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2008年的大跌勢之后,2008年11月中旬鄭棉自10375元(主力CF907合約)上方展開反彈,2009年第一季度期價在12000元上下300點的區間內振蕩,4月初行情快速反彈,成交持倉放量,期價連續突破阻力區間12300元、國家收儲價格12600元,并在4月中下旬構筑13000-13100的盤整區間,目前陷入整理中,多空分歧加大。而ICE期棉自3月中旬以來高歌猛進,在5月第一個交易日突破今年1月份阻力區間,創下去年10月中旬以來6個多月的新高。整體來看,外棉表現要強于國內棉,對于短期以及未來長期的行情走向,筆者試作如下分析:
一、內外棉基本面差異明顯,“外強內穩”有望延續
就國內棉花現貨市場而言,購銷雙方互不相讓,交投陷入尷尬。由于本年度國儲收購272萬噸棉花資源(占當年產量的36%,史無前例),導致現貨市場自3月份以來呈現緊缺局面,棉價大幅走高,而紡織企業也出于補庫等原因,棉價接受程度從每噸11500元附近漲至13000元左右。
但現實的狀況是,紡織企業下游出口銷售并未有根本好轉,統計顯示,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棉價上漲了1500元左右(漲幅13%),棉紗價格漲幅為500元左右(漲幅僅3%),加上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增加的1-2個百分點,下游消費企業轉嫁成本的能力遠遠低于棉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對于囤棉企業而言,實際流通的資源的確有限,持棉待漲心態強烈,但鑒于大量儲備棉遲早會投放市場,購銷雙方相互對峙。
而外棉目前可謂是輕裝前進,數據顯示,3月中旬以來,鄭棉累計漲幅僅10%,而ICE期棉主力7月合約漲幅達到了33%!最新一期USDA出口周報顯示,截至4月23日,本年度過去的38周里,美棉出口量已累計達到191.67萬噸,按照年度平均周裝運量5萬噸計算,本年度完成USDA預計的270萬噸的目標將不成問題,且后期不排除中國發放滑準稅配額后加速進口的可能,果真如此則超額完成的可能性將更大。從供需平衡的角度來看,下年度美棉期初庫存將較本年度降低33%,產量預期也將下降10%,難怪美棉前景一片光明。
二、各方對政策寄予厚望,政策調控難度有所加大
目前國內棉市之所以出現了橫盤整理的格局,正是由于多空雙方均對國家政策出現了相對一致的預期,令價格漲至一定程度后出現停滯局面。但就目前可調控的政策來看,由于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家調控難度也在加大:
就市場寄希望的短期內可能下發滑準稅配額問題,政策上也是矛盾重重。的確,就價差角度而言,下發滑準稅配額可以緩解目前的現貨緊缺局面,也可以讓紡企的采購成本下降500-700元/噸。但弊端也十分明顯:一方面可能由此進一步拉動外棉大幅走強,間接提高國內棉價,使政策效果打折扣;另一方面,市場各方普遍認為今年之所以供需緊張,更多是由于國家大量收儲造成的,應該發放儲備棉來緩解市場供需緊張,而不能大量發放配額,從而令市場的年度供需平衡打破,所以這也是發放滑準稅的阻力所在。
那么,市場只要發放大量的儲備棉,是否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呢?簡單地理解,似乎這是最直接也是可能最有效的手段,且不大可能引發國際棉市大的動作,畢竟從目前的現貨價格來看,儲備棉也順利實現了順價銷售。但問題是,國家為何遲遲不推出這項政策?筆者認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目前棉花播種仍未完全結束,國儲不拋售主要出于穩定今年棉花生產的目的;另一方面,筆者認為國家在考慮下年度的總體平衡問題,中美植棉面積今年大幅減少,且庫存均大量消耗,如果有一定的儲備棉在國家手中,更有利于后市的調控。
三、產量VS價格歷史對比,下年度國際棉價值得期待
本年度市場對于美棉種植面積的預測不斷發生變化,從最初的下降20%左右,到今年3月31日USDA發布的意向面積縮減7%,盡管下降幅度有所提高,但依然創下1983年以來的低位。按照近兩年來美棉單產水平測算,產量下降大約8%。
從美棉產量和歷史走勢對比來看,每一波行情的大幅走高并創出周期性的年度高位,均與前后年度的產量下降有密切關系,比較典型的是1983年度、1995年度、2002年度,均造成了期棉價格在當年度前后創出高位。而2009/2010年度面臨的一個疊加問題是,中國企業的工業庫存棉花預計將大幅下降。
從基金持倉角度來看,自去年7月份以來,ICE基金投機持倉處于連續的凈空頭狀態,后期一旦基本面配合,將很容易吸引資金向棉花市場轉移,也是美棉潛在的支撐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