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三點原因導致在第二輪收儲開始國內期現棉價破位大幅下跌,棉價向10000元/噸整數強支撐挺進,市場陷入極度恐慌情緒中,部分人士甚至認為棉價將跌至9000元/噸以下。
針對持續下跌的棉價和恐慌情緒,政府在貫徹即定收儲政策的同時,三翻兩次通過中國棉花信息網與中國棉花網表明態度:收儲新體制棉花的政策不會動搖,并明確建議棉農不要低于成本價售棉,政府將增加收儲數量,在此情況下,國內期現棉價才逐漸擺脫11月上旬的跌勢而逐漸好轉。截止12月19日CCI328指數至最低點以上漲496元至10891元/噸,漲幅達到4.77%,而鄭棉也上漲1030元至11400元/噸,漲幅達到9.93%,收儲利好由此正式顯現并使棉價穩步上漲。
而在收儲過程中,12月2日-5日集中收儲新疆在庫棉花19.12萬噸,同時市場傳言收儲可能暫停,從而導致12月4日鄭棉大幅下跌400元跌停報收于10870元/噸,可見收儲已成國內棉價上漲的主要動力與支撐。雖然在收儲之外還存在上調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政策扶持輕紡等九大行業保就業、利率持續大幅下調、人民幣由升值轉貶值、政府投資數萬億人民幣刺激內需等利好,但在出口萎縮、內銷未起,整個經營環境看淡的情況下,上述宏觀層面利好均無法對短期市場構成支持,目前收儲是棉價穩定上漲的絕對主要因素,此也使市場高度關注第三輪收儲的具體情況。
但目前收儲遠未達到預期目的,實際棉價依舊遠遠低于12600元/噸的收儲價格。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短期難以好轉,出口市場繼續低迷,紡織企業對原料的需求不足,嚴格控制成本,以銷定產,導致市場對新體制棉花的需求幾乎為零;
第二、收儲進度未跟上加工進度,同時收儲無法覆蓋新體制以外的棉花導致整個市場依舊面臨銷售壓力,小包棉為銷售減少屯棉風險降低價格,紡織企業為降低成本更愿意采購小包棉,形成一一對應格局,從而導致新體制棉花只有交儲一條出路;
第三、新體制企業囤棉風險大,大包棉除了交儲基本沒有市場,企業不愿意屯棉,造成整個籽棉收購價格難以與收儲價格掛鉤,從而無法到達政府預期的目的。
二、收儲短期減少供過于求壓力
1、優質棉花供應減少
08/09年度中國三次分22萬噸、100萬噸、150萬噸三次收儲新花,累計收儲量達到272萬噸。而USDA12月月報預測08/09年度中國棉花總產794.7萬噸。這樣收儲量達到總產的34.23%。新花剩余資源只有522.7萬噸。而優質棉花資源將大幅減少,最終優質棉主產地新疆的收儲比例將達到50%左右,且收儲多為高等級棉花,這樣收儲將大幅減少未來優質棉花供應,此將對高等級棉價構成支撐。
2、08/09年度供需情況
按USDA預測07/08年度中國結轉庫存為424.7萬噸,08/09年度產量797.7萬噸。08年9-11月累計進口30萬噸棉花,考慮12月配額有集中使用的情況,9-12月累計進口量估計在37萬噸左右。而09年按目前棉花市場狀況,如果棉價不上漲,政府最多發放協議內的89.4萬噸配額,即08/09年度中國最多進口126.4萬噸棉花。本年度前國儲棉大致在150萬噸左右,加上本年度最終完成272萬噸的儲備計劃,國儲棉有望達到422萬噸。這樣計算08/09年度中國棉花供應最大值為926.8萬噸。
消費方面,考慮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市場的沖擊,同時紡織企業關停、減產幅度較大,08/09年度棉花消費將大幅下降。USDA統計預測07/08年度中國棉花消費1132.2萬噸。
按目前可以統計的供應量,只有08/09年度中國消費量較07/08年度減少20%以上,市場才會出現明顯的供大于求。因此收儲解決了嚴重供應過剩的情況,對長期市場構成支撐。
總體來看,今年的收儲頗具規模,但也并非是全盤覆蓋,致使收儲難以達到預期目的,但短期確實已成為棉價上漲的主要動力與支撐。而在長期范圍之內,34%的優質高等級新花被收歸國儲,大大減少了未來市場供應壓力與優質棉花的供應,有利于在收儲結束后使棉價依舊保持穩定格局。收儲對棉價的影響是緩慢的和長期的,棉價能否最終上漲仍需由消費市場決定,收儲僅為起到穩定棉價的作用,無法起到推動棉價上漲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