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5月11日宣布,將按照保證市場供應和不打壓市場價格的原則,擇機安排臨時存儲的糧油棉糖銷售,同時安排好國家儲備和臨時存儲糧油跨省移庫和調運,充實銷區和庫存薄弱地區的庫存。這無異于給供應缺口日益放大的棉花市場,遭受高等級棉采購擎肘的棉紡廠注入“強心劑”,但有兩個前提值得推敲:其一是明確了拋儲的目的不會“打壓”市場價格,僅僅是為了填補當前國產棉供應缺口,而至5月中旬國內正三級棉的到廠公檢價格為12900—13100元/噸,運輸及其它出庫費用按200—300元/噸計算,2008/09年度新棉的拋儲價格理論上不應該低于12800元/噸;其二是擇機安排銷售,就是說國務院已經把何時拋儲,什么方式拋儲的決定權交給了發改委和財政部,從發改委近日公布的棉花報告來看,至4月底商業庫存為110萬噸,不足兩個月的棉花消費量,筆者預計棉花拋儲工作最遲將在5月下旬展開。
一、國家會拋出多大數量的棉花呢?首先要弄明白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平衡帳”里至9月底供應缺口有多大(不輪儲,不追發滑準關稅配額的情況下),是150萬噸還是200萬噸?5—9月,我國的棉花消費量至少350萬噸,如果5月初的商業庫存為110萬噸,把工業庫存看成定值,缺口就是240萬噸,扣除89.4萬噸中1%關稅內未使用的配額約48萬噸,缺口192萬噸,國家必然要采取拋儲和下發滑準關稅配額方式結合來解決這個問題,150萬噸國儲,再加上50萬噸滑準關稅配額的可能性很大,當然150萬噸國儲或將分兩至三批拋出,盡量減輕市場供應量的集中,從而達到不“打壓”棉價的目的;據側面了解,國家有關部門內部測算的2008/09年度中國棉花消費量為800—850萬噸,統計局公布2008/09年度中國的棉花產量為750萬噸(國家收儲272萬噸),若總的進口量在150萬噸以內,不計期初期末庫存的變化,仍要從國儲中至少拋出150萬噸來彌補供應。
二、棉花拋儲是否會砸低棉價呢?標級棉以12600元/噸收儲,三級棉現貨價格漲至13000元/噸政府并未迅速出臺政策打壓,反而以觀望、等待為主,表明有關部門對12900—13100元/噸的價格是認可的,換句話說13000元/噸這個價位并沒有超出國家可控的范圍。首先,大豆、玉米以及棉花的輪儲是一盤棋,從前期部分政府部門的“國家不能虧損銷售”的表態看,以低于收儲價拋售,至少主觀上被“財政稅收大幅下滑”的實際數據沖淡,12600元/噸以下輪出本年度新棉希望不大;其次,由于新疆、甘肅等地籽棉上市、加工比較早,棉花加工成本比較高,囤積到5月底,三級棉的成本也到了12500元/噸以上,而部分棉花流通企業都是在12200—12600元/噸左右囤棉待漲的,只有12600以上才能實現不打壓棉價;再次,由于拋儲量很大,從穩定市場的角度不會集中在一個月內完成,可能要兩至三個月,國家就要考慮陳棉、新棉接軌問題,為了防止新棉上市前價格波動過大“傷農”,拋儲價必然經過深思熟慮。
三、棉花拋儲對用棉企業而言可謂“及時雨”,但擔心過高的拋儲價會進一步推高棉花價格,使生產成本轉嫁難度加大。據部分在新疆調運棉花的流通企業反映,目前烏魯木齊鐵路局撥給棉花的車皮并不算緊張,而新疆實際可用于流通的棉花已不足30萬噸(不包括已簽訂購銷合同,但沒有發貸的棉花),2008/09年度新疆棉的銷售問題已通過“空時換時間”的方式順利解決,筆者覺得這也是拋儲或追發進口配額遲遲不出臺的重要原因,因此高等級棉花緊張是全國范圍內的,并不僅僅局限于內地。江浙粵等地部分棉紡廠通過降低配棉等級、增大進口以及加大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的使用量試圖渡過“危險期”,適時拋儲“得民心,順民意”,有利于恢復并增強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競爭力。紡企關注的焦點在于拋儲價格,若以高于12600的價格以固定價格方式拋儲,就露出了國家認可并托住的棉花底價,三級棉的到廠價不會低于13000,由于滑準關稅配額的追發“遙無定期”,開機生產的棉紡廠只有接拋儲棉花一條路可走,成本的消化的難度可想而知。105屆廣交會上企業接到的外單單價有5%—20%的下滑,而內銷市場紡織品服裝的銷售單價也呈下跌趨勢,棉紡廠可謂“腹背受敵”。筆者認為目前的主動權掌握在政府手里,其認可的棉紡織企業需要淘汰的紗錠比例有多大?20%還是30%,如果從加快產業升級,產品調整的角度考慮,高價拋儲很容易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