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下棉花價格回暖道路曲折
二、國內棉花市場基本面惡化和紡織企業深陷困境抑制棉價上漲 1.國內棉花供需關系嚴重失衡打壓棉價走暖 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國內外紡織行業受到沉重打擊,而國內棉花庫存卻出現上漲態勢,暫且不考慮進口棉對國內棉花的壓力,國內市場業已明顯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紡織企業運作困難時期,賣棉難問題非常突出。2008—2009年國內棉花產量預期為800萬噸,上一年度結轉庫存量約180萬噸,進口量估計在200萬噸,總供應量將超過1100萬噸。但由于紡織行業需求疲弱,棉花消費量預期僅在700萬噸。市場供應過剩壓力十分明顯??梢?,在棉花產量供大于求和紡織行業需求明顯萎縮的雙重壓力下,棉花價格步步走低是基本面使然,也是市場供需關系指引的結果。 2.種植成本上漲和棉價屢屢走低打擊棉農種植積極性 2008年上半年在原油價格持續走高,勞動力成本和農業生產用料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加的多重壓力下,棉農種棉成本持續上升。自2007年10月以來,農資價格不斷攀升,特別是化肥價格上漲60%—80%。中國棉花協會的分析報告指出,今年因春季農資價格上漲等因素,棉花種植成本同比增長近20%,而棉價卻同比下降20%以上。由此可見,種植成本上漲而棉花價格卻持續走低,這“一漲一跌”嚴重打擊了棉農種棉的積極性。 3.經濟危機下紡織行業矛盾集中爆發彰顯行業危機國內紡織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自身產業利潤相當微薄,而上半年紡織行業卻忍受著由于美元持續貶值而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壓力,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紡織業成本上漲,大部分紡織企業出口利潤微乎其微。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08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貿易出現明顯下滑,其中出口增速下滑4.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同比減少47億美元。紡織行業在出口利潤縮水而生產成本高漲的雙重壓力下,紡織企業只能縮減棉花用量,控制生產規模,從而導致棉花需求萎縮。 紡織行業在出口明顯減緩的情況下,雖國家多次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稅率,但仍無法抵消人民幣升值給紡織企業帶來的負擔。在當前全球經濟走弱的情況下,歐美紡織品零售市場已經出現了滯銷,庫存出現積壓,消費者大幅縮減在紡織服裝等商品上的開支和預算,各大商場開始折價傾銷。 4.多項棉花、紡織行業救市政策短時間內難以起效 針對棉農在棉花增產而不增收,舊棉庫存未消化完畢而新棉價格持續走低,市場出現賣棉難嚴峻問題情況下,國家多次采取收儲棉花政策,雖對穩定市場價格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無奈收儲不能無限度地收儲,而且儲備棉花最終必須流放市場消化,所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棉花供大于求的問題。 針對紡織行業出口利潤縮水、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特別是預期紡織品出口明年下降幅度將達到30%以上,為了有效刺激我國經濟增長,在貨幣政策方面,采取降低利息108個基點和降低存款準備金1個百分點的“雙降”政策,力度之大,10年來絕無僅有。在進口國需求普遍不旺的情況下,提高出口退稅率對出口市場的影響不大,棉花下游需求不能得到提振。因此,要提振棉花市場,靠提高出口退稅是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的,改變供需狀況才是解決問題之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