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國棉花生產經歷輸入型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的雙重重壓,上半年“農資漲價猛如虎”,下半年棉價一路下滑,棉農植棉收益蒙受巨大損失,棉花生產遭受重創。上半年農資和雇工費用出現“雙高漲”,成本增加135.7元/畝,增幅達到近三成。下半年新棉市場不斷惡化,價格一路下滑,“賣棉難”全所未有,到12月農民出售量僅為60%,少于上年同期近20個百分點;售價4.76元/千克,跌幅20.7%。
監測結果,2008年全國單產減3%。在價格、成本和單產三要素負的互作下,到11月,凈收益僅為62.9元/畝,減幅達87.1%,全國有60%的棉田處于虧損狀態。到12月,凈收益為負的7.5元/畝。按植棉面積8789萬畝測算,主產品減收從11月的372億元增至12月的434億元,收益蒙受巨大損失。
由于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棉花市場不景氣的程度仍在加深,加上“賣棉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棉種市場疲軟,植棉積極性低落,形勢不容樂觀。關于植棉面積,樂觀估計將減20%~25%,悲觀看法將減30%,一些集中產區將減50%。
減輕危機對我國棉花生產的沖擊,政府還要加大棉花救市和扶持生產的力度,狠抓科技興棉。主要措施:一是擴大收儲,徹底解決“賣棉難”問題;二是盡快出臺棉花最低收購指導價,力保面積相對穩定;三是狠抓科技興棉,降低成本,促進增效。
一、2008年棉花生產回顧
1、2008年仍是棉花高產年景。據監測,全國棉花總產720~735萬噸,創歷史第二個高產年景。受農資價格一路飆升影響,植棉面積減3.1%,全國播種面積8789萬畝。全國棉花單產減幅高于10月的2.6%為3.0%。
2、銷售進度緩慢,價格一路走低。監測結果:2008年度新棉價格高開低走,10月中旬市場疲軟顯見,11月中旬市場進入深度惡化狀態,交售、收購、加工和銷售出現的蕭條景象——“棉農無法賣、軋花廠無法收、紡企無法買”,造成“停止收購、停止加工和停止銷售”的三停止狀態,導致“賣棉難、收棉難和用棉難”的三難境地,市場出現不同程度地恐慌,信心下挫。12月中旬國家出臺收儲150萬噸,月底略見起色,交售進度為60.2%,但受加工條件和資金等的限制,對市場的影響有限,進度仍慢于上年同期20個百分點。
3、成本大幅上漲,收益下降七到八成
一是各月價格一路下滑,跌幅兩成多。新棉價格高開低走,一路下滑,棉農籽棉售價從9月的5.44元/千克下降到12月的4.76元/千克,減幅20.7%。與2007年相比,9-12月的減幅分別為2.3%、20.5%、26.9%和25.4%。其中11月下旬內地一些產區籽棉售價下降到4.0~4.4元/千克,還有下降到3.6~3.8元/千克的最低水平。
二是植棉收益大幅減少至八九成,蒙受巨大損失。到11月中旬,全國植棉收益減少87.1%,生產成本上漲150元/畝、單產降低2%,籽棉售價5.0元/千克,減幅16.7%;主產品產值1218.0元/畝,減幅18.3%;植棉收益凈減423.65元/畝,凈收益僅62.9元/畝,全國有60%的棉田處于虧損狀態。到12月,植棉收益減少101.5%。由于售價下降到4.76元/千克,減幅20.7%;單產低于預期減幅為3%,主產品產值下降到1147.6元/畝,減幅達23.0%,凈收益為負的7.5元/畝。植棉收益蒙受巨大損失,按植棉面積8789萬畝測算,主產品減收從11月的372億元增至12月的434億元。
二、當前棉種市場疲軟,棉花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由于金融危機正在向我國實體經濟蔓延,目前棉花市場“蕭條”,加上“賣棉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盡管良種棉補貼實行普惠制,然而大宗農產品扶持政策存在著不平衡性,生產信心不足。據近期對規模棉種企業的調查,棉種出庫量減少一半,而分銷市場基本沒有啟動,生產形勢很不樂觀。關于植棉面積,樂觀估計將減20%~25%,悲觀看法將減30%。據了解,一些集中產棉區面積將減50%。
三、保持棉花生產相對穩定的對策和建議
我國是棉花消費大國,消費基數大是最主要特點,穩定面積對保障棉花基本供給事關重大。保障國內居民需棉650萬噸,植棉面積8000萬畝。在金融危機面前,也有機遇和許多有利條件,黨中央號召保證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業投資,各種農業補貼增加到1200多億;棉花良種補貼全面覆蓋。但從減輕危機對棉花生產的沖擊來看,國家還要加大救市和扶持生產的政策力度,狠抓科技興棉。主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