漲200元至18000元/噸,漲幅1.1%。 在這一區間紡織品服裝出口降幅明顯縮小,產品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純化纖紗生產大幅增長,純棉紗增速下降或減緩。2008年12月-2009年5月紗線總產1064.95萬噸,環比前6個月下降6.6%,同比增長4.1%。其中生產純棉紗839.89萬噸,環比下降9.3%,同比增長1.6%;生產純化纖紗120.76萬噸,環比增長44.8%,同比增長57.1%,純化纖紗占紗線總產比重由同期的7.5%提升到11.3%。2008年12月-2009年5月紡織品服裝出口749.37億美元,環比下降27.2%,同比下降7.2%,降幅收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