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中旬三級棉花現貨價格突破收儲基準價12600元/噸以后,國家何時拋儲備棉和拋儲價格就成為“熱議”的話題,棉紡企業和棉紡織工業協會通過各種渠道呼吁政府有關部門“早拋儲,緩供需,解危機”,而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也積極回應,表示在“保證市場供應和不打壓市場價格的原則”下,將擇機投放部分儲備棉,保障市場供應,滿足紡織需要,穩定棉花市場,但計劃拋儲量、拋儲方式、拋儲哪些棉花以及競價還是固定價格都沒有詳細說明。但受拋儲政策明確的影響,棉紡廠心里漸漸有了“底”,不再恐慌性的到新疆、河北、山東等地找棉花;棉花加工企業則加快了銷售進度,部分地區棉價現50—100元/噸的疲軟;棉花流通企業開始分化,一部分企業賒欠售棉,另一部分企業認為國家既已表態“僅解決供應,不打壓棉價”,因此現貨仍有一定上漲空間,并不急于出手。
從中國棉花信息網及其它調研機構公布的數據看,雖然4月份國內棉價大幅上漲,但紡企的平均庫存卻比3月底上升了2—3天,“買漲不買跌”的心態越發突出。4月15日—5月7日被稱為外貿“晴雨表”的廣交會接單和出口遇到的問題都不小,7、8、9月份外貿形勢和內銷形勢或將進一步滑坡,4月份出口數據的“回暖”只是一個合理的技術性反彈。官方公布105屆廣交會紡織服裝成交32.3億美元,減少11.7%,占總成交額的12.3%,筆者相信這個數據經過“慎重”的修正,把意向性的訂單或“走過場”的協議都計算在內,為的是給企業、給政府以信心和堅持到底的勇氣。那么棉花輪儲能成為棉紡廠的“救命稻草”嗎?筆者認為那只是用棉企業的“一廂情愿”,原因如下:
一、國儲棉輪出的價格不會低,因為有“不打壓市場價格”這個前提,而棉花流通企業又打著“保護棉農”的旗子,國家政府部門在制定拋儲價格的時侯,肯定相當謹慎、小心,畢竟產業鏈的兩端“手心和手背都是肉”,如果2008/09年度新棉拋儲價定在12900元/噸,2006/07年度新疆陳棉定在12500元/噸,基本同當前現貨價格接軌,出庫加上運輸費用,到廠也要13100—13200元/噸。
二、從標準級棉收儲價12600元/噸(比10下旬市場價格高1100元/噸以上)和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未能實現“全征全退”看,目前的紡織行業淘汰設備進度和產業升級比例仍低于有關部門劃定的“底線”,因此“該出手時不出手”。據中國棉紡織協會統計,至2008年底,全國環錠細紗機已經達到約1.04億錠,各種類型的緊密紡已達到約300萬錠,同比增長了51.5%。筆者分析,如果再將氣流紡紗設備折算在內,紗錠總數已突破1.2億錠,產能至少過剩30%以上,通過原料和銷售杠桿來調節,符合市場規律。
三、據海關統計,1—4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同比下滑10%,其中4月份同比下滑幅度達到12.55%,個人分析6、7.、8月份出口的跌幅仍將擴大,而1—4月份內需的增幅為10.08%,同比增幅下滑12個百分點以上。因此需求萎縮、訂單觸礁是紡織業遇到的主要問題,應該看到,出口業績是在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連續上調兩個百分點的情況下取得的,內需則是受國家4萬億基礎建設投資,擴大內需消費的拉動,后期在新增貸款收縮,人民收入預期不可控的情況下,內需形勢或將同比增幅由正轉負。缺少需求支撐,沒有訂單生產,三級棉降到12000元/噸甚至11000元/噸能產生多大利好呢?企業在資金收窄的情況下,不可能一味的增加紗布庫存。
四、從拋儲時間來看,很可能會在6月初開始,150萬噸的拋儲量至少要到7月中下旬完成,而新棉將在8月下旬陸續采摘上市,如此緊湊的情況下,無論政府還是棉紡織廠都不希望棉花價格出現大幅起落。據標準級棉12600元/噸計算,38個衣分籽棉的收價為2.92元/斤(棉籽按1元/斤計算),如果新棉的拋儲價定在12900元/噸,則籽棉的收購價在3.0元/斤左右,說明國家認可的2009/10年度籽棉的價格不應低于2.90元/斤,希望能把“保護棉農”口號落到實處,而不僅僅是讓軋花企業賺得“盆滿缽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