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家宏觀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保增長”成為首要任務,“擴內需”是根本途徑,并隨即推出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調控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史無前例,無論對總體經濟還是對棉花、紡織行業來說,都是重大利好消息。隨著國家收儲力度的加大,下旬之后棉花價格整體止跌回穩有所反彈,棉紗價格跌幅也有所減緩,部分紡織企業訂單小幅回升,棉花市場購銷漸趨活躍,業內信心有所恢復。
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
11月,全球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國內的不利影響,我國政府及時調整了宏觀調控政策,明確提出,由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今后兩年多的時間內,安排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務院還多次召開常務會議,研究對紡織等重點產業的扶持政策,部署了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政策措施,在信貸、稅負、出口、產業升級等多方面全力支持紡織業發展。特別是11月下旬,國務院領導在中國棉花協會及棉農分會報送的有關信息上做出重要批示,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立即研究加大調控力度、保護棉農利益、穩定棉花生產的具體措施。以上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極大地提升了市場信心,對穩定價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收儲進度加快,調控作用日益顯現
11月,國家對棉花收儲的力度不斷加大,范圍擴展至內地,投放的計劃量也逐周遞增,而且參與企業積極性提高,流拍量明顯減少。四個交易周的收儲量分別達到85150噸、76950噸、103550噸和118700噸,流拍量依次為11160噸、10850噸、250噸和0。當月累計成交384350噸,其中新疆棉263000噸,內地棉12135噸。截止11月底,第二批(100萬噸)收儲計劃完成438550噸,完成比例44%;加上第一批成交的22萬噸新疆棉,2008年度(截止11月底),累計完成新棉收儲658550噸,占122萬噸計劃量的54%。
隨著收儲進度不斷加快,對現貨市場的支撐作用也日益顯現。月前期現貨依舊呈持續走低態勢,但跌幅逐漸減緩,11月20日達到最低點10395元/噸,較月初的11685元/噸下跌1290元;下旬之后,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和收儲的刺激下,市場信心有所恢復,400型企業入市收購積極性提高,對市場價格起到一定支撐作用,現貨市場止跌反彈,月末(11月28日)為10662元/噸,較月中最低點漲267元。整體統計,該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月度均價為10830元/噸,較上月跌1492元/噸,跌幅12.1%。
三、電子撮合縮量下跌,月下旬觸底反彈
11月,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共成交187460噸,較10月減少14080噸,減幅7%,總訂貨量61060噸,較上月減少440噸。
從各月合同成交情況看,該月MA0904成交量達到74300噸,較上月大幅增加61200噸,替代MA0901成為主力合約。
從行情走勢看,整體價格繼續呈下滑走勢,但周跌幅逐漸減緩,最后交易周觸底反彈。綜合統計,近期合同MA0811月均成交價11072元/噸,較10月份下跌1222元/噸,低于同期中國棉花價格指數中229級棉到廠均價226元/噸。
四、商業庫存350萬噸,企業盈虧差距大
據中國棉花價格指數信息采集網絡對棉花經營企業抽樣調查,截止11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總量為350萬噸(包括外棉,不包括國儲棉),較10月底增加70萬噸。其中,內地商業庫存為172萬噸;新疆商業庫存為(未出疆)178萬噸。調查獲悉,月內紡織消費依舊低迷,預計用棉量僅為70萬噸左右;因此,盡管本年度以來國家已經收儲約66萬噸,但實際商業庫存仍比去年同期的319萬噸增加31萬噸,增幅10%。
另外,棉花企業對兩方面問題反映較為強烈:一是同是棉花企業,盈虧差距卻非常大,200型小包棉企業無利甚至虧損,而部分400型大包棉企業每噸棉花利潤超過千元以上;二是即使400型大包棉企業,由于競拍入儲概率較低,交儲量也有限,不能交儲的大包棉花在市場上不能順價銷售。
五、工業庫存91萬噸,內地棉用量增加
11月中上旬,受棉花價格持續下滑影響,紗線、坯布價格全面大幅下挫,個別精梳高支高密紗跌幅每噸達到幾千元,而且由于下游需求不暢,紗線、坯布銷量一般,企業限產、減產普遍,市場氣氛悲觀,直到月底相關政策出臺才略有好轉。
調查顯示,11月,紡織企業經營策略繼續以低庫存、限生產、節能減耗為主。棉花工業庫存和紗成品庫存均較上月有所增加,其中工業庫存增加0.61天,為28.5天,折算存棉91萬噸;紗成品庫存為21.57天,增加0.81天,成品庫存增幅大于原料儲備,下游銷售市場不容樂觀。
從紡織用棉看,當月新疆 |