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價差擴大 鄭棉后市不宜過分看多
春節過后,隨著國內紡織行業振興計劃的重磅出擊,鄭棉期價一舉突破12000大關,并以12115元/噸創出08年11月份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NYBOT棉花在利空的需求前景拖累下,節節下挫,3月合約一度跌破45美分,累計跌幅達12%。而原油的疲弱和美元指數的高起也進一步打壓了市場人氣,市場對后市憂慮重重。 相對來說,鄭棉在沖高回落之后,走勢相對美棉平穩。國內棉花在國儲收棉的依托下,籽棉收購價開始回升,同時高等級棉花資源也日益緊張,現貨價格的回暖支撐著期貨價格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鄭棉期價能否眾望所歸,走出一波穩定的上漲行情呢?接下來,筆者就當前棉花市場現狀做一番簡要分析。 首先,從原油走勢和整體宏觀經濟來分析。 作為全球經濟的風向標,原油價格的變化時時影響著大宗商品的走勢。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不振的情況下,原油價格持續走跌,4月合約累計跌幅達26.79%。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2月11日報道,由于經濟不景氣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加深,國際能源署(IEA)日前再次削減了其對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國際能源署預計全球今年石油消費量將日減100萬桶,這將是1982年以來的最大下降。 在全球經濟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作為出口依存度高的紡織行業也受到了不小的拖累。統計數據表明,紡織行業1月的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和采購量指數,皆在20個行業中排位最低。 而在國內消費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0%。其中,城市上漲0.7%,農村上漲1.5%;食品價格上漲4.2%,非食品價格下降0.6%;消費品價格上漲1.5%,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8%。不過,衣著類價格同比下降2.7%,其中服裝價格下降3.1%。 其次,從棉花自身基本面情況來看。 1、全球供需方面 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布了2月份全球產需預測,報告中顯示,2008/09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預計為2,400萬噸,同比減少9%,產量預計為2,370萬噸,同比減少10%,全球棉花進口量受到棉花消費國需求減少和出口國產量下降的雙重影響,全球產量只有28%用于出口,低于33%的過去五年平均值,中國預計進口棉花150萬噸,同比減少41%,棉花需求下降對美棉出口影響較小,本年度美國棉花出口量預計為260萬噸,同比減少12%。 美國農業部也于本月10日發布了最新的全球棉花產需預測,與1月份相比,USDA報告調低全球、中國和美國消費量、中國進口和美、印出口量,以及相應調高了全球期末庫存量,利空明顯。 國內方面,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09年1月份,國內棉花消費量調減26萬噸,期末庫存上調10.46萬噸,庫存消費比上調2.24%。2008棉花年度,我國棉花消費量為998萬噸,較上年度下降10.3%;總產量783萬噸,同比減少0.8%;產需缺口215.51萬噸,同比下降49.88%。 2、從新年度種植面積預估情況看 2月13日,美國棉花總會(NCC)公布了2009年棉花種植面積意向調查結果,結果顯示美國棉農在09年春天的種植意向為811萬英畝(4923萬畝),較2008年下降了14%。其中陸地棉為797萬英畝(4837萬畝),較08年下降14%;長絨棉為14.2萬英畝(86萬畝),較08年下降19%。 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和全國公益性棉花科研專項組也于2009年1月調查了川、湘、鄂、贛、皖、蘇、冀、魯、豫、津、秦、晉、新、甘、遼和吉16個省市區147個定點縣及棉花科技入戶縣團、4292個定點農戶,發布今年植棉意向報告。其結果顯示,我國2009年意向植棉銳減兩成多,高達20.9%,按照2008年植棉面積8789萬畝(585.93萬公頃,中棉所數據)計,今年植棉面積將下滑到7000萬畝(466.67萬公頃)上下。目前來看,植棉意向下降幅度在15%-20%范圍內。 3、進出口方面 據海關統計,2009年1月,我國進口棉花7.8萬噸,較上月下降53.7%,同比下降50%。2008年度前5個月(2008年9月-2009年1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54.8萬噸,同比下降42.5%。 關于紡織品服裝的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152.31億美元,環比下降5.2%,同比下降0.68%,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為47.24億美元,同比下降12.4%,服裝出口額為105.07億美元,同比增長5.68%,2008年9月-2009年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累計為814.81億美元,同比增加39.49億美元,增長5.09%,其中,紡織品出口額累計為26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6%,服裝出口額累計為552.84億美元,同比增長6.49%。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