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主要棉花生產國和消費國。棉花產業發展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利益,關系到紡織工業發展,對中國國民經濟影響較大,對世界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棉花市場中國家的相關政策始終貫穿其中,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階段實施了相應的政策,對棉花產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本文通過2006-2009年國家在棉花產業的相關政策調控回顧歸納,并以收儲政策為例淺談國家宏觀調控的前后,從而為分析后期國家的政策調控對棉花價格的影響奠定基礎。
一、歷年政策回顧:棉花市場運行中宏觀調整政策始終貫穿其中
2006-2007年棉花期貨市場基本屬于平穩運行狀態,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相對較弱。
1、2006年為了壓縮出口,減少貿易順差,同時引導出口產品由傳統的低附加值轉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9月15日國家將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11%,出口退稅的下調為棉花下游紡織產業的結構升級奠定了基礎。
2、為穩定棉花市場,保護棉農利益,2006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開始以12700元/噸的價格輪換收儲30萬噸新疆棉花。
3、2007年自5月開始,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持續上漲并一舉突破15000元整數大關, 2007年7月16日在15360元高點處,國家開始拋儲30萬噸棉花。
2008年我國棉花市場在輸入型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的雙重重壓下,上半年“農資漲價猛如虎”,棉價在2008年3月飆升至17000元的高點;下半年棉價便一路下滑,而且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下游需求不景氣的程度持續加深,為了減輕危機對我國棉花產業的沖擊,政府加大了棉花救市政策力度。
1、為了增強廣大紡織服裝企業出口信心,部分緩解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的生存困境,2008年8月1日 國家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從11%分別上調至13%。
2、為解決新疆棉花賣難問題, 2008年8月21日開始收儲新疆棉15萬噸,標準級(328級)每噸按13400元(指新疆庫點)和13600元(指內地庫點)作為收儲的最高到庫價格??山刂?/span>8月31日收儲結束,實際收儲才81300噸,成交率僅為28%。短短一個月的收儲似乎是一場鬧劇,棉價持續下滑。
3、2008年10月21日國家再次推出新疆棉22萬噸的收儲計劃,此次收儲只在短短的四天內,22萬噸棉花就全部成交,成交均價在12600元/噸??蛇€是沒有制止住持續下跌的棉價。
4、2008年10月29日國家開始了第三批的國家棉花收儲計劃,力度再次加強,以12600元/噸的價格收儲新疆和內地棉共計100萬噸。在如此大收儲力度的拉升下,棉價觸底反彈,可價格依舊很低。
5、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擴大,發達國家居民消費信心指數大幅下滑,進口需求回落,而國內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型企業,吸納勞動力多、就業面廣,但抗風險能力較弱,經營面臨較大壓力,2008年11月1日起國家再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將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
6、2008年12月23日第三批棉花收儲剛結束,國家接著在24日繼續以12600元/噸的價格收儲新疆和內地棉150萬噸,2008年以來國家共計收儲了287萬噸的棉花,量之巨是史無前例的,棉花價格也在收儲的提升下持續上漲。
7、2009年4月1日國家進一步上調出口退稅率,將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6%。
8、 因為2008年以來棉花的大量收儲,使得市場上流通的棉花,尤其是高品級的棉花日益減少,大部分紡織企業“無米下炊”,為滿足紡織用棉需要,國家自2009年5月22日開始輪出部分國家儲備棉和出庫銷售部分臨時收儲的棉花152.3萬噸。
二、市場回應:政策棉花市場運行特點及效果效果
棉花收儲政策是國家調控棉花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調控的主要目的是維持棉花市場穩定,保護棉農及涉棉企業的利益,為維護國家農業的安全提供保障。國家根據棉花市場的基本供需狀況,通過收儲來緩解市場供給過剩的狀態。自2006年以來,國家先后實施了4次棉花收儲政策,在力度方面也是漸強,尤其是2008年,棉花收儲的數量超過了本年度棉花產量的1/3。
08年3月伴隨著貝爾斯登被摩根大以2.4億美元低價被收購,次貸危機持續加劇首次震動了華爾街,中國紡織企業在出口受阻、內需不足的狀況下生存維艱,國內棉價也從高點一路下滑,為了穩定下滑的棉花市場,支撐陰跌不止的棉花價格,維持棉花企業、紡織企業、棉農的三方利益,國家已經先后四次發布收儲公告。
1、2008年8月21日開始收儲新疆棉15萬噸,標準級(328級)每噸按13400元(指新疆庫點)和13600元(指內地庫點)作為收儲的最高到庫價格。
第一批收儲的特點:
1)突出支持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為支持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經過儀器化公證檢驗的新疆棉按凈重結算,凈重結算價格在相應等級棉花公定結算價基礎上每噸加400元。
2)第一次明確規定收儲棉花全為新體制下棉花,此次收儲新疆棉,明確規定全部為新體制下的棉花尚屬首次。
效果:由于儀器化公檢的條碼棉數量不多,市場上新體制棉不多,雖然收儲價格大大高于市場價格,但成交并不活躍,導致收儲沒有改變棉花市場的弱勢。此次收儲如扔向平靜湖面的一顆小石子,市場所起漣漪很小,棉花期價持續下跌趨勢。
2、2008年10月21日國家再次推出新疆棉22萬噸的收儲計劃。
第二批收儲的特點:
1)成交率高,僅四天22萬噸便全部成交。
2)收儲過程中北疆庫點成交價明顯高于南疆。
效果:收儲價格為12600元/噸,僅略高于市場價格,而且收儲的數量較少,對市場影響不大。雖然完成了計劃的收儲數量,但是棉花市場依舊沒有停止下行步伐,棉花價格也一再下探,國家扔向棉花湖面的這顆石子仍舊不大。
3、2008年10月29日國家開始了第三批的國家棉花收儲計劃,力度再次加強,以12600元/噸的價格收儲新疆和內地棉共計100萬噸。在如此大收儲力度的拉升下,棉價觸底反彈,可價格依舊很低。
第三批收儲的特點:
1)棉花收儲數量大幅提高,相當于中儲棉公司以往收儲量的總和。
2)價格相當可觀,當前棉花價格為11600元/噸左右,收儲價格比市場價格高出1000元/噸,棉花企業利潤相當可觀。
效果:收儲就是為了減少市場上棉花的流通量,以穩定價格。此次收儲以來,據各地企業反映,棉花市場開始企穩,棉花價格觸底反彈,但是,因為紡織市場的低迷和遠景悲觀,棉花價格依舊不高。
4、2008年12月23日第三批棉花收儲剛結束,國家接著在24日繼續以12600元/噸的價格收儲新疆和內地棉150萬噸,
第四批收儲的特點:
1)國家首次制定籽棉最低保護價,嚴格規范交儲操作。
2)棉花收儲數量再次提高,150萬噸是史無前例的收儲數量。
3)價格依舊是12600元/噸,棉花企業利潤相當可觀。
3、收儲持續時間長,一直延續到2009年4月10日。
效果:巨量的收儲數量使得市場上流通的棉花,尤其是高品級棉花持續減少,棉花“物以稀為貴”,價格持續上漲企穩。
縱觀這幾次收儲政策的前后,國家縱觀棉市大局,從根本的供需面出發,通過收儲的實施,減少市場棉花的流通量,穩定了下跌棉花市場價格,同時給下年農戶植棉以信心。
棉花是我國重要農產品和紡織工業原料,棉花產業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為了保證我國棉花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國家定會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明確宏觀調控的目標,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保證我國棉花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據調查,截至到5月底國內商業庫存90萬噸,再加上拋儲棉152.3萬噸,目前供應量共計242.3萬噸;而在2009年9月新棉上市之前還有三個月,若按每月最低70萬噸的棉花消費來算,市場還需要210萬噸的棉花。通過供需的數據的簡單對比,不難看出目前在國家拋儲政策的宏觀調控下,國內棉花供需處于弱平衡的狀況。那么下半年針對國內棉花市場國家又將會采取怎樣的調控政策呢?
1、棉花收儲、拋儲始終是國家的直接調控手段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4月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約124.9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93億美元,同比減幅12.55%,較上月增加3.29億美元,環比增幅2.70%,增幅減緩。從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數據還難以看出棉花下游消費是否真正回暖,再雖然09/10年度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減少12%,約算產量也將減少12%。可整體下半年的供需還面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國家定會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通過棉花收儲或拋儲來調控國內棉花的供需。
2、或繼續棉花最低收購價政策
2008年棉賤傷農,以致2009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減少12%,可針對目前全球棉花消費仍難樂觀的前景,下半年新棉上市后國家或將繼續實施棉花最低收購價的政策,從而直接穩定植棉農戶收益。
3、堅持棉花進出口關稅配額和滑準稅制度
進口關稅配額和滑準稅制度是我國棉花貿易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政策措施為我國棉花產業鏈創造更有利于發展的內外環境而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 因此下半年堅持棉花進出口關稅配額和滑準稅制度,在調節了進口成本,穩定了棉花生產,維護我國棉花產業鏈方面均有積極意義。
4、建立部門之間信息聯席會議制度
由于棉花產業鏈長,政府涉棉管理部門多,盡快建立部門之間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整合市場信息資源,真正建立真實、客觀和權威的數據信息系統,提高國家科學決策能力,國家或進一步在完善這一方面的制度。
總之就目前國內棉花市場的供需來看,拋儲政策的實施正當時,雖然期貨市場棉花期價在6月8日筑底后已經連續一周“節節紅”,隨著拋儲進行時,棉花期價反而逆勢而行,但就大趨勢,筆者認為期價在基本面供需弱平衡的前提下仍將延續弱勢震蕩狀態,但隨著外需條件的不斷變化,國家相關政策將始終貫穿在棉花市場的運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